互联网+农业给种植户带来了哪些好处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当下很热的话题,互联网不断的融入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农业的初衷是为了改变农业落后现状,改善农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那么,对于种植户来说,“互联网+农业”究竟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一、农资价格下降,种植户购买农资更实惠

农资产品是高利润的行业。农资产品从厂家到种植户手里需经过层层流通,效率低下,从而无法降低价格。但是农资互联网模式改变了这一现状。电商平台减少了农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了销售价格。以田田圈直营店来说,农户加入田田圈会员即可享受比一般零售价低5%~20%的优惠。而且,互联网让农资价格变得更透明,电商平台组织的团购等促销让利活动,也大幅降低了农资的销售价格。

二、减少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流通

农资互联网化后,国家更容易对农资产品流通实行监管。以前的农资销售模式,大部分以门店为主,比较分散,国家不容易监管,所以容易出现伪劣产品。相比传统农资门店,农资互联网平台更重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三、随时随地购买农资

很多农村地区,农资店都开在在镇上,购买农资需要跑好几公里路,非常不方便。有了农资电商平台之后,这一切变得非常简单。

以田田淘平台为例,会上网的种植户只需打开田田淘APP,就可以直接购买农资,支持货到付款。(目前只在河北枣强、晋州、广东高州、化州等地试点)如果不会上网,可以招当地的田哥(村级服务站),让田哥帮助代下单。

四、更方便的获取信息,学习种植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对农技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种植户如何获取农技服务也是一个难题。而有了互联网平台,种植户就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信息,学习种植技术。

通过田田淘手机APP,种植户可以随时查看作物解决方案,作物专家视频。遇到病害时,还可以拍照上传到平台,找专家解答。

五、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互联网越来越接地气,网购变成了全体中国人的时尚,网购产品也不再集中于原来比较适合电子商务的图书、电子产品等等而变得包罗万象,农产品越来越称为网购新宠。民以食为天,农产品网购势必会取代服装称为电子商务的最主要品类,这块市场正在成熟。

THE END
1.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2024年7月8日,苍溪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这起案件: 陈兆明20多名被告人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被判处15年到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被告人陈兆明并处罚金人民币170万元。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2.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研究农资打假新举措严打重处农资“忽悠团”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资质量问题,要求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近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迅速行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从“严”的角度,研究谋划进一步http://app.www.gov.cn/govdata/gov/202403/10/512846/article.html
3.370家农资门店无违规经营和伪劣产品昨日,长沙县启动为期三天的2017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检查全县范围内的农资店是否存在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哄抬农资物价、销售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农药以及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由县农林局、县市场质量监督管理局以及县行政执法三分局联合组成的执法组前往开慧镇各农资店进行检查。https://www.icswb.com/default.php?mod=newspaper_article&a=detail&newspaper_article_id=241541
4.农资打假宣传(通用14篇)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对在农资执法和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要完善制度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法院、检察、工信、监察、公安、工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6er5rpe.html
5.名单公布!又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化肥案件被曝光!农资打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物质投入,对农作物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冒伪劣化肥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严重危害农民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自觉扛起责任,重拳出击,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行为。 1.南平市顺昌县市场监管局查处顺昌县大干镇冯志云农资经营店销售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案 http://www.fert.cn/news/2023/06/02/0530418256.shtml
6.盘点2019年度农资行业十大“制假售假”案!哪个最具杀伤力?农药和肥料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产品质量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但因利益的驱使,每年都有不法者铤而走险,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最终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审判和行业人的唾弃。 根据时间顺序,整理出农化行业十大“制假售价”案件,个个都让人触https://www.lexiao123.cn/articles/82
7.我市严查七种农资违法行为护航春耕春种围绕检查各类经营主体资格、质量、标准、计量、价格等有关事项,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采取讲座忽悠、流动推销等形式经销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掺杂使假、偷换养分、虚标含量、计量不足,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明示标准的产品等http://app.chuzhou.cn/?action=show&app=article&contentid=468138&controller=article
8.睢县农业农村局开展“3.15”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睢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中队长杨鹏提醒说。 此外,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还加强了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普及和消费教育。通过发放宣传页和现场讲解等形式,提高农民识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能力。 “我听了农业执法人员的讲解,对辨别真假农资有了更深地认识。”孙聚寨乡马庄村村民马丙杰高兴地说。http://www.suixianwang.net/e/wap/show.php?classid=59&id=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