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说3.15农户在购买问题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后如何有效维权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农户耕种土地少不了购买农用生产物资,如果在购买农资产品时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会给农作物带来损害,还会给农户带来财产损失,那么农户在购买农资产品的时候,不小心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要如何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日,正阳法院审结一起产品责任纠纷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张某向原告李某支付赔偿金共计8520元。

基本案情:

被告张某经营某农资销售门市部,原告李某购买被告销售的20袋某牌复合肥及8袋尿素,合计货款4280元(该货款至今未付)。原告施肥使用后发现种植的小麦长势与同等地块小麦相比有差异,故原告等人通过同村村民徐某单方委托驻马店市某检测中心对该某牌复合肥检验,经检测,该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徐某亦起诉被告至法院。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双方通过正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重新对被告销售的徐某家中留存的某牌复合肥进行送检,经驻马店市某验测试中心对该化肥进行检验,该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遂原告起诉请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2840元并请求被告赔偿农作物减产损失16000元。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作为案涉问题化肥的销售者,与原告发生产品质量纠纷后,原、被告通过正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被告销售的某牌复合肥进行送检,经检验产品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被告的销售行为对原告构成欺诈,原告请求被告赔偿损失,于法有据,依法予以支持。被告辩称其对销售化肥的质量问题不知情,不影响法律意义上的消费欺诈认定。原告购买化肥款3200元至今未付,不再另行向被告支付,此外被告仍应当另行三倍赔偿原告损失9600元,折抵原告应当支付的1080元尿素款后,被告应向原告支付8520元。对于原告请求被告赔偿使用化肥导致的农作物损失16000元,原告的该项损失未进行评估,其损失具体数额无法认定,没有证据支持,法院不予支持。一审宣判后,被告提出上诉,中院二审查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吴立风民事审判一庭二级法官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十二条:“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

原标题:《【案说3.15】农户在购买问题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后如何有效维权》

THE END
1.3万条记录牵出农药造假大案!9000人网购,遍及全国31省2024年7月8日,苍溪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这起案件: 陈兆明20多名被告人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被判处15年到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被告人陈兆明并处罚金人民币170万元。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xdt/content/5626292f-1831-4fd6-88e3-5fa8aa2b5524.html
2.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研究农资打假新举措严打重处农资“忽悠团”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资质量问题,要求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近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迅速行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从“严”的角度,研究谋划进一步http://app.www.gov.cn/govdata/gov/202403/10/512846/article.html
3.370家农资门店无违规经营和伪劣产品昨日,长沙县启动为期三天的2017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检查全县范围内的农资店是否存在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哄抬农资物价、销售国家明令禁用的高毒农药以及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由县农林局、县市场质量监督管理局以及县行政执法三分局联合组成的执法组前往开慧镇各农资店进行检查。https://www.icswb.com/default.php?mod=newspaper_article&a=detail&newspaper_article_id=241541
4.农资打假宣传(通用14篇)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对在农资执法和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要完善制度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法院、检察、工信、监察、公安、工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6er5rpe.html
5.名单公布!又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化肥案件被曝光!农资打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物质投入,对农作物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冒伪劣化肥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严重危害农民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自觉扛起责任,重拳出击,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行为。 1.南平市顺昌县市场监管局查处顺昌县大干镇冯志云农资经营店销售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行为案 http://www.fert.cn/news/2023/06/02/0530418256.shtml
6.盘点2019年度农资行业十大“制假售假”案!哪个最具杀伤力?农药和肥料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产品质量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但因利益的驱使,每年都有不法者铤而走险,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最终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审判和行业人的唾弃。 根据时间顺序,整理出农化行业十大“制假售价”案件,个个都让人触https://www.lexiao123.cn/articles/82
7.我市严查七种农资违法行为护航春耕春种围绕检查各类经营主体资格、质量、标准、计量、价格等有关事项,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采取讲座忽悠、流动推销等形式经销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掺杂使假、偷换养分、虚标含量、计量不足,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明示标准的产品等http://app.chuzhou.cn/?action=show&app=article&contentid=468138&controller=article
8.睢县农业农村局开展“3.15”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睢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中队长杨鹏提醒说。 此外,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还加强了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普及和消费教育。通过发放宣传页和现场讲解等形式,提高农民识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能力。 “我听了农业执法人员的讲解,对辨别真假农资有了更深地认识。”孙聚寨乡马庄村村民马丙杰高兴地说。http://www.suixianwang.net/e/wap/show.php?classid=59&id=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