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资经销商七大困境和七大出路!农资经销商

现在整个宏观经济都处在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潮中,农资经销商作为农资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转型升级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农资经销商的经营困境

农资经销商处在整个农资产业链条的中间位置,上接农资生产企业,下达零售商。农资经销商的困境可以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八个字来形容。

“上不着天”指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品牌,“下不着地”指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终端。在营销领域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谁离用户近,谁就离竞争远。用户在选购农资的时候,通常只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买谁的”,一个是“向谁买”。前者是品牌,掌握在厂家手里;后者是终端,掌握在农资店主手里。二者和农资经销商都没有直接关系。

做得好的农资经销商可谓“左右逢源”,手里掌握着更多一线品牌,厂家给予账期支持,而下游零售商也需现款拿货。反之,做得差的农资经销商则是“进退两难”,厂家任务层层加码,库存居高不下;零售商则整天喊着要政策、要支持、要铺货。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农资电商的冲击以及土地流转的推进,农资经销商们面临着重重困境,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下面,笔者为大家总结一下当前农资经销商所面临的七大困境。

一、增长困境

业绩增长是破解企业一切难题的钥匙,所有企业矛盾的积累都源于业绩的零增长。农资经销商通常面临着业绩增长的四大瓶颈难以突破,分别是:

区域瓶颈。主流农资企业基本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市场划分,也叫小区域独家代理,即每个市场原则上只选择一家经销商。经销商的产品一旦突破市场半径,将被厂家视为窜货行为而受到取消代理、降权或罚款的处罚。

品类瓶颈。有的农资经销商最初只是销售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或农膜当中的一种,品项比较单一。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增加更多的经营项目,原来卖种子的开始做农药,原来做农药的开始卖化肥。而当农资经销商实现全品项经销后,又同样面临着新的业绩增长瓶颈。

品牌瓶颈。即农资经销商在同一个大的类目下,尽可能经销更多厂家的品牌,但是市场上厂家的数量和品牌的数量终究有限,经销商做得再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品牌都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经销商做着做着就会面临品牌增长的瓶颈。

客户瓶颈。一个地区的零售商数量终究有限,发展初期经销商可以通过多品种、多品牌的方式来增加农资店的数量。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覆盖一个地区所有的零售客户,所以,老的农资经销商都面临着终端饱和以及增长乏力的问题。

二、市场困境

宏观政策、种植结构调整、极端气候、新冠疫情、原料涨价等诸多因素都会给农资行业带来变数,给农资经销商的经营带来困境和挑战。

第一个因素是土地流转进程的加速。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转,越来越多的散户被种植大户取代。种植大户对价格、技术服务和资金的要求更高,如果经销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他们将直接绕过经销商与厂家合作。

第二个因素是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以广西的柑橘为例,2012年沃柑被引进广西地区,产品畅销全国,供不应求,于是当地的种植户一拥而上,每年以50万亩的速度递增。如今,沃柑产能过剩、市场低迷,不仅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农资经销商同样无法幸免。

第三个因素是产品原料走势扑朔迷离。过去经销农资,只要手里有几个靠谱的品牌,踏踏实实服务好零售店就行了。现在不仅要做好这些份内的事情,更要学会判断和分析原料的价格走势,还要敢于提前押宝。去年冬储没打款或打款少的农资经销商,面对近十年来草甘膦、草铵膦和尿素最凶猛的涨价潮,要么没货卖,要么赔钱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同行赚钱。

第四个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就指望着种地赚钱,如果农产品价格太低,种地赚不到钱,他们就会减少投入,甚至抛荒。农民不舍得花钱买农资产品,影响最大的显然是农资经销商。

三、资金困境

企业的高速发展通常是建立在高负债基础上的,企业做得越大,负债率就越高。农资经销商同样面临资金压力。

农资经销企业规模越大,资金缺口就会越大。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厂家的货款,二是给零售店的铺货,三是运营和推广费用。

农资厂家和经销商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现款交易;一种是预收款交易;还有一种是赊销,即先铺货,然后等产品销售后再付款。越来越多的厂家因为自身的资金压力开始要求现款交易,这无形中增加了经销商的资金负担。每年秋冬季,厂家都在忙着开冬储会,提前收冬储款,不打冬储款就意味着无法保证来年的货源和成本优势。与此同时,经销商还要通过铺货或账期支持来赢得下游零售店老板的信任。

现款、冬储、铺货以及日益高企的人工成本和推广费用导致农资经销商从年头到年尾资金链都处于紧张状态,手里很难看到现钱。

四、人才困境

相对于实力更强、发展空间更大的企业而言,经销商平台因为发展空间有限、管理不规范、薪资待遇低等客观原因,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人培养起来,也很难长期留住。

有的业务员一旦业务做大就要自立门户,甚至抢走一些品牌代理权与老东家对着干;即便是小富即安的业务员,也会选择找个乡镇开家农资店,自己做老板。

五、竞争困境

过去农资经销商的对手是处在同一维度的其他经销商。近年来随着农资电商如火如荼地发展,它们正在成为传统农资经销商的重要对手。在这场“高维打低维”的战争中,双方还没有开火就胜负已定。

农资电商不只是抢夺种植户,更可怕的是它们的触角已经伸向零售商。一些头脑灵活的农资店主发现,网上拿货竟然比渠道进货还要便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农资电商外,走街串巷打游击的下乡“忽悠团”更是让农资经销商有苦说不出。虽然知道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但架不住价格便宜,不少农民还就吃这一套。

如果说“忽悠团”无法长久,农资电商还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萌芽期,那厂家跨过经销商直接给零售商供货,则是彻底动了农资经销商的“奶酪”。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农资渠道是从省级平台开始的,谁又能保证未来县级经销商的饭碗能一直端稳?对于厂家来讲,如果无法从产品层面降低成本,会不会从渠道层面降低呢?毕竟从农村物流层面上看,“物流成本高”这一渠道扁平的最大障碍已经不复存在。

六、品牌困境

农资经销商也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但品牌打造要么是建立在产品之上,如小米、美的、华为等;要么是建立在服务之上,如海尔、海底捞、顺丰等。

产品不是经销商自己的,这条路肯定行不通。那服务呢?服务的核心是团队,是人才,而这恰恰又是他们的短板。农资行业关于“农技服务商”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践行落地的却寥寥无几。

经销商的“中介角色”决定了他们“只能为别人养孩子”,而养大的“孩子”早晚会独立,这或许就是农资经销商的宿命吧。打造品牌对于绝大多数农资经销商来说,只能是想想而已。

七、库存困境

最后一个困境是库存困境。做经销商赚不赚钱?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正常经营或多或少都能赚到钱。那经销商手里有没有钱呢?只要公司在发展,经销售手里就始终没有钱。因为钱都在货里。

经销商不怕有库存,怕的是压在手里、卖不出去而且即将过期的库存,如果处理不出去那就意味着造成损失。

跨国公司的产品原则上是一经售出概不退换。这些年,主动放弃进口品牌的经销商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不是产品不好,是压货太狠,库存太大,经销商扛不住。

农资经销商的出路探究

说了这么多农资经销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那么,他们的突破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农资经销商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七个方向:

一、公司化运营

根据笔者接触到的农资经销商来看,绝大多数经销商还处于家庭式或作坊式管理阶段。通常是老板做业务,老板娘管财务,手下有三五个业务员,大部分还是老板的亲戚。

家庭式管理模式通常以亲情为纽带,这种管理结构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优秀的人才进不来,进来的人才留不住。

笔者认为,最适合经销商的出路或许是公司化规范管理,告别个体户形式,走公司化运营模式。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是从“人治”走向“法治”,即靠制度说话。它涉及到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薪酬体系、晋升培训和企业文化等内容。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要经销商的公司管理规范、制度清晰,人才自然就进来了。

二、扎根做服务

农资为什么会难卖?因为目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何打破同质化?答案是不再只卖单一的产品,而是卖“产品+服务”这种增产增收的解决方案。

种植户需要技术服务,那技术服务由谁来做更合适呢?如果厂家直接做,势必又回到成本高昂的“人海战术”时代,这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不现实;如果零售商做对那些只会卖便宜货和下乡送送货的店老板而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也不可能。

可以预言,未来“农技服务商”的主力人群一定是经销商。同样,扎根做服务,也是经销商掌握终端用户、打造服务品牌的不二法门。

三、转型种植商

随着全国土地流转的加速,种植散户将逐步淡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力更强的种植大户和农场主。

农资经销商顺应政策趋势,发挥自身优势,转型做种植商,或许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么,农资经销商转型做种植商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农资经销商熟悉种子、农药、化肥等产品,也了解当地的作物结构和经常出现的病虫害。

其次,大的农资经销商一般都有自己的技术服务团队,这是作物增产增收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一些有头脑、有产品、有技术、有团队的经销商,他们的实力都很强大,一般手里不缺资金。

所以说,未雨绸缪,提前转型做种植商,将是未来农资经销商实现软着陆的跳板之一。

四、电商化发展

笔者断言,未来会有相当多的农资经销商抓住电商风口,从线下转型线上,成为农资电商的生力军。

现在的农资电商主要来自三个领域:一是企业自营电商,如中保等;二是互联网或投融资领域涉足农资电商,如大丰收等;还有就是农资渠道商做电商,如飞翔、耕耘等。其中,做电商最多的还是农资渠道商。

一提到农资电商,很多传统农资经销商就恨得咬牙切齿,认为是农资电商抢了他们的饭碗。其实,电商抢的不是所有经销商的饭碗,而是那些思想落后、效率低下的经销商的饭碗。换言之,即使没有农资电商出现,这些跟不上时代的经销商也会退出行业舞台。所以说,农资电商的冲击只是外因,生意不好的根源还在经销商自己身上。

因此,农资经销商不应该孤立和排斥电商,而是要思考自己能否转型做电商。因为不论你做与不做,电商的发展都是不可逆的,与其开历史倒车,不如顺势而为。

笔者认为,农资经销商做线上电商有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农资经销商有稳定的货源,这是做好电商的基础;第二,农资经销商更熟悉和了解种植户,在店铺选品上更胜人一筹;第三,农资经销商相对于电商正规军来说,在成本控制上更占优势。

五、连锁化经营

农资连锁经营到底行不行得通,行业内可谓众说纷纭。很多企业做过尝试,但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江苏辉丰曾以打造两万家村级连锁店为概念上市融资,但上市不到一年就宣布退出农资连锁;千村植保曾经在农资连锁领域来势汹汹,但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目前的农资连锁主要以区域性连锁企业为主,如浙江惠多利、江苏苏农、黑龙江倍丰、四川帮力达等。

笔者建议,一些管理能力强的农资经销商可以往区域农资连锁的方向发展。农资经销商手里有产品,也有牢固的终端渠道,更重要的是了解本地区的种植结构和用户需求,这些都是农资经销商转型区域连锁的资本。

六、渠道扁平化

越来越多的农资企业通过扁平渠道来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同样,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农资经销商也在积极“瘦身”渠道,通过直供种植户的方式加强对区域市场的掌控力。

农资经销商渠道扁平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绕过零售商,直接到乡镇开农资店,这种做法对团队远程管理和现金流要求很高;另一种是成立大客户部,直接服务种植大户,这种做法对经销商的技术服务和赊销垫资能力要求很高。这两种做法的共同关键点就是团队和资金。

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关系,而是相互博弈的动态关系。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在博弈,经销商和零售商之间也在博弈。对于那些有团队优势和资金优势的经销商,渠道扁平、直供种植大户甚至种植户,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七、阿米巴模式

阿米巴模式属于管理范畴,可以归纳到公司化运营的模块。笔者为什么在这里单独提出来呢?因为阿米巴模式在近年来的国内管理领域虽然很受欢迎,但成功的却很少,原因是:“形”好复制,但“魂”(企业文化)难模仿。这就是稻盛和夫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无法在国内真正落地的原因所在,必须承认,中国企业家群体与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个人修为上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那为什么还要讲呢?因为国内有一批数量不多、但规模在亿级以上的农资经销商,他们因为体量太大,很难轻易转型。但如果企业不变革,也会面临创业元老离开的风险,所以,这类企业可以导入阿米巴模式,通过分品项、分品牌或分地区来独立经营、独立考核,给优秀人才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个人收益。需要强调一点,农资经销商企业导入阿米巴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老板一定要过了“钱”和“权”这两关,否则一定是形同虚设。

THE END
1.农化公司农资销售规模100499人工资待遇(招聘要求,就业前景)数据统计来自近一年 194 份样本,截至 2024-11-23 ¥6-10K 63.4%的岗位拿 ¥7-12W 63.4%的岗位拿 算一算? 月平均工资 年薪统计 说明:农化公司农资销售规模100-499人一个月年薪多少钱?数据统计依赖于各平台发布的公开薪酬,仅供参考。 对比本地区 11.6% 数据可信度 高 说明:农化公司农资销售规模100-499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nongzixiaoshou/ind-nonghua/size4/
2.2024年农资行业真的卷吗?看完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当然!君不见,从农资企业到经销商、零售商,上上下下,无不哭着喊着说:竞争太激烈、生意太难做、钱太难赚…… 毋庸置疑,农资行业内卷有其客观原因:人口红利消失、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出口受阻、消费降级等等。2024年,整个行业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内卷带来的巨大压力。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6d9f3d51-ffb6-4205-aa95-5be78d793237.html
3.农资史上最寒冷的冬天:拿什么拯救作物服务商?最近一段时间,笔者走访了多个市场,与多位作物服务商进行了深度的沟通。说实话,这趟行程让我感触颇深。我发现,很多农资经销商在转型为作物服务商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以为只要挂个“作物服务商”的牌子,就能轻松赚大钱。但实际上呢?真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xMTg4NA==&mid=2650681639&idx=1&sn=463f01df15108efb53b7e3d6f4a55091&chksm=bf720c85fea42f4e163eea711fc786089b187d6863a463d7d83767fcc5046b0a09f5d96d1309&scene=27
4.经销商关注的问题10篇(全文)渠道网络才是经销商真正的财富,无论是开发产品还是代理产品,经销商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渠道的维护,买断像是一场赌博,使许多经销商深陷其中,又像是一个怪圈,许多经销商挣扎在它的边缘。区域市场上高密度开发买断产品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企业正是因此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6h5yt9u.html
5.农资渠道商不靠差价,怎么赚钱?赚钱有三种境界,即凭体力赚钱,凭脑力赚钱,凭钱去赚钱。其实做商业的根本就是靠钱去赚钱,如果你的周转率超过这个行业的平均周转率,你就能靠周转赚钱。例如一个产品所赚取的毛利率一样,大家均投入100万元资金,这时别人一年周转一次若能赚100万元,那么你周转两次,就能赚200万元,这就是靠周转赚钱。如今农资行业的平均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06902
6.2018种土豆赚钱吗?土豆种植的利润与投资成本及前景预测(10)篇种植一亩马铃薯的成本在2500块钱左右,其中药、肥、水等农资方面的投入在一千多一点,农机具的油费、折旧、维修、人工大概也在一千块钱左右,地租三四百。所以成本在2500左右。马铃薯的产量按三吨保守估计,也就是6000斤,只要一斤不低于4毛(2400元),基本就不会赔钱。如果6毛一斤刚刚好,一斤赚2毛,6000斤赚1200。当https://www.nygq.net/sites/post/jxb91zOkb0
7.市场变幻莫测,农资经销商转型破局需掌握五大法宝相反,一些传统经销商缺乏长远考虑,投机心态严重,坐商经营,模式落后,缺失相关推广和服务职能,无法转型经营新型肥料。无组织无团队,全靠老板个人英雄主义打拼,无核心零售商和核心市场,无财务不算账,一年卖多少不知道,赚多少钱不清楚,管理粗放、运营效率低。 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90716/Articel03002MT.htm
8.2015传统农资特别的一年,听听他们的心声广而告之191一位传统农资经销商的自白: 2015年,很特别的一年。 农资市场越来越难做,钱也越来越难赚,所有的方法都用了,就是不好卖。赊销、送货到门都做了,农民依旧不说我们好。为了提升服务,赢得更多客户,我们甚至帮农民将肥料施到地里,就算做到这样,销量也没有提升。我们要发展,更要改变。 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462515
9.给准备做农资经销的朋友提4个醒,个个尖锐,做不到别搞农资销售就在刚刚,陕西永寿县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今年不开农资门市了,全县粗看有一半的农资门市关闭了。我倒是不信会有一半关闭,但有人关门是能够预见的,原因就是现金流不动了。农资经销商跟农民的想法是不同的,农民认为农资商非常赚钱,说起来就恨,他赚我们那么多钱,我们就应该赊,而农资商也确实有些产品利润不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1810833549006544&wfr=spider&for=pc
10.入行农资仅3年,便年赚40万元!这个业务经理如何做到的?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几年,随着农资市场的持续低迷,许多农资销售代表在感叹市场难做,正面临收入下滑,甚至有另觅出路的尴尬。但也有部分人,在逆势中,想尽各种办法,将市场做得风生水起。新洋丰的广东梅州市的业务经理许克田(人称“老许”)便是其一。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4/11/c2103146.html
11.农资经销商如何搞定种植大户?由于种植大户的农资产品使用量很大,所以对价格也是高度敏感。农资经销商面对产品的价格制定时面临两难的境地,制定价格高的话往往很难销售,但价格过低又不赚钱。在争夺种植大户的过程中,确实很多农资经营者是“赔本赚吆喝”。 农资经销商采取的可以是“差别价格、差别产品”的价格策略。 https://www.cnr.cn/zgxc/gundong/20150506/t20150506_518472500.shtml
12.李科成:管好这四支队伍,你就是强势农资经销商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农资经销商面临的经营困境也越来越多,如产品同质化竞争,厂家回款压力大,零售商赊销严重,渠道关系脆弱,销售团队管理难、跳槽或单干现象普遍等。笔者认为,传统农资经销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强势经销商,至少需要管理好四支队伍,这四支队伍包括自己的销售队伍、厂家的业务https://www.douban.com/note/843329985/
13.拿到2亿元B轮融资后,大丰收闫子铜却说苦熬3年只是开始但是大丰收想砍掉的中间商环节反弹强烈,他们甚至会阻碍大丰收进入村里。还有就是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大丰收比当地有囤货的农资经销商效率并不能提高多少。看似巨大的农资电商市场,闫子铜发现并不好切入。 第一个做对的选择:坚持下来 闫子铜坦言没有想到大丰收开始就碰了钉子,“但是说出去创业,已经和同行喝了那么多酒https://www.iyiou.com/news/2017081252462
14.喊话农资经销商!你若不努力,终将被淘汰!–北方农资网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消费者求着我们卖东西给他,只要能从厂家拿到货,就能赚到钱。可是市场低迷了,而且还可能一直低迷下去,不努力的经销商终将被彻底淘汰。 1 高仿山寨假冒类经销商 很多快消品不是高科技的产品,入行门槛不高,因此有的人有个几万块钱,十几万就能贴牌做个产品,就能投资办个厂。质量参差不http://www.bfnz.cn/3172.html
15.这样做才有钱途!——农资人必须懂的4点技巧未来的农资行业,单纯做农资的会越来越少,虽然市场份额不会减少,但会向少数的几个品牌集中,这些钱没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不好赚了。但未来农资还有一个方向,便是农业服务。 后记:农资经销商朋友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人人能折腾。只要你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那未来也就不会太寂寞。路是自己走的,有人路上遇大风http://www.ndwik.com/gongsixinwen/679.html
16.经销商的突围(精选四篇)”一个村级农资店老板说:“我一年卖二百多吨化肥,一多半靠赊销,去年一个农民赊欠我600多元的化肥,没想到那位农民出了车祸,人死账烂,我也只能认倒霉。今年我不敢赊了,可肥料就卖的少了。”某地一位农资经销商去年一次赊欠给一个果树协会农药20多万元;当经销商向该协会要钱时,果树协会的负责人,以农药存在质量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m0fth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