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厚植农业发展的绿色本底畜禽农药农膜

(原标题:【地评线】飞天网评:厚植农业发展的绿色本底)

合理的化肥施用量既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又能避免养分过剩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我国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取得积极成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各地各部门要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注重源头治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正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重要关口。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农业面源污染特点,聚焦聚力,既要注重源头治理,也要强化统筹施策,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取得新成效。在源头治理上,为加强施肥行为管控,各地建立购销数据库和补贴档案,自动识别购买用量是否触碰“红线”,推动规模主体签订承诺书,保留购买凭证、建立肥料施用档案,实现可追溯。在统筹施策上,当前国家层面已编制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专项规划,系统谋划重点领域、关键区域农业环境问题治理。全国布设241个农田氮磷流失国控监测点和500个农膜残留国控监测点,选取重点区域,探索开展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分析评估氮磷流失规律,加快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各地各部门要再接再厉,持续治理存量、遏制增量,为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机制创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农户和经营主体很难从中直接获益,往往缺乏持续投入的动力。对此,各地各部门要通过机制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复合种养、优化布局延链增值。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逐渐从攻坚战转向持久战,从源头控制为主逐渐转向全过程监管。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遴选一批县(市、区)率先开展试点,探索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从全国层面看,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支持162个养殖大县整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到在长江、黄河流域新建65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县,再到建设44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推广加厚高强度农膜和全生物降解农膜,提升农业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随着一项项行动先后落地,农业绿色发展成效越来越显著。(李萍)

THE END
1.绿色耕地的双重奏鸣农药与肥料的和谐共生此外,不断发展新技术也为提升农业生产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预测最佳施用时间、数量;同时,与智能设备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自动监控并适时调整施用的频率与剂量,这些都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忽视教育培训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知识普及层面上,加强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65685.html
2.推动农业生产(精选十篇)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一是努力使广大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能否通过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来典型引路;二是努力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有关部门能否主动送信息上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qi9aa37.html
3.中国农业的服务化转型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摘编)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推进农业服务化转型,要重点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现代农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意坚持创新导向、竞争优先、优势互补、网络联动,推动多元服务主体分层分类和融合共生;注意聚焦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聚焦支持创新驱动、实践探索和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BjoCZ109BzIDMlc0VGQGYw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