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物流水产品农副产品

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7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打破计划体制后,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枢纽的多元化农产品流通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流日益畅通,商流日益高效化,物流逐渐合理化,资金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不断提高。

包括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集散地市场在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形成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枢纽、促进产销衔接的关键节点、服务产区农民的平台和保障城市居民食品供应的有效载体。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约七成农产品经由批发交易市场分销,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系农产品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发展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1)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交易金额持续增长,聚集效应凸显

根据《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我国销售额过亿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金额从2017年度的18,365.68亿元增长至2021年度的20,228.13亿元,交易金额持续增长;市场数量从2017年度的696个减少至2021年度的557个,聚集效应凸显。具体情况如下图:

(2)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信息收集发布系统、电子交易平台系统、产后处理与储藏保鲜、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客户生活服务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为批发交易市场实现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发布信息、形成价格、快速检测等功能,为提升交易效率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行业竞争格局

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竞争情况受当地人口规模、消费需求、农产品市场基础、服务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由于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区域性辐射和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区域间竞争程度不同。总体看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东部地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在辽阔的西部地区,如黔北、川西南等地区,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投入建设较少,竞争相对较小。

3、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属于农贸流通领域,上游连接农产品(含初级农产品)生产者,下游服务于终端消费者,因此上游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产品供应增长和下游终端消费需求的增长均会有效拉动农产品流通总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产品品类齐全但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线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将促使传统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和深度融合,未来信息化、数字化将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核心竞争力之一。

(1)农产品供应量、需求量的持续提升拉动农产品流通总量的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组织工作的日益完善,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产量逐年上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显示,2021年度我国粮食产量达6.83亿吨,比上年增长2.00%;棉油糖、果菜茶市场供应稳定,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80%、0.10%、2.00%和8.30%。畜禽蛋奶等生产平稳发展、保障充足,全年肉类和奶类产量增长较快,禽蛋产量总体稳定。2021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0%,其中:猪肉增长28.80%,牛肉增长3.70%,羊肉增长4.40%,禽肉增长0.80%,牛奶产量达到3,683万吨,比上年增长7.10%,农产品供应量持续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883元,较上一年增长5.00%,人均消费支出为24,538元。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也逐步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农产品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农产品消费的增长。

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显示:未来10年,预计玉米消费量年均增长1.50%;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消费量年均增长1.40%、4.10%、0.90%、1.97%和0.90%,其中,禽肉、牛肉、羊肉、禽蛋、奶制品、水产品年人均消费量将分别增加到18.61千克、7.45千克、4.35千克、25.52千克、63.20千克、44.60千克。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产品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2)农产品品类齐全但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决定了线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由于农产品品类齐全但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为满足各地消费者差异化的消费需求,需要充分发挥线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集散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农副产品。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约七成农产品经由批发交易市场分销,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因此,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集散功能短期不会发生改变,线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传统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向现代化转型

我国大部分城市仍存在较多的传统农批市场,呈现历史较久、配套陈旧、环境问题突出、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传统农批市场的升级改造成为必然选择。许多城市陆续对农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异地搬迁,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扩大单体市场规模、优化市场功能布局、提升农批市场服务城市的功能,推动现代化农批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4)信息化、数字化将成为农产品流通领域核心竞争力之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等新技术在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不断应用,农副产品高效流通成为数字化和信息化应用领域的重要课题。以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全供应链体系,能够有效帮助市场搭建城市农副产品消费数据平台,依据平台建立起可信度高的全链条农副产品安全追溯流程,通过数据分析指导进行上游产地直采与下游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指导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与运营,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市场充分完善,实现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数字化和信息化等智慧化发展。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财政部和商务部于2021年5月1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财办建〔2021〕37号),鼓励和支持开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动实施电子结算,加强买卖双方经营和交易信息登记管理,促进人、车、货可视化、数字化管理;鼓励和支持发展智慧农贸市场,支持市场配置智能电子秤、信息化管理等设备设施,对品种、价格、销售量等交易信息统一管理。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数字化和信息化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THE END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农业的商业模式特点包括(1)将传统流通体系进行升级,能够进一步在传统农业中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并培育农产品竞争优势。 (2)现代农业流通的主要形态:以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快速通道;以电子交易为核心的大宗农产品现、期货交易市场;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农产品超市、连锁、配送等新兴流通渠道。 http://field.10jqka.com.cn/20240422/c657128092.shtml
2.农产品市场需求特点有()手机创始人雷军曾是金山总裁,为了研究软件市场,去日本时曾经用一天的时间站在软件店里,调查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和店面广告的特点。这种属于哪一种调查方法?( . 个人观察 . 深度访谈 . 小组座谈 . 机械观察 完整题目与答案 调查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https://www.shuashuati.com/ti/e4ce94f0beed4886b7152d7d1ffc2cad.html?fm=bd252e8efa25edac24bace7eb4e9deb940
3.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报告发布全球农产品贸易呈现五大趋势特点会议现场,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发布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报告(2024年3月)》。 彭廷军介绍,进入2024年,受全球经济恢复迟缓、厄尔尼诺影响持续、局部冲突不断发酵、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影响,全球农产品供需和贸易承压前行,主要体现五大趋势特点。 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1584
4.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精选十篇)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 形成有竞争力的地缘优势的特色商品转化为经济优势, 并在开发转化过程中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和环境优势的特点, 突出地域特色, 并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的特点, 将传统农业产品开发成具有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特色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f37t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