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来表述。
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现代农业的三个领域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将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四大内涵
绿维文旅认为,现代农业是使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依托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利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四大内涵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主要是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架构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主要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些表述涵盖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
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在提升农业生产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在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二者又共同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有机融合,体现了现代农业的丰富内涵和核心支撑。
三、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六化手法
(一)生产主体组织化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农业已经从原始的作坊式生产逐步走向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这是与大市场相适应的。生产主体的组织化,一方面可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应对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二)生产手段科技化
在过去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时,鉴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其农业投入成本往往超过了增收部分,造成“增产不增收”的客观现实,所以新技术很难大规模推广、应用。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采用了科技含量高的技术手段,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打造富有效率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
(三)产业经营一体化
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实一体化的生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不断创新研究,使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丝丝相扣,通过市场机制的构建,形成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有机整体。通过产业经营一体化的实现,使得农业部门和许多非农业部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产业效益的内部化,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产业功能多元化
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是一个能满足人们食物、休闲等多种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市场对农业新的需求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空,也推进了农业产业由单一功能向多方面发展的转变。因此,农业产业发展不仅仅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还承担着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功能。
(五)利益分配市场化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健康运行的关键,而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多部门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在现实社会中,市场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就要求政府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农业产业化中的利益分配加以协调,以保证农业产业化的正常、稳定、协调发展。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了作用,将劳动者、产品加工者、商品销售者和提供服务者联结在一起,实现了产业整体利润,从而获取各自的平均利润。
(六)要素配置高效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提高了资产产出率和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这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