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发展(精选5篇)

关于创新的理论基本上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内生技术论”;另一条是以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制度决定论”。很显然,这两种理论分别侧重与自己所支持的那一方面。新增长理论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却忽视了制度创新因素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则完全颠倒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主次关系,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总的来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制度创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一、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雄彼特认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创新实现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从以下事例种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的新产业革命中,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使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性的经济增长,远远超过此前自有人类以来的经济增长总量。目前,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达到50%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应该在各个领域里,重视技术创新。

二、制度创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制度上做出相应的变革,制度因素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表现在现行制度与技术创新是否相容。当一项制度适应技术创新要求时,必然会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人们对制度创新的研究有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两方面讨论;另一种方式是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讨论。宏观层面包括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产权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科研体制改革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微观层面涉及企业内部如何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对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的变革。当前我国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不适应技术创新的方面,我们必须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才能更快地促进技术创新。

三、从创新体系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

如果将创新看作一个系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惟有整合在一起,才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技术创新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人具有积极能动性,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导致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又为新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宽松的创新条件。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此起彼伏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创新系统的不断发展,创新系统的螺旋式上升导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水平不断上升。

如果说“知识和技术确立了制度创新的上限,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则需要知识、技术的增长”,可以说制度确立了知识和技术进步的上限,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技术创新总有受阻的时候,此时制度创新又成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瓶颈”,制度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提。当一种制度处于比较发达和完善的状态时,技术创新占主流,对经济增长起着主导作用,此时制度创新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当完善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制度变迁显得相当重要,技术进步的水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安排。

四、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创新实践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为什么是“解放”生产力而不是“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区别于技术创新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而言的。当企业制度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时,企业制度成为技术创新的羁绊,不解除这种束缚,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制度变革是解放生产力。这种“解放”就是为技术创新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激励的机制,当企业制度严重束缚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此时,制度创新成为创新体系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正是当前我们为什么迫切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上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浪潮兴起,技术创新异常活跃,旧的传统的企业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企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不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纸上谈兵”。如何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1)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方向与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实现政企分开是企业制度创新的保证,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主要在以下方面起作用:第一,界定和保持产权;第二,培育市场;第三,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第四,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第五,构建宏观间接调控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关系

1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现状

1.1缺乏先进的理念

我国的林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市场化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逐渐地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对林业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我国的林业发展落后于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在观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缺乏现代化的观念所以没有什么创新意识。由于传统的林业模式的影响,很多的林业工作者对于林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还没有什么意识。在林业管理中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从生产到销售都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对林业的发展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因此,林业的发展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降低了林业发展的效率。

1.2技术创新缺乏资金

长期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创新水平比较高,但是东部地区林业不发达,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林业比较发达但是经济较落后,由于林业的发展资金都是政府划拨,没有民间的资本,所以技术创新缺乏资金的支持。由于人才的培养基础工程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造成了林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由于缺乏资金,新型树种的研发只能停止,由于没有产品更新,所以产品跟不上市场的要求,进而在竞争中失去了有力的位置。由于缺乏资金,所以林业公司也没有了发展的信心。

1.3创新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的现代化比较落后,林业发展的水平较低,缺乏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缺少掌握现代技术的人才,所以林业技术创新水平仍较低,对于一些新品种都依靠进口市场,自己没有研发能力,由于缺乏技术的支撑,即使引进了外国的品种,由于不会培育也不能发挥良种的优势,因此取得的经济效益不高。

1.4科技成果转化低

由于我国的林业科技水平比较低因此没有什么科研转化成果,在西方发达国家林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我国的林业科研转化率跟人家有一半的差距,农业的转化率也很低,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人才,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技术成果转化率很低。

2林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2.1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发展

在品种方面可以体现林业的产业结构,一个品种经过多年的种植以后会出现退化的现象,抗病能力和生存力都要下降,因此要培养新的品种来提高树木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还在种植一些传统的树种,因此科技成果在这些树种上也不能发挥理想的作用。所以,我国目前亟需引进优良品种,由于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必须依靠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作为支撑,所以,为了培育新品种,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2.2摆脱林业产业发展的限制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我国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因此不能精确地控制林业经营中的各项指标,因此林业生产效率落后。其次科技落后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林业生产,由于林业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对于林业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比较落后,幼苗成活率也受到影响。通过创新林业技术可以改变林业的管理方式,对林业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于苗圃的水分、营养和日照进行精准地测量和调整,根据林木的成长进行科学地养护,开展有针对性地林木管理,通过高新技术控制林木的病虫害,增加幼苗的成活率,促进林业的发展。

2.3林业可持续性发展

发展林业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环境,保持自然生态系统不会被破坏,所以发展林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现在新开发的林业创新技术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林业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带来清新和谐的自然环境。

2.4引领林业市场走向

要开发有竞争力的林木产品,必须有优质的树种,要开发有经济效益的新品种,由于大量的优质林木投入到了市场,就可以带动木材加工和家具行业的发展,由于建立了有序的林木种植开发的健康的产业链,因此带动了林业行业的发展。

3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业技术创新

3.1转变林业经营理念

生态林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一套完整的林业技术创新系统,为了促进系统的改善,必须对系统的主体也就是具体的工作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林业的研究和技术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要有建设生态林业的新观念。科研技术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换,要确保科研成果可以得到高效的转换,提高生态结构的研究,做好环境保护。

3.2加大资金丰富资本结构

3.3加强人才培养

为了林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依靠高科技的人才,因为没有高科技的开发人才就没有林业系统的技术创新。因此,林业部门必须加强系统中的人才的培养工作,要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立业人才,必须加大林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的培养打造更多的林业专业的技术人才。

3.4调整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林业关键的问题是缺乏新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多的科研成果只是在进行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的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由于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整合系统,所以科研成果和产品转化之间没有形成协调的发展关系,因此,科研成果没有转化成具体的产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使林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技术合作,技术创新,合作模式

1现代技术的新特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的不断突显,企业中关于产品创新与制造的技术呈现多元化、系统复杂化以及多学科技术融合的新特征。

1.1企业技术多元化

企业技术多元化是指现代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本身包含越来越广泛的技术内容和知识[1]。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技术多元化体现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新兴技术在所有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渗透。例如,为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成功率,当代飞机设计已全面实现了计算机模拟和虚拟化设计,信息技术已经在飞机制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企业技术系统复杂性

现代技术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不同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可能提出不同的特殊要求。为了增加技术创新结果的适应性,企业技术系统必须与外部环境中的各类组织的要求相匹,导致企业技术系统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例如,一个企业所提供的新产品必须与客户已经存在的技术系统相匹配的方式来保证新产品功能的实现。事实上,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汽车供应链的情况,本身也说明了产业链上任何环节的企业内技术创新必须保证对外部上下游客户的适应性。

1.3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交错

2.技术合作——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新思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技术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变化都要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涉及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展,而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就为企业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2.1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途径

而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寻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缺陷。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特性,在评判技术过程中的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导致了企业创新能力本身不能以商品的形式按照典型的市场交易方式获取[2]。

2.2技术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新思路

根据上文分析的传统模式的缺陷出发,我们认为技术合作方式将是一种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合理制度安排。与市场和企业内部化发展模式相比,技术合作具有以下优势:

第二,由于组织间的技术合作要求企业间相对多次长期的共事,因此限制了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通过双方相互观察学习使默会性知识、经验得以交流和传递,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长;

3.技术合作方式的选择

作为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化中间的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制度安排,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存在着不同的模式。因此如何选择合适合作模式对企业有效发展技术创新以及保护企业都非常关键。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技术合作方式时应该从以及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技术合作目的。不同合作目的对技术合作各方的技术能力要求不同,而且对技术合作过程和结果的控制要求不同,因此在合作模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假设技术合作目的是对各方现有技术的充分利用与开发。那么合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实现技术新功能和用途的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功能。因此,合资企业,以及其他着眼于终端产品合作开发的模式就比较适用。

4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1]Granstrand,O.,Patel,P.,Pavitt,K.Multi-technologycorporations:Whytheyhave“distribution”ratherthan“distinctivecore”competence[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7,39:8-25

一、介绍“三农”发展趋势,与经销商交谈农资营销创新

现在的“三农”发展趋势很明显了,早在2006年笔者就提出土地流转集中到大户的说法,目前在江苏连云港等地已经有人实施4000~5000亩的土地承包。这些土地种植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我们农资营销模式的转变,如何引导大户用药?我们可以把这作为与经销商交流的话题。笔者以为今后经销商的发展趋势是:(1)专职农资公司建立物流集散地;(2)转变为专业植保技术大型对农服务公司;(3)以上二者相结合,不会再单独存在那么多数量的批发商与零售商。

二、营销模式创新性指导,让经销商高看你一眼

三、制定产品销售计划跟进表,为经销商进货做计划安排

[关键词]金融;经济;质量;技术;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4.077

1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研究

1.1金融发展理论

1.2技术创新内涵发展理论

1.3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理论

2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要素关系研究

2.1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现状

2.2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2.3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理论研究现状

3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现状

3.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研究内容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立梅,高硕.我国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作用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5(8).

[2]马轶群,史安娜.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11).

[3]粟勤,朱晶晶,刘晓莹.金融包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来自65个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1).

[5]陆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1).

[6]钱水土,周永涛.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J].统计研究,2011(1).

[7]于同申,陈慧慧,侯金莉.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7).

[8]SXiao,SZhao.FinancialDevelopment,GovernmentOwnershipofBanksandFirmInnovation[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Finance,2011(4).

[9]BRMaitina.TheEvolutionofSciencePolicyandInnovationStudies[J].ResearchPolicy,2012(7).

[10]PAghion,PHowitt.AModelofGrowthThroughCreativeDestruction[J].Econometrica,1992(2).

THE END
1.农药化肥运营模式解析(农药化肥运营模式是什么)在现代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提高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农药化肥运营模式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当前农药化肥的运营模式,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的方向。 1. 传统运营模式 传统的农药化肥运营模式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分销商将产品销售给农民。这http://yunying.zaixianjisuan.com/baike/nong-yao-hua-fei-yun-ying-mo-shi-jie-xi.html
2.农资产品品牌如何有效控价?消费者需求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农资产品品牌如何有效控价,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以下是几个实用的策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产品价格。 首先,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明确你的目标客户群体及其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定位,才能在定价上更具优势。 比如,针对高端市场,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体现产品的独特价值。其次,加强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JHG3T05569H8B.html
3.如何开拓农资营销新思路?如何开拓农资营销新思路? 随着我国农资产业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越来越多,每年的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对目前的市场状况,农资营销该何去何从?接下来,笔者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找准产品定位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6cb80d6c-d777-406d-bdd6-e5ef8912eb73.html
4.营养快递(果树专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新思路在线留言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快速留言: 我是经销商。 我是农场/合作社/户。 我是园林/基地(采购)。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农资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山东新思路生物肥业有限公司http://m.3456.tv/business/0755hongda/pro/677908.html
5.开门红营销建议8篇(全文)[3]农药营销模式未来之路[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 2008 (11) :28-29. [4]沈素文, 卢凯, 闫微, 等.试析农药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J].江苏农业科学, 2008 (3) :287-290. [5]开创农药营销的新思路——技术营销[J].山东农药信息, 2007 (12) :47-48.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j6czy7s.html
6.蔬菜工作计划七篇在刘集街,形成蔬菜专用农资批发中心,为蔬菜板块全方位,全周期提供服务。该项目投资预算为150万元。 (三)科技及信息服务网络 努力搞好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广大菜农科技种菜素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科学引导菜农依托大市场,建成科技含量高、市场机制灵、商品效益好蔬菜板块。该项目投资预算为50万元。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11021222335_4311245.html
7.让农民种地不再难,让农资销售易起来管理·营销191农谢磊介绍,当前农资市场已经发生变化,过去企业、经销商是被动卖农资,这种被动销售带来的结果是营销被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应该变要卖为要买,增强农民需求和购买主动性。”谢磊表示,目前企业宣传大多采用展会营销、促销搞活动等方式。 在化肥零增长形势驱动下,一些企业推出控释肥、水溶肥、腐植酸肥料等新型肥料,但是依然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478516
8.直播火了村超电商甜了生活通过电磁波的牵引,“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激励着榕江县人民变身践行“三新农”的“新农人”,勇闯短视频和直播风口,闯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https://www.xhby.net/tuijian/202309/t20230905_80745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