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指出,化肥减产和价格上涨、拉尼娜现象持续、国际油价日渐走高可能导致全球粮价上涨。
疫情以来,在供应链中断、内生需求修复和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全球通胀迭创新高。
展望今年,全球通胀似有降温回落趋势,但“居安思危”,高通胀隐忧难掩,粮食价格或是其一。
华创证券从粮食通胀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全球和我国粮食产需贸的基本盘、全球粮价大涨的主要原因及对可能推动粮价上涨的风险点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摸清全球粮食产需贸基本盘
首先来了解下全球粮食生产、需求、贸易基本盘,以便理解粮价走势。
1.稻米
全球稻米产量相对稳定,但近十年来产量增速明显趋缓,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0.6%,而在2001-2011年为1.7%。
稻米贸易量占比较小,出口主体集中,但进口贸易格局相对分散。主要出口国是印度、越南和泰国。进口来看,贸易主体相对分散,%。中国、菲律宾和沙特为前三大进口国。
我国稻米产量全球第一,出口第六,进口第一,是稻米净进口国,但自给率很高。
2.小麦
全球小麦产量波动幅度大,最近二十年的增速振幅超过20%,近五年产量增速明显放缓,近五年产量增速平均为0.6%。
全球小麦产区分散,亚洲、欧洲和北美均有;生产集中度也相对较低。前五大生产国合计占比54%,分别为中国(17.6%)、印度(14.1%)、俄罗斯(11.3%)、美国(6.5%)和加拿大(4.6%)。
全球小麦贸易量占比较高,出口主体相对集中,但进口格局较为分散。
我国小麦产量全球第一,进口全球第三,基本不出口,自给率相对较高。
3.玉米
近五年全球玉米产量增速放缓,产量波动明显下降。2001-2015年,产量增速振幅接近20%,近五年减小至8%。
全球玉米产区分散但主要在亚洲、美洲地区;生产集中度较高。
全球玉米贸易量占比相对较小,仅高于稻谷;出口主体相对集中,进口主体相对分散。
4.大豆
全球大豆产量波动最大,最近二十年的振幅超过30%,近五年产量增速有所放缓。
全球大豆产区十分集中,主要在美洲地区;生产集中度也非常高。
全球大豆贸易量巨大,出口和进口主体均高度集中。前十大出口国的出口合计占总出口量的98.9%,巴西和美国就合占85%。进口来看,进口主体“一家独大”,中国单一进口占比就有61.6%。
我国大豆产量全球第四,进口全球第一,基本没有出口,依赖度大,自给率极低。
华创证券分析师张瑜指出,从四大粮食品种的价格走势来看,过去三十年里,各品种价格的年度涨跌幅大概相当,最大年涨幅在50%左右,最大年度跌幅在30%左右。
其中,小麦和大豆的供需缺口变化主要来自于供给端,供给和需求因素玉米和稻米的供需缺口变化的贡献大致相当。
从近二十年来,三段粮价大涨来看:小麦和玉米价格是粮价波动的主要贡献项,权重大且价格波动大;稻米权重较高但波动较小;大麦和高粱虽有波动,但权重很低。而且每次国际粮价大涨,玉米和小麦的涨幅都是最大的。
二、全球粮价大涨的主要原因
1.供给端
(1)极端天气
农业“靠天吃饭”,极端天气是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及价格的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干旱和极端高温会使谷物产量显著减少9~10%,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与收获面积和单位产出的减少有关,极端高温主要导致谷物单位产出下降。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干旱造成的发达国家产量损失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出8-11%。
(2)农资(化肥)成本及产量
从成本端考虑,农资价格上涨也会推动粮价上涨。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其价格波动也最大,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从价格关系上看,每次全球粮价的上涨均伴随着化肥价格的上涨。
(3)冲突与新冠疫情
经济冲击也会影响粮价和粮食安全问题,全球各地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抑制了经济和生产活动,并导致供应链中断、食品价格飙升。
2.需求端
(1)能源需求替代
历史上,全球粮价与油价总是趋向于同涨同跌,背后主要是能源需求替代的逻辑。
当油价上涨时,为了缓解高油价带来的燃料成本压力,欧美国家或将大量粮食用来制造燃料乙醇。而粮食的食用需求较为刚性,在燃料需求上升的情况下,粮食总需求大幅增长,库存快速减少,推动粮食价格大涨。
(2)饲料用粮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整体有限,只有国内外大豆价格的传导效应较强,但仍需警惕国内不同粮价之间因信息诱发效应而联动上涨。
三、今年全球粮价上涨的风险点
1.化肥减产和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减产和价格上涨
今年化肥价格仍有继续震荡上行的空间,进而影响到粮食播种,推高种植成本,损害粮食产量并推动粮价上涨。
华创证券预测称,如果今年化肥价格继续上行,冲击2008年高点,那么与之对应的是,如果线性外推,假设今年粮价也能冲击2008年高点,那么今年国际粮价就可能还有12.5%的上涨空间。
2.极端天气影响粮食产量
拉尼娜现象可能将使今年美洲地区粮食减产、推动粮价上涨。根据NOAA预测,目前北半球的拉尼娜现象有67%的几率持续至今年3-5月。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今年南美地区、美国南部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产量受损。
3.粮油价格同涨风险
四、全球粮价上涨对我国CPI的影响
需要明确的是,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CPI粮食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背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国家粮价虽有上涨风险,但国际粮价的波动主要影响我国的大豆价格,国内四大主粮之间的价格联动并不明显,所以国际粮价波动基本不影响我国稻谷价格;
3.我国稻米价格和国内供需有关,国内外的化肥价格对稻米价格的走势基本也没有影响。
但即便如此,华创证券认为仍有必要对粮价上涨对我国CPI影响的路径和程度有一个预期。
华创证券,综合直接和间接影响,大致估计得出粮价上涨对CPI的影响权重大约为5%。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