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蛋鸡行业的发展已有四十余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也就是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政府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稳定市场供应,当时提出了“菜篮子工程”,即主要针对蛋鸡的饲养和猪的生产等项目上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并且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建立起了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场,规模从几万只至几十万只不等。至此,专业化、适度规模化的大中型养鸡场生产模式逐渐成型了。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大力实施,粮食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增加。于是,在国营蛋鸡场的示范和带动下,农村出现了大量小规模的养鸡专业户,有些地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养鸡专业村,并且逐渐形成了连片的蛋鸡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蛋鸡养殖的主力军,也就形成了“公司+农户”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第四个阶段是大型一体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蛋品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鸡蛋生产地:鸡蛋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生产环节周期长
1.鸡蛋生产集中在北方地区
1982-2018年,我国禽蛋产量从280.85万吨上升至3128.3万吨。近年来我国鸡蛋产量占禽蛋总产量的比重稳定在85%左右,鸡蛋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中南部产量次之,西部地区最少。从省份来讲,我国鸡蛋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湖北、安徽、黑龙江。
2.鸡蛋生产环节周期长
我国鸡蛋生产环节包括曾祖代蛋种鸡养殖、祖代蛋种鸡养殖、父母代蛋种鸡养殖、商品代蛋种鸡养殖、鸡蛋。从祖代蛋种鸡养殖到商品代蛋鸡出栏总共需要440天左右,对应14-15个月。
三、祖代蛋种鸡现状:存栏严重过剩,在产种鸡产能利用率连续下降
1.祖代蛋种鸡国产品种占比已超过进口品种
2015年以来,我国祖代蛋种鸡企业呈下降态势。2018年我国祖代蛋种鸡企业共15家,主要分布在北方,其中,北京4家、河北3家、河南2家、辽宁2家、山东、上海、四川、宁夏各1家。
国内饲养的蛋鸡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类:国产品种:引进品种。2018年,全国新增祖代蛋雏鸡中,国产品种占比为67%,进口占比为33%,国产品种占比高于引进品种占比34个百分点。
2.祖代蛋种鸡存栏严重过剩,在产种鸡产能利用率连续下降
2018年,祖代蛋种鸡的年均存栏量为63.46万套,同比下降1.0%。在产祖代蛋种鸡全年平均存栏量在36万套左右即可满足市场需求,而2018年祖代蛋种鸡平均存栏量仍远超该水平,祖代蛋种鸡存栏依然严重过剩。
3.、祖代在产种鸡产能利用率连续下降
2018年,全国祖代在产蛋种鸡全年累计产能26.91套,同比下降6.3%,其中,国产品种祖代在产种鸡的存栏量远超需求,是导致祖代整体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6-2018年全国祖代蛋种鸡产能利用率连续三年下降。
2015-2018年全国祖代在产蛋种鸡产能利用率对照表
四、全国在产父母代蛋种鸡现状:在产父母代存栏上升,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
1.监测企业在产父母代存栏同比涨26.6%,后备父母代存栏同比涨8%
全国在产父母代蛋种鸡存栏量是一个具有先导意义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在产父母代蛋种鸡的平均存栏量维持在1404.55万套,同比下降0.26%。2019年第28周(7月8日-7月14日)监测企业在产父母代蛋种鸡存栏量1022.5万套,同比上涨26.6%,较2017年上涨54.3%。
2.在产父母代种鸡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
2018年,平均一套父母代在产蛋种鸡全年供应商代雏鸡为76.07只/年,比2017年增加0.89只,产能提升1.18%。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推进蛋鸡养殖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和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未来几年,受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不断加强,整个蛋鸡养殖行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的要求加快,行业将积极推动实现“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现代畜牧业标准。同时,通过产业整合、联合与兼并,优化产业格局,大大提高了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引领蛋鸡养殖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快速转型升级。
2、蛋品深加工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种类逐渐丰富
未来随着蛋制品深加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初级加工或深加工的半成品、再制品、精制品及其他以禽蛋为主要原料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我国蛋制品消费量将会逐步增加。
3、蛋鸡产业结构变化加快
目前,不断涌现的大中型专业化育雏育成场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禽业公司将逐步涉足商品蛋鸡场的质量管控、专门化饲料供应、鸡蛋回收等领域,形成真正的蛋鸡产业链经济,对保障蛋鸡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和稳定鸡蛋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
4、蛋品的品牌化日益明显
5、“互联网+”,蛋鸡行业发展新思维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