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开创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那么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到底该如何建设呢?

下边小编带大家认识并了解数字化高标准农田的详细构成。

一、大数据管理中心

由数字农业云平台软件系统、智慧云端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智慧农业监控系统软件、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软件、农场秀系统软件、农场综合管理系统软件、智慧灌溉系统软件、信息采集集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农业气象监测集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病虫害预警防治系统、高标准农田智慧管理平台等组成一体化综合管理及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组成。

二、信息采集系统

2、智能水质信息采集系统根据作物作物灌溉中所需要的监测信息通过高精度离子类传感器和低功耗太阳能版智能云终端,远程在线采集实时数据,实现对生产生态环境灌溉用水数据的实时监测,定时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测平台或者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指导水肥一体化灌溉作业,方便精准地了解灌溉环境,同时也为消费者实时提供种植源头灌溉用水是否污染状况,并为基地实现精准灌溉管理。另其中灌溉水质面源污染重金属监测为农产品安全溯源提供依据,为农产品优品优价及自身品牌建设建立基础。采集内容:水质养分数据(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钾离子)、水质重金属数据(铜离子、铅离子、镉离子)、水质PH、水质电导率。

农业气象站可实时监测生产区域内的气象信息,包括风速、风向、雨量、光照、大气压、空气温湿度、PM2.5等指标,与管理园区的中央监控管理系统连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积累真实有效的数据。一体化建设实施,免维护,太阳能供电,超低功耗。

针对环境监控与安全防范的要求,为了预防和制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等犯罪行为,保障生产与收获季节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便于监视观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管理,安装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心控制室采用NVR对所有视频进行录像,管理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施传输与监控,无需亲临现场就可以通过视频信息管理、监控农业生产,同时通过视频图像可实时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及观察病虫害状况。

该系统由硬盘录像机、高分辨率摄像头、高清大屏幕、电脑组成,硬盘录像机主要存储数据,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根据用户权限进行远程的图像访问,实现多点、在线、便捷的监测方式,网络摄像头通过宽带网络方式构建网络进行通讯,所有图像和控制信号都在控制中心集中显示和控制。控制中心建设在办公场所内。

六、智能控制系统

根据项目现场实际状况,现场灌溉需求设计自动伸缩喷灌灌溉管网管网结合智能灌溉水肥一体机进行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灌溉应用,使用HDPE材质管道,对于每片区设计安装电动阀门,进行阀门自动化控制进行分区灌溉管理,于首部建设泵房用于首部水泵及二级过滤设备安装放置,并对灌溉管网压力、流量等实时数据做监测,把实时监测数据自动上传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软件。

1、通过以上设计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可随时随地实时掌控大田种植土壤环境监测可实时监控管理到土壤墒情状况,根据实际生长水分需求做灌溉调节,另土壤肥力监测实时把控种植土壤肥力养分状况,土壤重金属监测实时把控土壤重金属面源污染状况,对后期作物生长农产品安全溯源提供支撑及保障。

2、通过灌溉水质监测实时了解灌溉水源面源污染状况,为作物灌溉提供安全保障,并对农产品安全溯源提供实时有力面源污染数据支撑。

3、本项目建立一套农业气象监测实时把控天气状况及空气质量保障,为农产品安全提供空气质量污染状态提供数据保障及支撑。

4、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不但为种植生产基地实时状态防火防盗提供预警,同时为作物生长状况及病虫害状况提供远程依据等。

5、病虫害系统中智能虫情测报灯及太阳能杀虫灯的应用为种植全过程病害发生及预防杀虫和预警处理提供保障。

6、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导入农业生产领域,以传统农产品“生产环节”为切入点;向“农资-生产-管理-加工-流通-销售”农业产业链纵深扩展,从源头上实现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推动农产品生产“安全、高质、绿色、生态、标准化,规模化”。

7、用户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种植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及环境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实现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8、本项目为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灌溉示范项目,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并且可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节水灌溉的意义,推动全县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节约的水量可用于工业生产,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用水状况,保护环境,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较为显著的。

此系统的运用可以解决传统农业的四大问题:

1.生产方式粗放型--精准化

2.生产过程经验型--标准化

3.生产环境被动型--环境监控

4.生产管理分散型--集中管理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将农田、农作物的实时状况以数字呈现,再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最有利农田可持续种植、最节省农机消耗的方法,从而达到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补齐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短板,实现大规模种植的节能、增质、提效。实现涉农数据的共享交换、汇聚融合,构建涉农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能力,以数据服务产业,带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区域农业产业的升级发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为政府、农业农村主体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帮助产业主体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可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农村产业布局发展,通过利用物联网、农业行业的数据应用成果,服务农业新型主体,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升农业决策效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THE END
1.智慧农业系统——精准农业农田信息采集系统橙蜂智农的智慧农业产品涵盖了多方面的功能,如智能化推荐、数据分析、远程监控和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获得个性化的作物种植建议、实时的生长状态监控以及精确的灌溉和施肥指导,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前言 农田生物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信息检测系统、信息调理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系统。https://blog.csdn.net/CobyBryantGiGi/article/details/142193196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及其并为卫星图像的标定和校准提供依据,这些技术成为澳大利亚精准农业的重要保障,集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无线网络系统、农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精准耕作、精准灌溉、精准施肥施药、精准播种、精准收获等精准农业生产模式得到迅速发展http://sass.cn/109001/35700.aspx
3.一文了解全球800家农业大数据公司(国内篇)36氪未来智库根据技术应用方向及特点分类,本文共分为物联网现场监控平台、气候天气、数据分析平台、农业大数据企业、无人机平台-系统、ERP - 农场、农作物管理软件、现场监测传感器方案、混合应用、精准指导、自动化、交易市场、影像服务提供商、可追溯性安全、大数据提供商、市场信息等15个子部分。 https://www.36kr.com/p/5213113.html
4.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51CTO博客“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精神,按照“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要求,依照《***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以农业信息互联互通为目标,以“陕西农业网”为平台,以数据库建设为重点,遵循现行统计基本方法,建立监测科学、分析准确、体系完整的农业监测分析系统,实现农业统计分析的https://blog.51cto.com/wang/5306997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数据资源采集体系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数据资源应用范围广阔,形成了重点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为主线的全链条数据应用体系,大数据系统应用领域不断增加。 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6.高标准农田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案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本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全面、高效、智能化的高标准农田灌区信息化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农田灌区的实时监控、精准调度和智能决策支持。 本系统从保障安全可靠供水、科学水量调度、现代化综合管理、高清晰视频监控、高效办公自动化等综合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涵盖该灌区水https://m.lanfengkeji.com/h-nd-2345.html
7.农业观察数字化育种管理系统对推进育种4.0的效应研究围绕谷子、玉米的育、繁、推、种、养、加等关键环节进行信息采集,综合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分子育种等关键技术;配置水肥一体化、智能数字化考种、无人机等关键育种设备;采用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溯源系统等软件系统构建一个智能繁育基地,示范引领农业大数据建设,以提升谷子、玉米繁育水平、生产经营和管理数字化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1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