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发布

本报讯李姝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事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日前,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七部门印发《202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针对“忽悠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要点》要求,严格整治不合格农资产品。在春耕备耕、秋冬种等重点农时,组织各地开展农资质量拉网式排查,检查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资质、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账记录、产品标签标识等,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下架。针对“忽悠团”流窜作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农资使用端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通过“飞行检查”、暗查暗访、群众走访等方式,主动提高问题发现率。

组织实施种子、肥料、农药、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往年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的加大抽检力度,线上销售的农资产品也要纳入监督抽查范畴。

从严处罚,集中侦破一批农资大要案件。《工作要点》还要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加强农资质量执法,部署实施“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部署“昆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假劣农资犯罪。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开展农膜联合监管执法,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有力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积极推动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有效衔接,对监督抽查、巡查检查、媒体曝光、群众投诉等发现的问题产品,要深入追查问题线索,上挖源头、下追流向,追根溯源、重拳出击,打出农资打假声势。对农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强化全链条办案意识,加强农资案件串并办理,全面调查取证,集中侦破一批农资大要案件,必要时联合挂牌督办。

此外,通过优化农资审批和认证管理、推进农资追溯管理、探索农资信用管理和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等手段,健全农资监管制度。

THE END
1.福建晋江:推进农资监管平台建设+提升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央视网消息:记者从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政府获悉,晋江持续加大推进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全力提升农资产品质量安全。 在晋江市一乡镇农资店,店员王先生正在按要求将种子、肥料和农药等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及数据录入农资监管服务平台。 https://tv.cctv.com/v/a/ARTIiQqRVTFuQe0DYx0267K0190904.html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山东省农药经营许可审查细则 (试行) 放心吃 监管通 农资通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 山东省农业投入品管理系统 山东省农产品生产过程追溯管理系统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系统 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山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山东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系统亿https://jgw.ronganfar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