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数字供应链案例之六丨一年营收近600亿,连续10年国内冻品冷链市场占比第一,优合集团凭什么?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供应链创新,以及数字科技不断更新迭代的加持下,企业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三者融合,创新供应链服务,探索更多增长,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三者融合创新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在迷茫,不知道怎么构建数字供应链,也不知道怎么用好金融这把剑,给自己提速增质。

为此,我们特别整理10大践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领先企业案例,希望从他们的实践成果中,给大家窥探更多的落地路径。

在数字推动冷链物流产业转型实践方面,优合集团在国内外主要区域布局投资建设“智慧冷链综合体”项目,打造全球温控服务平台,项目涵盖了集办公、智慧温控、加工、分拨、产业孵化、集采分销、农产品安全溯源、产业链金融、智慧农批、大数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并形成了一套智慧冷链综合体的服务新模式。

以下是优合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丁军先生,于2024年3月27日在万联网主办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上的演讲实录,希望能从企业家的现身说法中,给大家探索更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落地路径。

优合集团—国内知名冻品供应链平台

以科技赋能冷链物流发展

打造全球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

一、公司简介

优合集团成立于2008年,是进口清关、冷链仓储物流、大数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资金配置、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SaaS为一体的科技驱动的综合型产业互联网企业。

依靠自身的科技创新和大数据赋能,优合集团在国内率先打通了进口冷冻食品供应链全部环节,建立了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实现了智慧冷链产业园和温控食品供应链云平台的全面融合。进口冻肉及水产总量持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中国进口200强,5A级物流企业。

丁军优合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

二、演讲实录

(一)行业背景

我国是全球人口大国,在国家粮食安全大战略下,我们始终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主要保障主粮,约85%的耕地用于口粮生产,90%饲料蛋白依靠进口。同时,肉类行业国内外结构性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养殖成本过高种畜技术落后,优质育种需要进口饮食习惯差异导致产品错位。

此外,农产品消费需求强劲带动进口增长。2010年-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值复合增长率达10.33%,2023年肉类进口数量626万吨,肉类进口金额234.49亿美元。

基于以上行业背景,所以优合集团于2008年在深圳罗湖成立。深耕厚植冷链冻品行业16年来,现已发展成为集进口清关、冷链仓储物流、大数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资金配置、供应链服务、行业SaaS为一体以数字科技驱动的综合型服务企业,连续十年位居进口冻品行业首列,2023年肉类进口占有率20%;优合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海关AEO高级认证等荣誉资质,全球子公司及办事处33个,荣获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进口200强、行业领袖企业100强、全国5A物流企业等多项荣誉。

农业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有这么庞大的市场,但由于农产品供应链链路长、环节多、参与者众;运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环节不透明、流程不标准、管理不高效,风险难控制是目前农业产业的最大痛点。为解决产业痛点,所以优合集团在农业平台,智慧农业,农业金融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二)打造全球温控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平台

为什么要做产业数字化?因为前面讲了农产品产业当中的复杂性。很多公司说自己的产品说对接了多少个行业,一个平台可以解决多少个行业痛点,这个平台能对接多少家银行,但我认为这在实践当中非常难。为什么?

因为我们做的是2B的客户,每个2B客户企业都有自身的经营管理诉求和一整套的规范,所以从这个维度上来讲,你整套平台通用复制的做,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对接金融的过程中,不同的银行的金融要针对性做对客户支持的产品,以及每家银行对风控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如何实现每家银行对接过程的标准化,也是非常难的。

我们做2B不能像做2C一样只要做好平台就行,相反2B的场景一定要有相应的适应于客户的定制标准,所以数字化科技一定是贯穿在产业和金融当中为客户提供艺术级加工的服务,这样才是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意义所在。

优合集团是一家农产品供应链服务的公司,我们构建了全球优顶特网,有效整合农业要素,协同产业链,形成全链条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从采购、销售、营销、金融、仓储、运输、交易、生态赋能、生产加工到水平产品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合集团将这沉淀了数十年的数据经验、业务逻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迭代开发出了冷冻品AI大模型“优顶特冷链产业大模型”。

通过优顶特产业大模型具备强大的多模态理解能力,提供智能核验、船期查询、精准预测等解决方案为客户解决行业痛点,有效解决企业滞箱、滞港费用,提升运营效率。实时的数据对比和分析能力,让OCR单证识别高效完成,确保顺利通关。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分析,能精准匹配融资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产业金融:共建“优合金融仓”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首先解决产业链当中运营的效率和质量,其次通过数字化的转型积累和治理大量的数据,才能后续做好产业金融。我们有一个全球的优顶特网,已经覆盖国内70%的一级下游经销商,为超过38000家的下游批发商及肉制品公司提供专业、高效的进口清关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并与境外超过15000家上游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了产品的多样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优合2023年的营收规模将近600亿,已经连续10年在国内冻品冷链市场占比第一。2019年之前,优合基本都是以自有资金或者根据业务情况拆借资金做供应链服务。

为什么呢?因为以前在整个冻品冷链农产品的供应链,下游客户都是很难在金融机构融到资金,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我们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每年基本上营收都翻了一倍,即从2019年200亿到做到了现在将近600亿的规模。但是依托于核心企业,我们又是一家民营企业,主体信用肯定是有天花板的,随着规模的增长,如果不做客户的下沉,不做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一定是受限的。

所以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做基于优合的产业链,开始积极推动物联网金融监管仓建设,与国内各大银行联合共建“优合金融仓”新模式。

其实这件事情是非常难的,在起初和银行对接当中,所谓的通过供应链数字化的动态风控和传统银行风控只看资产负债率以及客户的主体信用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

后续我们就想,如何通过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物的引用来降低银行对授信客户的主体信用的要求?基于此背景,我们就搭建了“优合金融仓”新模式。

优合集团金融仓以“银企直联+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创新结合的方式,在交易环节中的实物验收与交割、抵/质押品在库监控、货款结算支付等各流程结点严格把控风险,实时监控资产与信息的安全,实现了“企业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物的信用”的信用交叉验证,有效降低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深获客户好评。

我觉得供应链金融一定要从溯源,从订单环节到交易环节、资金环节等,即所谓的“四流”一定要闭环,才能真正做到交易信用+物的信用;而如何区分这些交易和实际货物之间的关联关系,我认为这些一定是基于场景。

刚刚讲到优合的产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其实从2021年开始有第一家银行的授信,到2022年8月份投放了8000万,但是2023年基于整个优合金融仓业务,目前优合已在60个金融监管仓中部署物联网设备,对接20多家国内外主流金融机构,累计金融仓授信总额近100亿元,年累计提款额超100亿元。对下游客户的授信中,金融机构单笔最高达到5000万,最低客户授信在我们平台项下的授信额度至少也是1000万起的。

所以,我们不要盲目地去为了找银行给客户而授信,去找银行做业务,而是要真正的了解我们自己能做什么,产业链到底用什么赚钱,如何让金融机构相信我,一定是要做到向金融机构透明。我们在所有的环节当中数据,以及建模都是和银行联合共建的,这样我们才能让金融机构更加深入地了解产业,从而提高客户授信额度。

其实我们以前在这个冻品冷链行业里面,下游客户融资在我们做金融仓之前的融资利率在10%-18%之间,自从做完金融仓以后,下游客户的融资成本基本已经降到4%左右。所以通过数字化转型以及供应链金融的下沉,对整个客户来说,我们所有的成效都反映到客户身上就是最终降低了供应链上冷冻品的成本。

(四)优合实践:数字推动冷链物流产业转型

为了给客户更好的服务,我们在一线城市和口岸城市建冷链园区,所有的冷链园区都是按照金融仓和数字化的高标准冷库来进行建设的,目前天津项目已投产,上海项目2024年第一季度末投产,武汉项目预计2024年内投产,其他待落地城市项目包括苏州、深圳、北京、广州、郑州、成都、无锡、杭州、南宁、西安等。

我们对冷冻食品、农产品行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优合当然也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把我们冻品产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做强做大。未来,也希望有更多的IT和金融机构以及生态当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和我们一起努力,大家协同发展,把冻品冷链行业这个蛋糕做大,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利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创新供应链服务、践行产融创新的实践案例,欢迎8月24-25日来成都参加—《数字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线下课》。

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供应链、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顶尖专家、曾为创捷/怡亚通/联想/新希望六和/越海/一达通/中储运/厦门弘信/阿里巴巴/京东/泰德煤网/海尔集团等提供咨询服务的知名商学院教授宋老师坐镇。

他将基于优合集团、国网英大、厦门象屿、万华化工、上海励响网、准时达、宏伟供应链、中招公信链、光谷金信、海尔、众陶联、网商银行、伊利、李宁、小米、数链科技、66云链近二十个鲜活案例,深度讲解最前沿的数字供应链构建路径,欢迎扫码报名。

THE END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入手,分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http://cm.hust.edu.cn/info/1410/33998.htm
2.浅谈数字经济时代以创新生鲜供应链推动乡村振兴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兴旺,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前提是要保证农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与物流运输的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全面对接,从而更好地通过供应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连接城市消费者与农村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桥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与完善是http://cxxs.hzlib.net/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cID=7627564&leafID=3402
3.浅谈数字经济时代以创新生鲜供应链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销对接不畅、冷链物流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与完善生鲜供应链,力争打造一个现代化生鲜供应链体系。 [关键字] 数字经济,生鲜供应链,冷链物流,物联网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4年第17期 http://drc.nbsti.net/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7627564&leafID=3402
4.农产品供应链挑战与成效一、农产品供应链构成及现状 1. 构成环节: - 生产环节:众多分散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负责种植或养殖,决定农产品初始质量等。 - 采收环节:把握时机采摘、捕捞,确保品质口感。 - 加工环节:部分农产品需加工处理以延长保质期等。 - 仓储环节:调节供需平衡,不同农产品对仓储环境有要求。 - 运输环节:多种运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3077506&efid=DDewpharicUnhRSiEOmGZQ
5.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设提升农产品稳价保供能力的二、关于加大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科技创新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科技创新与应用相关工作。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将冷链物流减损保鲜相关技术纳入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术普及范围,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注重技术与标准的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建设,2016年成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ttp://law.foodmate.net/show-219524.html
6.“一带一路”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种植收购粮食;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初加工粮食;在国际港务区建设“一带一路”粮油交易中心,深加工和集散分拨粮食,构建集粮食种植、加工、集散分拨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跨国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https://www.eaforum.cn/news/views/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