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联合农业农村部探索农业创新将孵化500个农产品供应链品牌

11月15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江西南昌举行。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农业综合性展会,此次农交会共吸引超过8000家企业参与,其中包括拼多多、中粮集团等特大型企业及电商平台。

本届农交会期间,中国最大的农货上行平台之一拼多多,因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组织实施工作贡献突出,与中国银联、中国电信等企业获得农业农村部表彰。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冬枣表示,平台将继续发挥“拼农货”模式优势,推动国内更多产区农货上行,培养孵化500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供应链品牌。

拼多多、中国银联等企业获农业农村部表彰

农交会期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通报了一批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工作贡献突出单位,拼多多、中国银联、中国电信等企业获得表彰。

(图: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成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对拼多多、中国银联等2019年丰收节期间贡献突出单位予以表彰)

农业农村部方面表示,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下沉基层,注重提高基层覆盖率和农民参与度,各单位积极引导带动,坚持农民主体,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其中,拼多多在“丰收节”期间与全国11所农业高校举办首届“科技农业创新与丰收中国”论坛,共同推动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展开“多多丰收节”农货上行专场,为13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54款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集中推动国内农产区及贫困地区农货上行,有效触及6.67亿人次消费者。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充分发挥优势,找准了消费市场,与产地进行充分对接。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牵头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吸纳更多平台共同参与,推动农产品的大流通。”

(图: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冬枣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上表示,帮助小农户直连消费大市场是电商平台应尽的社会责任)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货上行平台,拼多多将持续通过创新的流通模式,帮助国内小农户直连消费大市场,这也是平台应尽的社会责任。”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冬枣表示,平台将持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及涉农高校合作,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产品供应短链化、农产品出村进城等一系列工程。

“拼农货”培育500个供应链品牌

本届农交会期间,由拼多多举办的农产品网络上行招商会,吸引了超过300家新农人、农业合作社及企业参加。不少农人还将家乡的特色红薯、大米、红枣,甚至是农资农具等带到展会现场,希望能够通过拼多多平台,将家乡的特色产品带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来自山西晋城的新农人闫女士询问表示,晋城有着较为成熟的红薯产业带,并且产品品质具有竞争优势,希望能够借助拼多多,把优质产品带给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重庆的农资企业家包先生表示,其工厂长期生产生物农资等产品,最近刚在拼多多平台开设店铺,此次特地赶来参加招商会,“原本我们的农资产品,是通过省级、市级、县级经销商层层分批,最后到达农户手里的成本很高,希望能够通过拼多多平台,把这些生产资料以更实惠的价格,带给广大农民。”

成立4年以来,拼多多通过“拼农货”模式,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流通模式。2018年,平台推动农产品及农副产品销售额达653亿元,预计2019年将突破1200亿元。这其中,大量产区农货通过拼多多扩大流通半径,由小众作物成为“网红”产品。如雪莲果、百香果、小黄姜等一大批农产品,成为销量突破100万单的“冠军农货”。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冬枣认为,目前行业的农产品网络零售供应链体系已趋于稳定,产业分工呈现专业化、垂直化,下一步行业的重点方向,是探索农产品的货品分层和价值分层。

他表示,目前除极少数头部农业企业已建立起品牌外,消费者对于大多数农产品的判断依据还是很少,品牌化概念仍有待加强,“比如山东烟台苹果很有名,但它是个地理概念,非商品品牌。可能只有少数人,或者农业供应链公司才知道,烟台某几个村的苹果质量最好、最稳定。”

“农业流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将农货从产品变商品,从地理名称变商业品牌,进而孵化出一批品牌化的头部农产品,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冬枣表示,拼多多将通过上述举措,帮助国内更多产区探索农产品货源分层、农产品价值分层,将农货进行更有效率分发

THE END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入手,分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http://cm.hust.edu.cn/info/1410/33998.htm
2.浅谈数字经济时代以创新生鲜供应链推动乡村振兴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兴旺,而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前提是要保证农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与物流运输的协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全面对接,从而更好地通过供应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连接城市消费者与农村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桥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与完善是http://cxxs.hzlib.net/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cID=7627564&leafID=3402
3.浅谈数字经济时代以创新生鲜供应链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销对接不畅、冷链物流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与完善生鲜供应链,力争打造一个现代化生鲜供应链体系。 [关键字] 数字经济,生鲜供应链,冷链物流,物联网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4年第17期 http://drc.nbsti.net/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7627564&leafID=3402
4.农产品供应链挑战与成效一、农产品供应链构成及现状 1. 构成环节: - 生产环节:众多分散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负责种植或养殖,决定农产品初始质量等。 - 采收环节:把握时机采摘、捕捞,确保品质口感。 - 加工环节:部分农产品需加工处理以延长保质期等。 - 仓储环节:调节供需平衡,不同农产品对仓储环境有要求。 - 运输环节:多种运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3077506&efid=DDewpharicUnhRSiEOmGZQ
5.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设提升农产品稳价保供能力的二、关于加大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科技创新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科技创新与应用相关工作。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将冷链物流减损保鲜相关技术纳入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术普及范围,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注重技术与标准的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建设,2016年成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ttp://law.foodmate.net/show-219524.html
6.“一带一路”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种植收购粮食;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初加工粮食;在国际港务区建设“一带一路”粮油交易中心,深加工和集散分拨粮食,构建集粮食种植、加工、集散分拨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跨国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https://www.eaforum.cn/news/views/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