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农产品直播带货越来越多,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为农民带来了增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过,作为一项新兴的买卖方式,农产品直播带货也存在一些问题。日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e起带农货”暑期社会实践小队的同学们来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社区走访调研,探访了六合区乡村振兴大学生农业创业中心,调查当地农产品直播现状。
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e起带农货”实践小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研。研究数据表明,群众对直播购买农产品存在较大担忧。66.53%的人担忧农产品的质量问题,64.44%的人担忧农产品的运输及售后保障,除此之外,也有较多人担心直播内容的真实性。这样的数据说明,观众对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存疑。群众对直播购买农产品的质疑并非无道理,曾在直播中购买过农产品的54.39%的消费者中,仅有26.36%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的产品从未出现过问题,而21.76%的消费者出现过收到的农产品存在数量、质量问题,20.08%的消费者收到的农产品与直播所述不符。直播售卖农货的方式的确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直播间售卖真实性问题尤为突出。“e起带农货”实践小队的同学们认为:产品质量是农产品直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消费者对网上直播购买农产品的担忧因素
吴影讲解当前农产品状况
线上调研与线下实践的反馈,让小队成员了解到,虽然直播带货正逐渐成为走出滞销困境、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新途径,但农产品直播仍存在很多难点:
第一,产品之困。这里农业生产大多是较为分散,也很难实现产品标准的统一,无法集中成片推行核心特色产品。
第二,运营之困。虽然钱仓基地进行直播是挑选有多年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但农产品直播“货架”尚未有统一的品质控制标准,产品质量安全上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另外,带哪家货、为哪家代言的不公平会对直播红利的分配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区域的优质农产品很可能因为没抓住直播机会,就会被另一个区域的直播的劣质产品挤压甚至淘汰。因此,如何规划管理农产品直播,从源头上把控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确保公平公正,这需要各方付出努力。
负责人与团队成员讨论农产品直播现状及问题
农产品直播目前还只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把目光仅仅限于带货数量,它是值得深度开发的,通过线上带货的同时,吸引网友线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吴影坦言,当地对于直播这一形式也在积极尝试,已订购了现代化专业直播设备,未来也将对现有直播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规范化直播学习与培训体系,让更多农民“接得住”这项新技能。同时,当地公司也将全力打造地区核心特色农产品,借助官方渠道“茉莉六合”打造的农产品直播基地的优势,克服个体自产自销推广影响力的局限,进一步进行绿色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
疫情推动下直播热度的再度涌现,为农产品带来销售新业态的变革。在政府搭台企业唱经济戏的过程中,各方一定要真心沉下去,把好事办好,为企业纾困,为群众分忧,创新经济驱动模式,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