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短视频;互联网平台;直播助农;营销方案
1直播助农的优势
如今,快手、抖音等平台所提供的农业产品直播最为明显的优势便是主播可以进行现场演示,观众得以直接确认商品的外观形态。经营者甚至可以在直播期间直接试吃或是试用,以令观众能够对产品的实用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主播通过该方式可以激发观众的消费欲望。以各个水果产地直播为例,经营者可以通过试吃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水果的口感;还可对水果安全进行基本的检测,使得观众认可食品的安全性;也可为观众展示精美的外观包装等,引起观众的购买热情。在直播助农的帮助下,我国各个地方的水果开始销往各个地方。
1.2便于品牌效应的形成
1.3政府提供支持
1.4成本低廉
直播助农最为显著的优势便是帮助农民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不需要农民支付实体店的租赁费用,仅需要在智能手机中开通账号便可进行直播或是上传短视频。对大部分农产品而言,实体店租赁成本费用往往占成本中的主体,每年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多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农民将所节省的费用直接投入在成本开发以及包装之中,针对品牌效应的提高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2.1直播助农营销团队不能充分应用平台优势
2.2视频缺乏观众的吸引力
2.3直播助农营销队伍宣传质量不高
针对直播带货的农民而言,其对直播营销这一新兴模式知之甚少,可能仅了解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的基础操作,但如何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使得自己的直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都是农民所不了解的内容。如今,社交媒体平台总量不断增加,然而许多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不足以及对直播平台的缺乏了解,不具备多媒体平台基础操作能力,也不了解怎样借由商业化方式经营一个乃至数个营销账号。
2.4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3短视频平台直播助农营销的问题解决方案
3.1明确平台宣传方向
3.2提高用户吸引力
3.3建立专业的视频团队
短视频直播的存在也是对人类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能力的一种引申,画质高、画面优美以及音效优秀的直播自然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逐渐累积大量消费者。所以,短视频制作质量十分重要。经营者理应引入专业化的团队或是针对直播助农团队予以培养,以达到专业化运营的水准,要求从事直播助农的人员开展技术方面的学习,包括录制技巧以及各种设备的应用方式。直播策划方面,也需要采用合理的营销方案,例如怎样借助买赠、抢单等方法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另外,在沟通与交流方面,经营者也需要积极学怎样和受众开展沟通,以争取受众的信任以及青睐。
3.4构建农业商品质量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则是将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商品营销网络以及最后的销售点均归入监管范围之列,接住信息技术予以全方位监督以及控制。需要短视频平台驻站经营者在销售的商品之上粘贴质量二维码标识,否则不能发货,借此从根源上避免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必须承担一定的审核责任,需要承担全部用户销售商品的认证工作,凡是无法供应质量凭证的产品,均驳回对方的申请,或是在审核过程中发觉存在质量问题,即便仅一次也必须列入黑名单之中,并采用代为赔偿制度,即从经营者提交的保证金之中划转部分资金赔付消费者。另外,为了确保所有商品的质量,应确保全部的农产品均包装上柜,且所有包装之上粘贴质量追溯标识码,保证通过扫码能够追溯至产地,如果消费者发现质量问题,可以直接与产地进行协商调换,以此避免传统直播平台之中难以调换的问题。
4结束语
短视频直播助农营销如今依旧热度不减,但是在质量、内容以及支付方面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而诱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例如缺少监管法律以及国家行业监管不足等。故而,从事直播助农的经营者不仅需要了解直播助农的优势,同时也需要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明确平台宣传方向以及提高用户吸引力等具体方案,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2]陈蓉.“直播+电商+短视频”精准扶贫——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第五季从“心”出发[J].传媒,2020,334(17):26-28.
[3]李凯雯.外贸企业采用“网红经济”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8):166-167.
[4]周浩.社交电商时代邮轮旅游短视频营销问题和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20,246(06):66-67.
[5]陈莹莹.抓住直播机遇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经济日报“触电”卖货带来的启示[J].新闻战线,2020(10):14-17.
[6]唐弋.抗疫,“城市IP化”,助农——贝壳视频今年的3条赛道[J].中国广播影视,2020,698(08):52-5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作用;浙江龙游;湖镇镇
1湖镇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湖镇镇现已建成的信息化体系:1个镇农技110服务中心,39个村科技服务站和远教管理站,5个开放式远教示范点,浙江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2640个之多。通过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以农村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湖镇镇农技110是农业信息化主平台,依托镇农业产业化技术服务中心,以市、县农技110为技术龙头,村科技服务站为基础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覆盖了全镇39个村。村科技服务站是最基层的信息点,成员包括村科技组长、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是辅助平台,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传播农业信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湖镇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被称为送科技的“及时雨”、传信息的“小灵通”、促致富的“好帮手”,在加速新型农技推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疑难问题、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减少农村社会纠纷、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1-3]。
2农业信息化服务“三农”多方面的作用
2.1在农村政务方面的作用
2.2在农产品的种、养、加、销等方面的作用
镇农技110主要通过浙江农民信箱向广大农民用户农产品种、养、加、销等方面的信息,为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户和个人搭建一个很好的供求和致富信息平台,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副产品销售,为探索农副产品营销新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前几年,整个衢州市柑桔滞销,镇农技110通过浙江农民信箱把柑桔种植专业户、贩销大户的柑桔买卖信息发送给广大消费户,并在农民信箱平台设立了免费摊位,拓宽销售渠道。据了解,通过农技110的帮助,湖镇镇金秋红柑桔专业合作社销售量达850t,主销长春、宁川等大城市,产值达200余万元,为农民实现增收50余万元,大大地促进了柑橘销售。
2.3在农业生产管理上的作用
2.4发挥学用相结合的作用
3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经济学;集体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财务管理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与工作方针
1.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包括3类,分别为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个体经营方式,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必然催生出涉农企业,具备指引当地农业市场农产品销路的效果。若能由政府指引,充分发挥大规模企业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企业与农村生产大户之间建立双向联系,如组成“农产品”协会组织,该组织能促进当地农业资源的流动,发挥涉农信息共生共享的效果[1]。第二,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农业合作社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了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范畴,包括农畜、树木、土地等资源。农民通过参与股份合作,可享受到资源集中管理带来的福利,利于发挥参与个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个体经营方式。所生产的农产品归生产个人所有,以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从组织形式上看,生产经营渠道灵活,且未受到其他管理者的约束,可充分发挥生产优势[2]。
1.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方针
深入开展新阶段农村改革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工作,通过细化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尚存的问题,能够重点改革经济管理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工作的外部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三资”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并严格执行第三,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第四,尚未建立畅通的财务资源配置渠道。第五,尚未建立完善且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
3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预期发展趋势研究
3.1以数字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效
未来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着财务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动态化、分析预警即时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农村集体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与规范,将有更多的村级管理部门引入农村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人员信息百分百录入、银行信息百分百开通、农业支补发放百分百到位、账本初始化百分百完成的效果。
3.2更加重视精神效益与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发展的力量,在此期间,团队的个体之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
3.3生产导向逐步发生变化
4新时期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4.1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提升认知是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管理工作者的行动才会自觉。第一,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工作管理现状,针对性指导并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不同领域的投资管理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经济学知识、农业学知识及市场学知识,对资金、物力及人力进行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客观需要[4]。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管理的推广力度。通过提升当地农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知,从群众角度获取经济管理工作的支持,为农民利益与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大力引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4.4创造数字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4.5加大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文旅资源
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加大特色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助于为农民提供全新的创收渠道。以民间工艺(剪纸、年画、刺绣)、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民俗节庆(客家艺术节)、地方饮食(梅州菜、地方菜)、地方曲艺(地方剧、山歌)、地方建筑(寺庙、城池、桥梁)等不同角度对当地特色文旅资源进行开发,并对文旅资源不断创新,保持产品持久的吸引力。
4.6加强集体资金管理
4.7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
4.8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以转变、拓展、提升为战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要把农业产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功能与市场相结合,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稳定性水平。第三,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例如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富余的劳动力资源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以政策的形式让更多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乡。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将其转化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1]韩红蕾.农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1,9(6):92-94.
[2]梁筱聃.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74-175.
[3]张建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业,2021,5(3):66.
[4]李叶.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1,7(3):131-132.
[5]聂星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6(4):54-55.
关键词:旌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旌德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作如下阐述。
1旌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2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延伸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由产中服务不断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利用电视、网络、农业科技宣传栏、乡村的政务宣传栏等,为广大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辉煌粮油有限公司、华隆米业有限公司、三益酱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二是农技推广服务由面上推广不断向田间地头、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延伸。目前全县培育3.3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200余户,肉猪存栏30头以上、能繁母猪5头以上养猪大户100余户,种禽3000只以上生产大户5户,肉鸡养殖5万只以上大户11户,水产养殖0.67hm2以上大户100多户,较好地发挥了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主动为龙头企业产品品牌提升做好服务。全县“三品”认证农产品达2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10个,累计认证面积1.022万hm2,全县拥有省级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9个。
1.4农业社会化服务成效明显一是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覆盖率,一些重点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实施和应用。2012年全县推广水稻标准化栽培0.4万hm2,水稻轻简节本栽培0.63万hm2;测土配方施肥2.67万hm2;病虫害综合防治1万hm2;“五早农业”保护地栽培800hm2;推广标准化蔬菜丰产栽培技术0.23万hm2,其中大棚蔬菜丰产栽培33.33hm2,茭白丰产栽培166.67hm2,无公害小籽花生栽培200hm2,灵芝、食用菌丰产栽培33.33hm2等等,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实用技术的转化。二是农民组织化、集约化经营程度提高,促进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的发展。2012年烟叶种植267.67hm2,产值1600万元,税收280万元。养殖水蛭、蟾蜍等中药材面积达173.33hm2,发展食用百合66.67hm2,小籽花生133.33hm2。三是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增加。201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9.7亿元,比2011年增长1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413元,比2011年增长16.8个百分点。
2存在问题
2.3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旌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内容侧重于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和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找不到有效抓手,农民往往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滞后的市场需求信息来安排生产,导致农产品产销关系不顺畅。此外,由于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培育滞后,导致农业社会化服务缺乏配套性和前瞻性,缺乏开展从信息、种苗供应、中耕生产(如水稻代为耕作、育秧、施肥、插秧、除草、收割、晒干等)到加工销售等系列的配套服务。
3加强旌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现状:忽如一夜春风来
仿佛如一夜春风,吹来了百花盛开。媒介融合在我国对农电视节目之间目前已深度展开,短短数年间对农电视节目就跨入了媒介融合传播的大时代。
台网一体:打造对农节目收视平台。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相互渗透、整合,对农节目由台网互动向台网融合、“台网一体”迈进,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开创了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的新局面。“农民网”是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官方网站,于2009年5月1日正式上线,实现了新媒体与对农电视节目的融合。作为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新媒体平台,“农民网”在对农民频道进行24小时网络同步直播的同时,也对农民频道的节目资源进行了整合,全力打造“随时随地的农民频道”。农民频道所有节目可以在“农民网”随时在线点播,和节目主持人面对面交流,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台网一体”在受众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官方微博:延伸对农节目在线服务。近年来兴起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微博,以其内容简短、信息实时深受众多网民喜爱,成为对农电视节目与受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微博融合了博客、论坛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各地对农电视节目相继在网站开通微博,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与受众进行直面交流,答疑释惑,解决难题。对农电视节目开通微博后,服务重点大都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二是利用微博手段,构建对农电视节目双向互动的服务体系,在线接受政策咨询,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三是通过微博,积极宣传对农节目服务内容,广泛征集受众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节目品牌和对农电视节目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智慧社区:创新对农节目使用模式。随着对农电视节目与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对农电视节目的功能不断拓展。“智慧社区”是江苏常熟广电部门依托有线数字网络开发的一项集电视、通讯、互联网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项目,对农电视节目的智慧化应用渗透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常熟电视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所办的对农节目在“智慧社区”中的功能不断延伸,如新办的对农电视节目“智慧康博”,开设了“政务信息”等栏目和“村务公开”“健康档案”等52个子栏目,让农民能随时了解最新的村级政务情况、政策动态,增强了与农民的双向互动。农村居民只需通过点按电视机遥控器,就可知晓掌握生活知识,了解农事建议等,还能办理各种费用代缴业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手机媒体:拓展对农节目报道空间。对农电视节目与手机媒体的融合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的开放性、移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浙江手机台”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旗下重点打造的核心产品之一,提供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的《翠花牵线》《新农村纪实》《聚焦新农村》《农技110》《政策面对面》《新农村戏曲大观园》等节目的在线直播、节目点播回放。通过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媒介踏踏实实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
特点:像雾像雨又像风
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实现转型升级,有以下三方面的传播特点。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主要运作特征。首先是节目资源的共享。对农电视节目根据不同的媒介将共享的对农电视节目内容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对农电视节目采编流程,以不同的媒体平台相继传播给各自的受众,提高对农节目的利用效率与传播效果。其次是可检索性。数字化技术使得对农电视节目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对农电视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农电视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它媒体共享电视信息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创造了条件。其三是信息的开放性。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通过对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与深度开发利用,确保各类“三农”信息及时、客观、全面的。同时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信息资源对每个人都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共享信息内容,都可以轻易地使用互联网、手机与接收信息,随时参与对农节目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展现了受众的平等话语权,信息传播也变得更加广泛与开放。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互动方式。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具有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得天独厚的多媒体特性,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一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对农电视节目可以和广播、报刊实现互动,对农电视节目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使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二是与电视网站的互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推出一档带有河南特色的对农拳头栏目《乡村服务社》,该栏目立足乡村、贴近民生、服务百姓,为城乡搭建互动平台,为百姓提供维权帮扶。《乡村服务社》建有官方网站,首页开设有《专家在线》《站长推荐》《站长帮忙》《有理说理》等栏目,对农电视节目《乡村服务社》和网站互相联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三是与受众的互动。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链接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传者与受者一律平等,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受众进行多向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个性特征。媒介融合使电视节目传播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对农电视节目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个性化传播。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与河南省农业厅、河南联通三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作策划推出了大型三农服务节目《12316-9#直播间》。《12316-9#直播间》利用联通公司的3G网络在全国电视节目中率先进行3G视频直播,每名“乡村情报站站长”配发一部3G手机,全省各地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新闻事件,不同季节农村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农作物病虫害,乡村情报站站长都可以通过3G手机和《12316-9#直播间》的农业专家实现互动,现场解答疑问。媒介融合下的对农电视节目使大众传媒和个性化传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点”对“点”传播的效果。
其三,指向性内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在节目内容上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科技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整体结构中唯一的专门制作农业科教节目的栏目,《科技苑》栏目十多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为农业科技的推广默默耕耘,到目前共播出了2000多个小时的农业科教节目,介绍了5000多个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每个节目几乎都刻成光盘发行,累计发行光盘40万张以上。《科技苑》不但可以网上点看、《手机报》订阅,而且指向性内容非常明确,打破了农业科教节目晦涩难懂的瓶颈,成功塑造了《科技苑》这个“中国农业科教节目的第一品牌”。
前瞻:农村是个大舞台
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步伐还将不断加快,对农电视节目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媒介融合催生对农服务新内容。首先,精准服务。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精准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服务理念,将受众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视为服务的出发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可以考虑到受众的收视习惯和延伸需求,实行个性化的手机电视内容定制,在有限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用户最感兴趣的“三农”节目内容,快速传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农业信息。
媒介融合刷新农业科技指导模式。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开拓农民的致富门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指导,从而为增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远程培训。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利用自己传播迅速、普及面广的优势,通过介绍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开发经验,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看到农业新技术的好处,学会农业新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方法,使这些农业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地得到推广和普及,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解决科技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福建广电集团公共频道开办的对农电视节目《农村新事》,从2010年3月起每月直播《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远程培训通过卫星、网络同步传输到全省15331个行政村,参加培训人数累计超过上百万人。
其次,上门救助。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紧密结合“三农”实际,坚持“实用”原则,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陕西杨凌电视台农业科技服务栏目《阳光大地》开辟“农事110”板块。“农事110”主动与当地两大农业院校(包括5个科研院所)的专家联系,以陕西本土农民受众为主开通日常救助热线,配备救助专车,牵头协调并组织有关专家一起到事发现场,具体指导农民破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
其次,满足需求。在媒介形态不断创新、融合,媒介渠道增多,受众日益多元化、分众化的今天,对农电视节目要创新节目的形式,提高节目质量,加大农民娱乐节目的制作,为农民提供真正喜爱的电视节目,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对农节目要重视农村电视节目议程设置,多为农民提供“合口”的精神食粮。节目内容要多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貌,要多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农村,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触角深入到农村中去,反映农民的智慧、农民的伟大,在新媒体环境下满足农村受众的多样性需求,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其三,受众细分。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改变了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受众细分使融合媒介纷纷推出了个性鲜明、具有针对性的“三农”节目。媒介融合传播形态满足受众的细分要求,使得受众获得及时、多角度、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事实证明,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原有的受众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而且受众群的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农业电视节目应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切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习惯的实际,为农民受众提供想看、能看、爱看的节目。
(作者单位:常熟电视台)栏目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1.幸敬华:《从“垄上频道”看媒体如何履行为农服务职责》,人民网,2012/03/30。
2.卢小雅:《媒介融合对电视业的影响及对策》,人民网,2012/07/18。
3.侯亚红:《气象服务中心和《黑土地》栏目联合制作农村防雷节目》,辽宁省气象网,2012/07/13。
顽强质朴恩施人辛勤耕耘蔬菜业(9.1)
产销两旺:黄梅县蔬菜产业布局初见成效(11.1)
重编淹没的“菜篮子”:十堰蔬菜南水北调阵痛后涅新生
(13.1)
金口街蔬菜专业合作社制胜“三板斧”:科技、信息、坚持
(15.1)
安徽蔬菜产业发展奥秘“科技致胜、利义并重”(17.1)
阜阳蔬菜产业发展态势――大气候定基调,小特色展生机
(19.1)
物华天宝,各领――实访湖南省永州市特色蔬菜产业园(21.1)
娄底蔬菜产业:因为同心,所以精彩(23.1)
产业经济
黄冈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与思考(1.1)
济宁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管策略(1.4)
海南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3.1)
光伏温室发展前景广阔(3.3)
海盐县蔬菜规模经营业主为什么不赚反亏?(5.1)
化解半干旱区马铃薯栽培中存在的五大问题(5.3)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现代化的思考(9.4)
河北省城乡居民蔬菜消费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11.4)
山东省建立现代蔬菜种业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6)
2014年蔬菜产销形势分析报告(15.3)
达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成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5.8)
鹤峰县特色蔬菜薇菜优势资源调查报告(15.11)
河北省蔬菜产业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研究(17.4)
重庆开县蔬菜典型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分析(17.9)
田东县主要蔬菜地头批发价格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9.4)
武穴市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9.7)
蔬菜出口与内销的结构变化意味着什么?(21.4)
冬菜北运基地海南能发展主粮马铃薯吗?(21.6)
2014年北京地区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3.4)
庄河地区滑子蘑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23.8)
高山蔬菜
德宏州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探讨(1.7)
贵州高海拔地区烤烟育苗―夏黄瓜―秋豇豆高效栽培模式(3.5)
浙西山地松花菜-四季豆高效栽培技术(5.6)
干旱条件下玉溪市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对策(7.1)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低山河谷地带种好生姜的三道关(7.8)
辣椒低山育苗高山定植生态高效栽培技术(9.7)
亚热带德宏州夏秋十字花科蔬菜高山栽培技术(11.8)
威宁河谷地区越冬甘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3.9)
达州市达川区高山蔬菜发展现状与建议(15.13)
湖南高山白菜薹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19.9)
遵义朝天椒生态化栽培技术(21.9)
甘州区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技术(21.11)
西瓜甜瓜高山栽培技术规程(23.10)
设施蔬菜机械化
沿海菜区沼液沼渣机械化处理与施用技术(1.10)
农业机械在萝卜生产上的应用(3.8)
户用沼气沼液、曝气过滤与滴灌技术(5.9)
TTNJ-16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仪使用及注意事项(7.10)
2BS-QJ气吸式穴盘播种机(9.10)
云南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探讨(11.11)
2015年武汉市设施蔬菜生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答疑(13.11)
设施草莓滴灌施肥田间工程设计及技术要点(15.15)
荆门市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与对策(17.12)
江阴市蔬菜园艺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19.11)
蔬菜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规程(21.14)
青菜小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23.12)
品种导航
嘉鱼县密本南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1.13)
保健蔬菜水晶菜(1.16)
一品五角黄秋葵(1.17)
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香水莲(1.19)
云南省花椰菜和青花菜栽培品种应用现状(3.11)
厚皮绿肉甜瓜新品种青玉(3.15)
贵阳金棚一号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3.16)
辣椒新品种湘研812(3.18)
草莓新品种雪妹(3.19)
耐热薄皮甜瓜弥河银瓜(3.22)
嘉鱼县秋冬大白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5.11)
早熟大粒毛豆新品种沪鲜6号(5.14)
南方厚皮甜瓜桂蜜12号(5.15)
长江流域春夏早熟甘蓝铁球3号(5.18)
华南地区粉皮冬瓜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7.12)
早中熟优质长豇豆新品种博士绿(7.15)
油亮型黄瓜新品种博美8号(7.16)
保健蔬菜绞股蓝(7.17)
早熟紫黑长棒茄天骄(7.19)
适合长江下游地区保护地栽培的长茄、水果黄瓜和樱桃番茄品种(7.20)
杭州地区瓠瓜栽培现状及优势品种推荐(9.12)
抗病丰产红菜薹五彩红薹四号(9.15)
嫁接西瓜砧木与接穗种子的浸种催芽技术(5.39)
造型水果黄瓜栽培技术(5.41)
重庆地区蔬菜冬季育苗实用技术(5.43)
永嘉县菜-稻轮作新模式(5.4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5~8月番茄工厂化育苗技术操作规(7.22)
长江流域螺丝椒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7.27)
内蒙古地区北虫草盆栽立体高产栽培技术(7.30)
大棚西瓜吊蔓不吊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7.32)
南京地区明月草水培扦插繁殖管理技术(7.33)
蔬菜地膜覆盖及免耕高效集成栽培技术(7.36)
河南冬季大棚芹菜高产栽培技术(7.38)
江阴市出口紫苏叶标准化生产技术(7.39)
日光温室番茄-丝瓜高效栽培模式(7.42)
设施水耕菜心、小白菜产业化安全栽培技术(7.44)
自贡市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9.25)
早秋莴笋冰箱变温催芽小窍门(9.27)
嘉鱼县绿色食品结球甘蓝栽培技术(9.28)
西南地区花椰菜冬春季制种技术(9.30)
鱼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术(9.33)
宁波地区黄瓜靠接栽培技术(9.34)
大棚茄子-晚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9.36)
大棚春番茄-夏丝瓜、空心菜-秋莴笋高效栽培模式(9.38)
土鸡-蚯蚓-有机蔬菜循环生产方法(11.23)
棒菜─早甜玉米─水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11.26)
越冬绿花菜-春夏黄瓜-秋冬包心芥高产高效种植模(11.28)
潜山县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11.30)
盆栽草莓室内栽培技术(11.31)
华北地区草莓种苗繁育技术(11.33)
张家界地区大棚辣椒秋延青储栽培技术(11.34)
花椰菜雄性不育品种高产制种技术(11.36)
宁夏露地有机菜心一年四收高产栽培技术(11.39)
莲藕无设施周年采挖栽培技术(11.41)
芳香蔬菜迷迭香扦插栽培技术(11.44)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南瓜杂交制种中的应用(11.45)
沿海地区大棚韭菜无土栽培技术(11.47)
大棚茭白套种丝瓜立体高效种植模式(13.25)
川中地区冬季萝卜高产栽培技术(13.28)
大棚地下火炉烟道加热苗床的应用及建造(13.29)
平丰三号萝卜提纯复壮与高产栽培技术(13.31)
湖北省无公害南瓜栽培技术规程(13.33)
四川设施长季节嫁接西瓜-花椰菜高效生产模式(13.35)
华北地区芹菜栽培技术(13.37)
长江流域头高产栽培技术(13.39)
温室番茄越冬一大茬栽培关键技术(13.41)
甜椒高产栽培技术(13.43)
黄石市绿皇青花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15.26)
优质松花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5.28)
金陵美玉樱桃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15.30)
大粒蚕豆新品种特选1号栽培技术(15.31)
怎样种好进口大葱(15.33)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持续偏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15.35)
薄皮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技术(15.37)
冀北山地日光温室冬春一大茬黄瓜高效生产措施(15.40)
大棚番茄-松花菜-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5.43)
苦瓜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15.45)
以再生资源椰糠为基质的新型蔬菜育苗技术(15.46)
秋冬辣椒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15.47)
早春茬茄子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17.30)
早熟茄子品种黑魅黑艳早春拱圆大棚栽培技术(17.32)
福建永安地区卷丹百合高产栽培技术(17.33)
山东邹城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有机高效栽培技术(17.35)
长季节苦瓜套种空心菜-越冬甘蓝高效栽培模式(17.37)
海南冬季小西瓜无公害栽培技术(17.39)
武汉市设施薯尖免育苗越冬栽培技术(17.41)
杏鲍菇袋装墙式立体栽培技术(17.42)
攀枝花优质早熟硬荚鲜食豌豆秋播栽培技术(17.44)
山东淄博日光温室西葫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7.45)
无公害早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9.26)
大棚草莓、网纹甜瓜、水果黄瓜间套种生产模式(19.28)
山东秋葵-荷兰豆一年两熟节本高效种植技术(19.30)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19.32)
萝卜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制种技术(19.34)
无公害蚕豆高效栽培技术(19.35)
得青合作社“猪-沼-菜”循环生态模式探讨(19.37)
蔬菜冬季育苗实用技术(19.39)
川南地区黄瓜春提前和秋延后高效嫁接育苗技术(19.41)
地理标志产品沂南黄瓜日光温室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19.43)
富硒番茄高效栽培技术(19.46)
全钢架温室瓜菜一年多茬立体栽培模式(21.23)
朝天椒-鲜食大豆-冬青菜套作高产栽培技术(21.26)
辣椒新品种平椒杂1杂交种制种的关键技术(21.28)
甜椒新品种张甜椒1号杂交制种技术(21.30)
马铃薯-甜玉米-西兰花(或翡翠萝卜)高效种植模式(21.32)
张掖市钢架大棚辣椒春提早秋再生栽培技术(21.34)
有棱丝瓜露地杂交制种技术(21.37)
浙北地区西瓜-松花菜高效种植模式(21.38)
非洲冰花DFT式水培技术(21.41)
湖北蔬菜净菜加工和包装技术规范(21.43)
T珍果栽培技术(21.47)
甘州区钢架大棚早春娃娃菜―夏番茄高效栽培技术(23.24)
大棚丝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金永祥(23.26)
长江流域紫玉山药浅生高产栽培技术(23.28)
贵阳地区西葫芦―芥菜―芹菜一年三熟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23.30)
西安地区春季西瓜小拱棚直播栽培技术(23.32)
南昌地区无公害苦瓜栽培技术(23.34)
浙江长兴县藕塘养鱼高效模式(23.35)
浙南地区红颊草莓露地育苗技术(23.37)
小果型西瓜一种多收技术要点(23.38)
大蒜―西瓜―三樱椒间作套种技术(23.40)
南京地区番杏大棚周年栽培技术(23.43)
专家坐诊
南方高山地区果蔬两用雪莲果栽培技术问答(1.46)
如何把新增万亩设施菜种好(1.48)
棚室豆科蔬菜用药注意事项(3.44)
种植户怎样选择优质适宜的蔬菜品种(5.48)
提高长江流域豇豆制种产值的几项技术措施(5.51)
豆芽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十四种问题解答(7.47)
如何走出蔬菜虫害防治的误区(9.41)
耐热快生菜生产中遇到的七大问题解答(11.49)
露地蔬菜土壤有机肥施用问题解答(13.44)
石家庄地区秋延后番茄管理误区及建议(15.49)
瓜类和茄果类蔬菜栽培常见植保技术问答(17.48)
双孢蘑菇生产过程中的十二种常见问题及防治技术(19.47)
袋栽香菇的培养料感染杂菌的原因及预防(21.49)
蔬菜地膜覆盖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改进(23.44)
植保技术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1.50)
春提前小棚栽培豇豆二氧化硫毒害(1.52)
寿光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流行原因及防控(1.53)
设施蔬菜烟粉虱的克星--863-1无硫烟雾剂(1.55)
美洲斑潜蝇识别与防治口诀(3.47)
寿光地区引发设施番茄蕨叶病的原因及防治(3.48)
几种除草剂为害莲的症状(3.50)
鲜食毛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绿色防控技术(3.53)
茄二十八星瓢虫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5.53)
苏芡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5.54)
莲田病虫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控技术(5.56)
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5.60)
苦瓜猝倒病的识别及防治研究(5.61)
年花韭菜有机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5.63)
烟粉虱识别与防控技术口诀(7.50)
大连地区菜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7.51)
西瓜空心皮厚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7.53)
中原地区马铃薯规模化种植草害防治误区及改进措施(7.55)
崇明县露地绿叶菜田杂草为害现状与防除对策(7.57)
红菜薹软腐病的识别与防治(9.45)
江台沿海地区秋延后青椒茶黄螨发生原因与防治(9.46)
蔬菜叶螨的综合防治(9.48)
除草剂在露地栽培蔬菜上的应用(9.52)
苦菊褐腐病的识别与防治(11.52)
福建宁德蕉城区草莓连作障碍改良措施(11.53)
不同茬口下秋椒白粉病的为害特点与防治(11.55)
早春嫁接甜瓜急性凋萎原因及防治对策(11.57)
番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13.46)
茄子灰霉病与绵疫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13.47)
辣椒脐腐果、日灼果和僵果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3.49)
黄石市菜粉蝶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13.51)
万州区家庭菜园病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建议(13.53)
我国辣椒根部病害发生的种类及症状(15.51)
保护地草莓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防控技术(15.53)
番茄褪绿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15.55)
桂林郊区茭白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15.57)
辣椒叶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17.50)
缙云县大洋镇茭白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17.51)
湖南张家界番茄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17.54)
乙草胺对邻近黄瓜、豇豆等敏感蔬菜产生飘移药害的防治措施(17.55)
蔬菜灰霉病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19.50)
虫子不好治换个思路试试(19.52)
辣椒落花、落叶、落果、卷叶和畸形果的发生及防治(19.54)
青海地区主要番茄病害防治方法(19.56)
沿海地区无公害瓜菜区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性及治理措施
(19.58)
辣椒烟青虫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21.51)
寿光地区设施丝瓜烂花原因及防治措施(21.52)
番茄果实三种斑点症状的识别与防治(21.54)
高海拔地区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与角斑病的诊断识别及生态防控(21.55)
黄瓜菌核病的识别和无公害防治技术(21.57)
辣椒叶片主要病害的分类及特征(23.46)
城郊菜地黄曲条跳甲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23.49)
番茄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23.50)
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23.52)
白魔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3.54)
营销一百
武汉和南京地区蔬菜批发市场的现状分析(1.56)
食用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3.56)
种子新定位--保险合同(5.66)
种子质量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7.60)
对蔬菜商业化育种的思考(9.55)
十年磨一剑铸造新辉煌(11.59)
嫩早1号南瓜新品种推广经验总结(13.55)
辣椒杂交种子营销现状及策略(15.59)
蔬菜种子行业窜货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15.61)
浅析影响蔬菜种子营销的主要因素(17.57)
国内外经典种子营销案例(19.60)
勤思善悟、温故知新促营销(21.58)
浅谈蔬菜种子的销售问题与发展思路(23.56)
蔬菜家庭农场
黄陂家庭农场10种设施高产高效助农模式(1.59)
达州市达川区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调查(3.49)
蔬菜家庭农场助推武汉江夏区蔬菜产业发展(5.68)
设施蔬菜家庭示范农场的设立与运营技术(7.62)
华南热区家庭小农场大棚速生叶菜均衡生产技术(9.57)
黄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期盼(11.61)
东台家庭农场设施瓜果标准示范园关键建造技术(13.58)
开心农场撬动产业发展(13.61)
江苏睢宁县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分析(15.63)
庭农场设施瓜果标准示范园关键管理技术(17.59)
南京郊区家庭农场发展对策(19.62)
长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对策(21.60)
咸宁市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23.58)
土壤与肥料
硝化抑制剂DMPP在肥料上的应用(7.64)
恩泰克复合肥在鲜食玉米上的应用效果(9.60)
东海县大棚草莓施肥现状及改进建议(9.62)
硫酸钾镁肥的作用及应用效果(11.64)
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恩泰克在西兰花上的应用效果(13.63)
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恩泰克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15.66)
土壤消毒技术和稳定性长效复合肥在保护地蔬菜种植中的应用(17.6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暖棚甘蓝生产上的应用(17.65)
佛山地区土壤改良模式探索(17.66)
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恩泰克在西芹上的应用效果(19.65)
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恩泰克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21.63)
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恩泰克在生姜上的应用效果(23.61)
亚非致富经
同是农业人,为何有人欢喜有人愁?(7.66)
聚焦西兰花科学发展之路(9.64)
亚非小生在广东(11.66)
种业营销管理创新理念--打铁还需自身硬(13.65)
从技术到行销的完美蜕变(15.68)
奔跑吧,亚非种业(17.68)
舌尖上的“亚非”(19.67)
十载亚非,致敬青春(21.65)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23.63)
法律在线
西瓜形成僵苗能否向种苗供应商索赔?(7.68)
种植了十亩大棚黄瓜,如何销往大超市、怎样签销售合同?(9.66)
买到未审定玉米种子不结实,我能索赔吗?(11.68)
免费试种种子公司培育的辣椒新品种绝收,我该咋办?(13.67)
购买无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菌种,会受罚吗?(15.70)
我买的冬瓜种子和标签上标明的不同,可以要求赔偿吗?(17.70)
农民合作社卷入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