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供应链平台“四网融合”湖北日报

由省社科联组织开展的2023年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第八场调研深入孝感,本次调研以“农产品保供与物流基地建设”为主题,为孝感加快搭建武汉都市圈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提供思路和策略。

孝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有基础,生产总量有规模,农产品保供有潜力;是南菜北运的交通枢纽,毗邻“货到汉口活”的武汉,面对近6亿人口的华中市场,是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和搭建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的重要之地。

供应链平台“四网融合”是必然选择

供应链平台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共享,推动链主和链属实体之间关系协同,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无缝链接,形成物流、信息流、单证流、商流和资金流“五流合一”,推进整体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渠道集成化、利益最大化“四化同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今年8月召开的省委专题会议强调,以搭建供应链平台为基础、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是湖北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

孝感应充分发挥自然区位、要素禀赋、生产成本、潜在市场、科技人才和政策环境等比较优势,以深化孝汉同城为基础,依托武汉助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并通过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四网融合”,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建设。具体而言,就是以数字化“天网”为底座,以物流“地网”为纽带,以供应链“金网”为支撑,以服务贸易“商网”为导向,推进数字平台、物流平台、金融平台、贸易平台相互联通和全面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建好底座,筑牢数字化“天网”

搭建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平台查询,获取农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信息,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追踪溯源。为此,可以搭建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向上与省商务厅平台对接,向下与各追溯企业对接。消费者可以利用追溯管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溯源,提高信任度和安全保障。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积极融入汉江数字经济“连绵带”,实施产业数字化升级工程。在农产品数字化“天网”建设过程中,应推动数字化平台与贸易服务平台、物流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化平台可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对接,实现与贸易服务平台的合作,提高贸易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而农产品的产地信息、质量认证信息、数字化追溯信息等可以被整合到贸易服务平台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准入能力。

筑牢纽带,织密物流“地网”

推进孝汉交通一体化。发挥大中转、大集散、大流通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实施轨道交通主城直通、高速公路加密连通、干线公路提标扩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公交服务同质融合、水路运输回归复兴六大工程,全面推进孝汉交通一体化,织密农产品物流“地网”,全力打造孝汉半小时经济圈。

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针对农产品产地分散、数量庞大、品种繁杂、季节性强、保质保鲜要求高等特点,积极建设多级支撑、智慧系统、内外一体、协同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聚焦农产品产出地“第一公里”和配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农业模式,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地网”系统。

构建供应链物流生态圈。组建各级各类集配中心,集成整合产出加工、初级分拨和最终配送等一系列功能,打造农产品双向物流存贮、转运新路径。整合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大数据增值流等服务,推动智慧物流平台、数字化平台等多平台融合,形成利益共享、事业共创、命运共担的供应链物流生态圈,推进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做强支撑,夯实供应链“金网”

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为农产品供求体系服务是供应链“金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迅速成型,强化金融支撑作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破解供应链体系金融难题。现阶段,中小企业占据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主体的大头,一些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借助融资模式创新、保险保障、期货市场等手段,大力挖掘企业“数据信用”价值,为企业供应链融资打造全方位“信用画像”,并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客户信用评级,帮助上下游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化解供应链体系金融难题。

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针对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且风险高等特点,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设法将多家单一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可控风险,实现对供应链物资、商业、信息和资金流通的系统掌控。同时,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为供应链金融机构提供更准确、更充分以及更完备的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依据。

明确导向,发力服务贸易“商网”

发挥顶层设计导向作用。针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布局不均衡、串联不通畅、线上线下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树立以“顶天立地”的“大规划”为统领,以“立足华中、畅通全国、并联世界”的“大项目”为抓手,以构建全产业链商贸物流平台的“大市场”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切实发挥顶层规划设计的导向引领作用。

以一流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通过一流服务不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一流营商环境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引领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全力打造农产品供应链贸易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全业态、全产业链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商网”高质量建设,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多方联动,协助开展国内供需对接业务,解决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不及时、不准确问题,确保农产品保供和物价稳定。打造“基地和产品供应商名录”和“需求方名录”,通过平台数据筛选功能,匹配有效信息,使供需双方达成交易。集合众多小而散的国内需求,统一对接海外供应商资源、谈判议价,为国内中小型进口农产品需求方提供海外集采和代采业务;建设海外仓,开展出口农产品业务。

THE END
1.以“链”为媒“链”创未来——从第二届链博会看绿色农业发展巴西大豆、哈萨克斯坦小麦、卢旺达咖啡、澳大利亚蜂蜜以及中国北大荒的大米、新疆的番茄酱……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农产品悉数亮相,明晰的产前、产中、产后链条和无数的合作可能让人流连忘返。日前,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农业产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412/t20241203_13852412.html
2.链库亮相2024第五届食材供应链创新年会冷链数据平台先锋,构建伴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县乡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六是企业加速出海,食材供应链全球化跃上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出海企业在海外积极布局供应链体系,实施本土化运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http://www.liankur.net/home-information/?title=%E8%B5%84%E8%AE%AF%E6%8E%A8%E8%8D%90&articleId=1863491797159895041
3.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沧州推介项目建设该项目旨在满足全国乃至全球电子机箱产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企业集中进行产品展示、商贸洽谈、产品交易、商务运行、物流配送、信息交流、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需求,为中外采购商、经营者及配套行业企业搭建一个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最终把展示交易城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企业最集中、产品品类最齐全、采购https://e-fair.cn/info.html?id=1697624377318113281
4.吉林省对外经贸发展研究中心简介科研处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库。 基于拥有58年发展历史、学术积淀深厚的国际贸易学科,根植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多年的深入研究凝练为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即吉林省农业与农产品贸易方向、吉林省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方向、东北亚经贸合作方向。各学科方向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科研团队和学术梯队。我http://newkyc.jlufe.edu.cn/info/1043/1179.htm
5.农产品供销平台建设方案产供销平台二、农产品供销平台的市场分析 当前,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大、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传统销售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新鲜度、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建设一个能够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提高流通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的供销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https://blog.csdn.net/steven_zhangxue/article/details/136801724
6.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打造线上线下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未来,江南市场将依托实体市场,打造线上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借助信息化、数据化等技术手段,提升产品标准化、安全化水平和价格监测功能,完善仓储、冷链等基础配套设施,开发生鲜垂直品类电商平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同时,建设广州中央大厨房,实现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加工、集中质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24554140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