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庆阳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庆阳农业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是新形势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和新动力,也是科技赋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新抓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强力抓促下,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现了新突破,甘肃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科技部验收,全市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质量和数量跃居全省前列,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新动能,成为科技赋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创新型庆阳”建设的强大引擎。本文对庆阳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回顾,分析了存在

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庆阳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成效与特点

(一)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为重点,围绕“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和“十大生态产业”,通过准确研判政策导向、组织培训项目申报常识、深入基层动员挖掘等有效措施,征求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科研院所技术需求120余项,先后取得省、市财政补助资金350万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资金1400万元;推荐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5项,获批立项33项,争取资金2041万元;自列科技项目6批58项,投入项目资金1750万元,带动企业投入3.2亿元,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水平日益凸显。

(五)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短板与弱项

(一)科技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园区内大多数企业受困于资金、地域、人才等综合性因素影响,研发投入难以保障,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园区90%以上资金为企业自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加之农业企业普遍自身实力不强,现有的投资规模、投资进度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需求。园区内缺乏高科技项目支撑,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示范带动效应不突出、不明显。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3年来,市级财政支持50万元,占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总额1700万元的2.9%,市级财政投资和省级以上财政投资总量分别只占园区预算总投资41160万元的0.12%、4.1%,财政投入特别是市本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园区产业带动发展能力虽在逐步提高,但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依然偏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缓慢,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价值链延伸能力,难以实施大规模定制技术以及生产低成本控制。园区所处区域与周边县市资源同类、产业同构、产品同质,竞争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合作社)规模小而分散,行业内产品单一、互补性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苹果作为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庆城、宁县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整个产业链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2家,占46个入园企业总数的4.3%,且仅有的一家精深加工企业——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因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萎缩、融资难度大、加工增值空间小,长期停工停产,濒临破产。(三)产学研用机制不健全园区企业与市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缺乏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未能建立长期、有效、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协调对接机制,难以及时把高校、院所的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部分中小型企业对高新技术成果认识不足,不愿承担研发高新科技成果产生的高投入,致使合作程度偏低、效益欠佳。园区企业和技术创新单位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用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强。

(四)技术创新型人才匮乏

推进园区创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尤其缺乏创新型技术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在企业和农业生产一线的高学历、高职称技术人员比重较小,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人才引进与培养困难,管理型、经营型等复合类人才比较缺乏。园区内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本与技术要素的投入重视不够,难以聚集高水平的农业集成创新人才,直接影响了园区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五)园区企业融资难度大

三、对策与建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建议将农业科技园区招商引资纳入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总盘子,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建设等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统筹考虑、统一规划,促进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招商的良好局面。二是制定统一的组织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引导奖励机制,加强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沟通协调指导,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社团组织、新闻媒体等,围绕现代生物育种、农业大数据、智能农机装备、现代食品制造、农产品增值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积极对外宣传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产业优势、建设成果、招商意向、优惠政策等,吸引更多的外商入驻园区投资兴业,不断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水平。三是以丰产、高效、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绿色循环”的种养结合发展理念,加强农产品产量、品质及资源利用协同、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强化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高科技企业、高质量基金、高转化性成果,促进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要素集聚、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三)提升财政撬动能力,加大园区科技投入

(五)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合作交流

印象庆阳网-庆阳地方综合资讯网站-重点商业门户-主流外宣窗口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召开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交流会强调加强企业本网讯 9月26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交流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强化农业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抓科技必须大抓科技领军企业的理念,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http://www.moa.gov.cn/gbzwfwqjd/xxdt/202409/t20240926_6463478.htm
2.「科技强国有我」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为满足这一需求,通过研发高品质的农产品和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农村电商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可以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率,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也为电商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696818564930746&wfr=spider&for=pc
3.乡村振兴之(四):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科技是“乡村振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立足对于种养农业、乡村环境等传统领域的快速提升,强化产业发展、环境升级、文化创意、管理机制等方面直接带动效应,着眼于长效机制,培育新动能、新农民,通过科技创新减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对于相对贫困地区的乡村,更需要科技为乡村注入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过https://zhuanlan.zhihu.com/p/420683032
4.梳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发布,这几点和设施———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统筹。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大力推进开放创新,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性机 遇,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提升。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http://www.camafa.org/hyzz_hydt/11221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