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6月份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2023年1月份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这些接地气的政策表明,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可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也要看到,在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比如,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诉求与科技创新成果之间不匹配,经营主体与科技研发者之间不能直接关联、不易有效对接,农村实用技术型人才有所缺失,优秀青年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力度还不够大,农业合作社仍然需要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的支持,等等。基于此,如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奏响乡村振兴“科技曲”,成为题中之义。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重要的载体,能促进创新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使各个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平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进行技术研发,搭建科技人才合作平台与企业孵化平台,使研发、生产与销售一体推进。应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使产学研用快速融合发展。
加大农村人才引进力度。千方百计把中央各部门等实施的基层人才工程项目在乡村落到实处,并扩大规模和支持力度,形成长效机制,例如“三支一扶”计划、特聘或特岗教师计划、青年志愿支撑基层计划等。应为各类人才尤其是大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报酬福利待遇,解除其后顾之忧。充实优化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经营管理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创建农村创新创业和孵化实训基地,加强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的培训,提高其创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