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耕作学是农业科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础理论、技术与管理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课程贯穿着用、养结合这根红线,它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具有作物生产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作用,而且在宏观层面上具备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调控与决策等功能。新时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朝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目标,让我们一起汲取传统农耕的精华,顺天时、量地利、谋人和,创新耕作制度,开启《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之旅。

1.面向所有对本课程感兴趣,具有中学生物学基础的学习者。不需要您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您有一颗爱农、知农、为农的心!

3.为保证课程学习,您需要保证顺畅的网络连接,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比如视频播放和下载、文档下载、使用电子邮件、创建和提交文档、下载和安装软件等),平台的功能设置非常人性化,相信您一定能很快熟悉这些应用。

绪论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识记耕作学的概念,识记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和耕作制度的概念;2)叙述耕作学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耕作学性质,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二者的关系;3)评价耕作学的学科地位,阐述耕作制度的基本功能和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目标。

课时

,,,

作物布局(上)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识记作物布局的概念,生态适应性的概念;2)分析作物布局的内涵,评析光照因子和温度因子对作物布局的影响;3)阐述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4)介绍家乡作物布局概况。

,,,,,

作物布局(下)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评析水分、土壤和地形等生态因子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比较不同生态因子对作物布局的影响方式及其作用规律;3)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规划设计作物布局。

种植熟制

,,,,,,

间混套作

连作与轮作(上)

连作与轮作(下)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评价轮作的作用;归纳轮作的类型;2)描述和评价作物的茬口特性;3)掌握作物茬口特性在轮作中的应用;4)总结建立合理种植体制应遵循的原则。

,,,,

土壤耕作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描述土壤耕作的实质及其主要任务,总结土壤耕作遵循的技术原则;2)比较基本耕作措施(翻耕、深松耕、旋耕)的作用及优缺点,比较各种表土耕作措施的作用、使用工具及适用地区;3)识记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归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探究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及效果,分析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4)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土壤耕作措施。

耕地培肥与保护

专题与拓展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了解国内外甘蔗和主要麻类作物等作物的布局概况;2)从耕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中归纳出耕作制度发展的趋势。

,,,,,,,

耕作学(第二版),曹敏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农作学(第二版),李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

高级耕作学,王建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耕作学,龚振平,马春梅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农作学,刘巽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耕作学,刘巽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间套作体系豆科作物固氮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李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骆世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中国保护性耕作制,高旺盛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耕作制度70年,王宏广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各课程单元拓展学习资料目录详见课件1.1学习导航中的学习资料。

Q:本课程何时更新?

A:本课程每周二上午10:00更新,按课程计划发布3-6个知识点的学习资料。

THE END
1.作物布局的生态适应性的含义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本依据。 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的含义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对物种遗传变异长期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作物生长的一种遗传习性。一种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健康生长繁殖。 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248029762245334699.html
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A.前提;B.保障;C.基础;D.目的。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电子https://www.shuashuati.com/ti/2590dfa3107744afa9f1d2ef8b01ed55.html?fm=bd726edbbc989c9989e9ee495b174abbd1
3.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作物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主要依据。作物适应一定的生态环境的特性。(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生长,作物对温、光、水、土等的适应)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往往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如季节吻合度、地区吻合度,其中季节吻合度是核心。2.作物生态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和最适范围补充说明一个地区总有其最适或较适生长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gmitlgDufVdw.html
4.重庆低山丘陵地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格局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此外,在“林、田、塘、舍”模式的布局中,还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宅后的林地一般禁止砍伐,宅旁常常种植竹、枇杷等经济树种,形成人与山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适应模式,降低了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的产量。 2.3 对自然气候的适应性 http://z.cbcgdf.org/nd.jsp?groupId=51&id=895
5.农作物品质好的原因(精选5篇)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国家实施863计划以来,生物技术领域突破一些关键技术,依靠生物技术进行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如在两系法杂交水稻工作的基础上,超级杂交水稻取得了重要进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虫效果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等优点,已大面积推广300万亩以上。以杂交水稻为例,https://www.1mishu.com/haowen/263391.html
6.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区域主要育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优质专用性评价与合理布局。通过建立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标准,解析区域光温水土因子特征,筛选出适应区域综合条件的高产优良专用品种,确定不同类型品种的适应范围,构建区域布局体系。筛选出35个适合安徽省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逆稻麦新品种,其中包括:适宜沿江江https://www.gwyoo.com/haowen/291650.html
7.课程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尹小刚 ● 2.3 我国的作物布局与结构调整 张海林 第三章 多熟种植 学习资料 ● 3.1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臧华栋 ● 3.2 复种 臧华栋 ● 3.3 间混套作 臧华栋 学习资料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学习资料 ● 4.1 轮作效应及其应用 尹小刚 ● 4.2 连作及其应用 尹小刚 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237f29a9e60d0f274b7
8.中国汉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 生态适应性强、能改良土壤和抑治作物病虫害 汉麻耐旱、耐涝、不喜肥、产量高、抗逆性好。种植简单,省工省时,生长迅速(90—120天收获),对土质和气候要求不高,适合种植于山坡、荒地、盐碱地等贫瘠土壤,在我国各地都能种植。汉麻根系使土壤中氧含量和肥力得到提高,土壤不板结。 http://www.yumahemp.com/cn/h-nd-9.html?groupId=0
9.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简述作物布局的原则。 参考答案:(1)满足人类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2)服从作物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3)获得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了作物布局的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简述治理土壤污染的农业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2112758.html
10.《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试题20230404.pdf16.根据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把农作物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 宜区四个生态经济区。 A.需求原则B.生态适应性原则 C.经济效益和可行性原则D.种植业结构调整原则 17.农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点是() A.保证生产资料供应B.明确农产品的各种需求 C.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D.确定农作物的配置 18.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5957836.html
11.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唯一目标()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A.需求原则B.生态适应性原则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 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 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不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Bhttps://www.shangxueba.cn/JLX9DQZR.html
12.作物驯化的性状有什么特点?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为什么说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盐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论述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无籽西瓜的形成原因是 单性结实 油菜植株及其六大器官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种间关系有哪些 为什么土壤的水https://wenda.so.com/q/16078122982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