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是农业科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础理论、技术与管理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课程贯穿着用、养结合这根红线,它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具有作物生产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作用,而且在宏观层面上具备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调控与决策等功能。新时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朝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目标,让我们一起汲取传统农耕的精华,顺天时、量地利、谋人和,创新耕作制度,开启《耕作学—农业生态转型的理论与实践》之旅。
1.面向所有对本课程感兴趣,具有中学生物学基础的学习者。不需要您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您有一颗爱农、知农、为农的心!
3.为保证课程学习,您需要保证顺畅的网络连接,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比如视频播放和下载、文档下载、使用电子邮件、创建和提交文档、下载和安装软件等),平台的功能设置非常人性化,相信您一定能很快熟悉这些应用。
绪论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识记耕作学的概念,识记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和耕作制度的概念;2)叙述耕作学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耕作学性质,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二者的关系;3)评价耕作学的学科地位,阐述耕作制度的基本功能和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目标。
课时
,,,
作物布局(上)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识记作物布局的概念,生态适应性的概念;2)分析作物布局的内涵,评析光照因子和温度因子对作物布局的影响;3)阐述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4)介绍家乡作物布局概况。
,,,,,
作物布局(下)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评析水分、土壤和地形等生态因子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比较不同生态因子对作物布局的影响方式及其作用规律;3)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规划设计作物布局。
种植熟制
,,,,,,
间混套作
连作与轮作(上)
连作与轮作(下)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评价轮作的作用;归纳轮作的类型;2)描述和评价作物的茬口特性;3)掌握作物茬口特性在轮作中的应用;4)总结建立合理种植体制应遵循的原则。
,,,,
土壤耕作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描述土壤耕作的实质及其主要任务,总结土壤耕作遵循的技术原则;2)比较基本耕作措施(翻耕、深松耕、旋耕)的作用及优缺点,比较各种表土耕作措施的作用、使用工具及适用地区;3)识记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归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探究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及效果,分析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4)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土壤耕作措施。
耕地培肥与保护
专题与拓展
通过本讲的学习,您应该能够:1)了解国内外甘蔗和主要麻类作物等作物的布局概况;2)从耕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中归纳出耕作制度发展的趋势。
,,,,,,,
耕作学(第二版),曹敏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农作学(第二版),李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
高级耕作学,王建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耕作学,龚振平,马春梅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农作学,刘巽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耕作学,刘巽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间套作体系豆科作物固氮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李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骆世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中国保护性耕作制,高旺盛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耕作制度70年,王宏广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各课程单元拓展学习资料目录详见课件1.1学习导航中的学习资料。
Q:本课程何时更新?
A:本课程每周二上午10:00更新,按课程计划发布3-6个知识点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