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五种情形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1、专利侵权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侵害专利权,尽管对于专利权人而言确实是一种财产侵害,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并没有什么伤害,反倒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技术的应用,造福社会。《专利法》第一条,制定本法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可见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专利制度主要目的之一,专利技术与其被垄断、雪藏或者有限范围的使用,还不如广为应用,造福社会。

比较来看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情况确有不同:侵犯商标权的行为,除了对商标权人造成危害,还可能使消费者遭受蒙骗,经济秩序遭受破坏,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

著作权侵权,就其直接结果而言于社会并无实质损害,社会公众甚至可以以较低代价获得所需要的作品信息,客观上有助于作品的传播,其社会危害性并不明显;但是因为著作权侵权成本低、方法简单,呈现多发势态,如果不采取严厉手段,将会给权利人维权带来无可挽回的实质损害,反过来影响创作者的热情,不利于鼓励创作和优秀作品的问世,尤其是对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的项目,如音像作品、计算机软件等,可能导致无法获得预期回报甚至收回成本,所以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即必须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虽然对于著作权民事侵权行为而言,其并非构成要件;所以经营性的著作权侵权也具备一定社会危害性,有刑事保护的必要性。

2、专利侵权以民事救济可保护其法益

著作权侵权泛滥会影响作者的创作热情,同样,专利侵权泛滥也会抑制发明人的创造热情,既然二者均会产生这样的负面影响,那为何专利侵权行为没有用刑事手段予以严格禁止呢?

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可能比作品的传播可能更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作品和制品而言,著作权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许可或增大复制发行量,很容易地满足市场缺口,充分发挥作品和制品的价值;但是,对于专利技术而言,其推广应用就较难实现,也不完全取决于专利权人的意愿,更甚者,如果专利权人对于某项专利,获权后并不实施,如果许可也不能顺利达成,专利反而会成为阻碍技术推广运用的绊脚石。

更重要的是,如果专利民事保护就足以遏制侵权,刑事手段就没有如此重要,特别是相对于著作权侵权的多发、易行、难以掌控,如果说刑法震慑力还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专利侵权因其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且多发生在同一行业的不同生产经营者之间,比较容易被发觉,已经为其通过民事保护,维护其权利奠定了有利条件。

THE END
1.侵犯专利权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导读:侵犯专利权在严重情形下可构成刑事犯罪,特别是当行为导致专利权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时,可能触犯刑法。轻微侵权多通过民事赔偿解决,但严重、频发或大规模的侵权行为,将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侵犯专利权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一、侵犯专利权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侵犯专利权在特定情形中可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若侵权行径严重到足以https://www.64365.com/zs/3484200.aspx
2.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问题——从专利权犯罪谈起/张兰菊现行刑法只在第216条规定了整部刑法典唯一的一条侵犯专利权犯罪条款——假冒专利罪,而且由于采用的是空白罪状的叙述方式,使得刑法对于专利权的保护不仅范围狭小(仅规定假冒专利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其他一切专利侵权行为皆不能通过刑法加以保护),而且界定模糊(根本未规定何为假冒专利),给予法官的自由裁量范围过大,使其在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856
3.知识产权犯罪(通用6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0条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我们认为,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中被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失,应指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ngh6p0a.html
4.侵犯专利权的处罚专利的分案申请,是指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包括两项以上的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申请人可以在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批准授与专利通知之日起两个月内行使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将申请已获批准的专利分立成两项以上的专利的权利,这就是专利的分案申请。& · 《http://www.njlawyer.cn/doc/401.htm
5.知识产权侵权犯罪行为及救济方式知产百科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5。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侵犯专利权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https://www.1633.com/article/6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