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难市场卷,企业破局突围,你得这样干......经营

如果让农资人用一个字来形容今年的农资市场,相信很多人会说“难”,也有很多人会说“卷”。确实,2024年已经过半,回顾上半年农资市场的行情,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全然没有半点符合农资人对疫情结束后农资市场的美好想象,有人甚至认为现在还不如疫情期间好干,纷纷叫苦不迭。

有人说,今年很难,但与此同时,今年又会是未来最容易的一年。听到这句话,那些叫苦不迭的人,恐惧感应该又增加了一分吧。市场如此难做,在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农资生产企业,又该如何突围,取得稳固发展,做好粮食稳产增产的坚实后盾?

越是艰难越向前!在各行各业都在内卷的当下,作为传统行业的农资行业,更应勤于学习、敢于创新。日前,在《北方农资》传媒主办的“农资营销落地成交实战营”上,四位实战派老师针对当下的农资市场现状,给农资人加油打气,也带来了农资营销落地成交的实战秘籍。

1

燕国胜:

以产品为核心,行差异化营销之道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终端用户对特种肥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产品的功效和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8日,我国特肥企业登记22677家,特肥销售占全部肥料21%,生物肥占比27%,水溶肥占比10%,控缓释肥占比28%。预计2025年,自然增长率9.8%;国内生物肥料登记数量2986个,生产企业1500家,2021年产能420万吨,预计2025年达到680万吨,年均增长13%。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特种肥料行业发展迅猛,同时也加剧了农资市场的“内卷”,各大肥企纷纷发力特肥领域,同质化竞争显现,产品多而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把握机遇,就需要农资人心明眼亮、赢在拐点。

当前,无论是大肥还是农药,全部进入存量市场。特肥的增量,均摊到两万多家生产企业身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生产企业该如何规划竞争路线?燕国胜认为,无论是品牌、渠道、资源还是产品,企业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农资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至少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作为肥料生产企业,产品迭代升级的速度一定要跟上。

“营销变革要以产品为核心,行差异化营销之道。”南洋鸿基联席总经理燕国胜认为,农资企业的盈利模式大致分为三种:总成本领先、差异化经营及再细分赛道。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要把差异化经营和再细分赛道两者综合起来运作,在这两条赛道上加速跑,跑出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2

刘磊:

以技术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

农资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高品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而技术创新则是能够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优化经营模式,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突破口。解决作物需求、解决农民生产问题才是肥料技术的核心。

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磊认为,只有好的技术才能创造具有生命力的企业。他表示,做特肥要坚持“特肥怎么从作物问题里找机会”。产品能不能解决作物的问题,决定了这个产品回头率的高低。如果产品仅限于因为产品而产品,因为配方而配方,因为成分而成分的时候,回头率肯定是低的。

“特肥是具有典型的、以技术服务驱动销售的特征,没有人会因为你的产品而买你的产品。”他认为,当生产企业眼里只有钱的时候,客户心中也就只有价格。能不能解决种植户的问题?产品有没有复购率?这才是关键!所以,贵不是问题,贵的不值才是问题。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企业都在想如何靠产品赚钱,但没有考虑产品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刘磊强调,产品性价比与价格无关。价格是要与同类比拼便宜,而价值要比拼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追求华丽包装前,一定要把产品特点和优势区分出来,特点不是竞争优势,优势是在同一场景下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把买点和卖点混为一谈,多研究种植户的需求,产品配方和功能作用,要和种植户户亟待解决的问题划等号。

他指出,想进入特肥行业,第一关要先收割存量市场。把红海市场做成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其中的奥秘之一就是准确的掌握产品的应用技术。大品背后的秘密一定是应用技术。炒作一个概念,不如去放大一个作用,因为客户只在乎产品能不能解决问题。

3

徐广河:

以客户为中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农资企业与广大种植户之间的重要桥梁,就是完善的农资营销管理体系,它直接影响着农资的流通效率、农户的购买成本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资营销管理体系也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渠道向多元化、网络化渠道转变。而就目前大小企业生存“难”,究其根本就是“增长乏力”的问题。

深圳鲲象陪跑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广河指出,农资行业的通病,从整体上看是企业的渠道力、组织活力薄弱,特别是渠道营销组织活力。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渠道问题,必须要建立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渠道价值营销管理体系。内打造高效组织,外为客户创造价值。他强调,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创造客户价值,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才实现企业的价值。适合客户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农资人要时刻谨记“谁是我们真正的客户”。目标客户不同,价值诉求不同,客户价值也不同。

提升农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种植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双赢局面,农资营销可以通过战略调整,以更加贴近农户需求和满足其实际利益的方式进行推广和销售:一是从拼价格向评价值转变,卖产品只是满足基本需求,而卖价值是将品牌、产品和服务打包,让用户利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二是从卖点销售向买点销售转变,买点销售是将产品的特点、优势、整个企业的优势,给客户推介的销售方式。核心问题是产品卖点优势未必是客户想要的。而卖点销售是对目标市场应用进行细分,洞察并解决细分目标客户的痛点,满足其核心需求,超越客户价值期待,获取更佳体验。

“质量是基础,需求是关键,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徐广河总结说。

4

贾晖:与外企合作发展出路——借、学、超

近年来,特肥赛道异常火爆。在国内市场特肥高速发展的同时,全世界的特肥市场也在高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此时,很多肥料运营商就把发力点放在了国外特肥品牌上。特肥虽火,但市场鱼龙混杂、竞争激烈,要做好特肥产品也并不是特别容易。

深圳农巧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晖是国内较早涉足特肥领域、和推广特肥的领军人物,具有多年国外品牌运作经验,对特肥的产品理解力深刻,在特肥市场推动上已打造出一整套完善的运营体系。他介绍,欧美地区专业特肥企业类型主要分为具备一种或几种核心技术、具备优势原料并延伸、专一品类品牌与代工并行以及基地、农场服务型企业四种;日韩特肥主要在有机类微生物肥料即特色氨基酸矿源土壤调理剂板块具有突出优势。选择与谁合作,要从品牌、功能或技术领先、资源或配方独特以及完整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价值分析。

他指出,与外企合作发展出路可以用三个字来体现:借、学、超。借助国外品牌、产品的力量;学习国外企业的市场策划、市场管理、产品线经验、应用技术管理等,以实现企业由代理品牌向自有品牌的转型。通过借、学,缩短国内特肥与国外特肥的差距,最终实现超越国外产品。

在农资行业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我们看到的是众多企业和经销商面对市场变革的坚定决心。一次次破局、创新的转变和尝试,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资企业的创新之路将更加宽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企业在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优化服务模式、拓展市场渠道的同时,将引领农资行业迈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未来。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不畏艰险,勇敢破局,共同推动农资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总之,无论市场多难,套用农资圈里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干,就完了!”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2023年,对农资市场而言是分化之年、淬炼之年和成长之年。这一年,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对农资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资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一背景下,各项农药管理法规的修订、转基因作物的逐步放开以及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2/t20240207_8607957.htm
2.农资店倒闭6大原因,中4条的都倒了农资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开设店铺的门槛不高,因此在乡村大地上农资店数量不在少数,但是想要做好农资店并不容易,有很多农资店老板都很容易陷入误区、触碰“红线”,下面这几条“倒闭信号”如果农资店符合2条就很危险。 01 有产品,没技术 农资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农资店老板靠什么来吸引客户,如果只依靠产品那么https://www.nfncb.cn/index.php/nhbd/31450.html
3.行业寒冬,瓮福如何走起自己的范儿–北方农资网“从国内看,部分磷复肥企业在新增一些生产项目;从国际方面看,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家在扩大磷复肥产能。沙特阿拉伯新投产一套二级项目,摩洛哥计划每半年增加50万吨产能。”蒋华对国内外磷复肥行业现状分析到,“传统磷肥领域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磷复肥企业是看天吃饭。这个天就是市场,市场不景气,企业就会很被动。http://www.bfnz.cn/?p=947
4.预警机制(精选十篇)家庭作坊、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转型灵活,遇到行业不景气,甚至面临整体的行业危机时能及时作出调整,乃至退出。相反大企业由于投入大、规模大,不能轻易退出,承担了危机带来的大部分后果,这对于真心实意办企业的人显然是不公平的,甚至对整个行业、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大部分株连危机都是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因此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s12qmi.html
5.化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在国内化肥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是维护化肥安全的必要手段,在行业状况不发生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各项优惠政策是稳妥之举,各项政策也将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化肥行业状况发生重大扭转为止。 五是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国家提出将化肥建立淡季储备制度,这对目前大量积压库存的化肥厂商是一https://doc.mbalib.com/view/cdd1189ac29f34e565ce1231e2f181bf.html
6.越干越穷的六大职业,未来五年不要再做了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一些以前习以为常,依靠赚钱的行业,现在已经不景气,甚至面临淘汰了,现在我们就分析一下这六大行业越来越不景气的原因. 行业一:农资经销 最近两年,农资经销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主要原因有两个:1、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大客户直接与生产厂家对接,农户也学会在网上购买的自己需要的商品:https://www.jianshu.com/p/f91d7995eaa9
7.官宣!2018化肥行业十大新闻出炉!哪一条让你记忆犹新?一切过去,皆为序章。2018,农资行业留下怎样的足迹?哪些新闻事件让你记忆犹新?为此,农财君梳理2018年中国农资(化肥)行业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选出2018年度中国农资行业十大新闻。前陈往事,继往开来,让我们努力创造2019年良好的开局! 事件一:系列肥料标准频出台,行业转型增添新动力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12/30/c1807276.html
8.关于物流行业调研报告推荐15篇调研报告的通知由于受“三鹿事件”影响,奶牛业出现全行业不景气,全省奶牛业更是处于低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大量养殖户“卖牛”现象。 据阳泉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的监测数据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规模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共有奶牛901头,比一季度末的1384头,减少483头,下降34.9%,也就是说,二季度末存http://www.baifanwen.com/s/8f9f38ef16984df4cac92d63713f0e8b/
9.2022年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220312101415.doc土地流转促使我国农资流通渠道更加下沉和扁平化 47 七、主要上市公司简况 49 1、联化科技:农药市场依然广阔,医药蓝海正在开辟 49 2、扬农化工:草甘膦景气度持续,新项目将成为增长点 51 3、烟台万华:下游需求回暖提升 2021年业绩 52 4、齐翔腾达:丁酮、丁二烯价差拉大增厚公司 2021年业绩 53 5、国瓷材料:202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12/8064021117004062.shtm
10.湖州桑蚕产业发展研究5篇(全文)从1996年开始, 面对整个蚕茧行业的不景气, 富安茧丝绸集团公司开始着手进行生产过程再造、积极调整公司发展战略, 将公司从事蚕茧生产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活动和从事蚕桑种植、养殖、收购等中期产业活动的部门从产业链条中撤出来, 将这些分别交付由专业的社会科研机构、蚕桑基地、合作社区完成, 转而集中企业技术优势资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qmfftim.html
11.一号文件即将公布第十年聚焦三农(附股)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航天证券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1)子公司敦煌先锋销量减少,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度下降,种子产业整体利润同比下降4433万元;2)受纺织行业不景气影响,棉花销售市场低迷,无法实现棉花顺价销售,棉花产业同比下降4185万元;3)受油脂、番茄酱市场低迷影响,食品业同比下降2370万元。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30118268954352.html
12.再探大热的交易型B2B平台,崛起原因与行业图谱在上述这两个领域,涌现出了多家发展不俗且获得融资的B2B交易型垂直电商平台,像钢铁领域的找钢网、我的钢铁网、欧浦钢网和航运领域的运去哪、航运城等等。而在化工、布料、纸浆等领域,也同样存在这样有趣的特点,行业越不景气,B2B交易型垂直电商平台发展越凶猛。 https://www.tmtpost.com/1427061.html
13.农药产业是一个永远朝阳的产业,是永不落伍的行业农药行业不景气几年了,周期性调整还在继续。但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农化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受宏观经济影响,但因其弱周期性属性,所受影响有限,农业生产、作物种植无论自身还是对作为农资的农药都有较强的刚性需求。 https://www.swordchem.com/new_detail/id/175.html
14.农药行业产能过剩科技含量低成常态,急需加强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杜凤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药行业普遍不景气已经成为我国农药行业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农药企业应该考虑优化手中的登记证资源,做精做细,打造几个高品质、差异化、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应该是我国农药企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吴学民持有同样观点。他认为,我国农药http://www.cinic.org.cn/hy/nongye/43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