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2023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这也是中国发布的第十个农业展望报告。
农业展望,不只是用来预测
农业展望是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从很早就开始做农业展望.如美国,1923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展望报告,澳大利亚从1971年开始。此外,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也有一个世界农业展望报告,目前已经持续19年。我国从2014年开始做农业展望,当年发布了第一个农业展望报告,此后每年都发布一次,今年是第十次。
2022年,粮食在逆境中夺得丰收
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尽管遭遇了南方旱情等因素的影响,但仍在逆势中夺得了丰收,全年粮食产量6.87亿吨,比上年增长0.5%,且连续8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
《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供给量为8.29亿吨;粮食消费量出现下降,为7.98亿吨,减少2.9%,小麦饲用需求下降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粮食进口从高位回落,出口延续下降态势,全年总进口量为1.47亿吨,减少10.7%;出口量433万吨,减少1.4%;粮食价格稳中有涨,CAMES粮食价格指数为109.72,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在播种面积方面,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迎来“开门红”,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15366万亩,比上年增加2743万亩,增长21.7%,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全国大豆产量达2029万吨,比上年增加389万吨,增长23.7%,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油菜种植面积10902万亩,增加近400万亩;全年油料产量3653万吨,比上年增长1.1%。
在畜牧产品生产方面,2022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猪肉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牛肉产量718万吨,增长2.9%;羊肉产量525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
随着种业振兴的深入推进,我国种业发展迅速,《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万份,采集制作畜禽种质资源33万份和水产种质资源7.8万份,供种保障率提高到75%。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粮食生产和供给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报告》显示,我国如期实现累计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此外,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超过78%、88%、80%。
2023年,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良好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粮食生产、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快车道。
《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良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增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粮食生产方面,预计2023年粮食产量将达到6.94亿吨,增长1.1%,其中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玉米产量略增,大豆产量增至2171万吨,比上年增长7.0%。
在油料扩产方面,预计2023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484万亩,油菜籽面积增加800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17.82亿亩,比上年增长0.4%。油菜籽、花生和特色油料产量均明显增加,全年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1%,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继续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在肉蛋奶等产品生产方面,《报告》显示,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合理水平,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继续增长,预计2023年猪肉产量5570万吨,增长0.5%;草食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牛肉、羊肉和奶制品产量预计分别增长1.5%、1.4%和5.0%。渔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水产品产量保持小幅增长,预计2023年产量693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增长1.2%。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主要农产品的消费也将持续增长,《报告》预计,2023年粮食消费增长1.4%,肉类消费增长1.4%,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长5.1%,奶制品、蔬菜和水果分别增长3.9%、1.2%和2.6%。
在不确定性正在增大的国际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下,粮食贸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报告》显示,大宗农产品进口继续下降,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在国内产量稳步增加、国际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减少,预计2023年大米、玉米进口分别为559万吨、195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9.8%、5.4%;棉花、食糖将分别下降4.1%和6.2%。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水果、水产品出口分别预计增长6.2%和3.1%。
未来十年,口粮平稳略减饲料有所增加
《报告》展望了未来十年农业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趋势。
未来,我国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持续构建,农业强国建设将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报告》指出,在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有利条件下,中国粮食安全根基将得到持续巩固,15.46亿亩永久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亿亩以上。展望期末,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增加到18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有望达到15亿亩,大豆面积不断扩大到2.01亿亩。随着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增产提效显著,未来10年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提高9.8%,其中玉米、大豆单产分别将达到499千克/亩和183千克/亩,较基期分别提高17.8%和39.3%。
未来十年,我国粮食需求仍将保持增长状态,《报告》显示,人均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粮食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用消费的较快增长,饲用消费将增长13.4%,同时,大豆食用消费将增长34.8%;蔬菜消费量保持平稳增加,年均增长0.6%;奶制品、水果、水产品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3.3%、1.9%、1.0%。在需求多元化的同时,食物供给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和多元化。《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伴随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加快推动农产品消费由粮菜为主向多样化转变。展望期内,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预计2032年将达到7.67亿吨,其中大豆和油料自给率持续提升,大豆产量、自给率分别将达到3675万吨和30.7%;蔬菜和猪肉生产更加稳定,分别保持在8.0亿吨和5600万吨左右,禽肉、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将增至2926万吨、5602万吨、7248万吨。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消费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