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中国教育新闻网记录教育每一天!www.jyb.cn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耕读”也成为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打造教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2010年1月起,学校联合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成立了全市中职涉农专业改革项目组,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为依托,以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农机分会为重要联结点,以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和400亩农业产业化育训基地为支撑,以承办涉农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拓展,打造融教学实训、培训鉴定、科技推广、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为一体的“耕读课堂”。10余年来,学校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为突破点,全面进行“耕读课堂”教改实践,在深化改革创新、助力强农兴乡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耕读”入目标

培育爱农业的“田秀才”

学校致力解决传统涉农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不能有效对接现代农业新业态、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的问题。

一是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成立涉农专业改革项目组,联合行企研多方召开10余次改革论证会,围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岗位能力入手,确定将“耕读教育”元素、大国“三农”情怀、学农知农爱农素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农、爱农、为农的“浓乡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农业新业态研制涉农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共育机制、建设培养载体,增强“耕读”的针对性,培育爱农业的“田秀才”。

二是建立多方共育机制。与行业联合、与园区联结、与企业联盟,校企共营农业产业项目,开展涉农培训和技能鉴定,形成“方案共订、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设“耕读课堂”载体。与企业联合、与园区联结、与学校联盟,形成共育机制。共建400亩农业产业化育训基地和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牵头126家行业企业成立“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农机分会”,连续6年承办国家、省级涉农职业技能大赛,成立全市首个农民工培训集团、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构建起“基地+集团+联盟+大赛”的实践育人载体。

“耕读”入课程

培育会农技的“泥专家”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传统涉农专业课程偏离岗位要求,难以有机统整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职业岗位协调能力弱。为了真正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组围绕农技岗证能力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深入挖掘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和“耕读教育”思政元素,着力增强耕读的特质性,努力培育会农技的“泥专家”。学校基于对农业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完整工作任务的分析,梳理对标职业岗位(群)全工作过程所涉及的职业标准,构建体现全作业流程、与工作过程完全匹配、能集成并渗透融合不同工作任务知识与能力的“渗融性”课程体系。学校开发涉农专业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及数字资源15门,编写、出版配套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门、省(部)级规划教材3门。

“耕读”入教学

培育懂农业的“农工匠”

创新“耕读课堂”教学方式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而教学组织具有固定周期性。因此涉农专业教学过程容易理实脱节,教学组织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特征,教学方式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为解决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生产的矛盾,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农业生产季节特征和“三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遵循农业生产特点,创造性地构建了突破传统时空局限的“双季双历双场域”教学方式,增强“耕读”的情景性,培育懂农业的“农工匠”。

二是绘制路线图。构建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在企业培养季组织学生分队、分组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在不同地域企业流动学习。

三是建立方法集。组建由学校“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骨干、民间农业能手组成的“师傅团”,构建师徒结对、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的教学方式。“师傅团”随学生流动,在“生产型”教学场域以真实场景和项目任务进行教学,使学校培养季与企业培养季统一、教学日历与生产日历统一、实践教学场域与企业生产场域统一,极大提升了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素养和技能水平,发挥了涉农专业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打造“耕读课堂”教学团队

学校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带头人培育、骨干教师提升、新任教师成长和兼职教师准入“五大工程”,通过大师带徒、名师引领、国培提升、企业实践、校培闯关、国际交流、学术促动、职业考证、项目历练、技能比武十大平台建设,形成以“三教”改革为主旨的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法学法、教学评价一体的“专业教师+校企专家”教学团队。学校涉农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18人,其中4人获全国、市级黄炎培职业教育奖,3人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1人次获全国、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班主任能力比赛奖项,3人获重庆市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并已建成国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五大工程十大平台打造多师型教师团队”案例获重庆市“双师型”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奖。

“耕读”入课堂

桃李芬芳硕果满园

农业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面对时代的要求和召唤,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将全面对接现代农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持续深化“耕读课堂”改革实践,提升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丰厚知识素养和过硬技能水平,学农、知农、爱农的“三农”人才,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THE END
1.农药施用技术《农药施用技术问答》适合基层植保人员、农业生产资料部门人员及农民阅读,也可作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农业类学校的参考用书。技术信息 发展概况农药施用方法的发展与药剂的加工剂型和施药器械的改进有密切关系。早期的农药剂型主要是粉剂及其水悬浮液,施药器械主要是人力和地面动力器械。20世纪50年代,由于大面积防治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9C%E8%8D%AF%E6%96%BD%E7%94%A8%E6%8A%80%E6%9C%AF/12577129
2.问题和改进措施12篇(全文)很多英语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都很单一,通常都是让学生记笔记,之后让学生记忆、听写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词汇教学,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者是实物,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利用歌曲、视频等方式进行单词的教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d7rtn08.html
3.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精选8篇)这种方式大大缩小了时间地点的受限范围,减少了运行成本,且非常容易实现。而学生被新型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学习,则明显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现阶段职业院校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情况 新课标的施行促使很多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加快了探索如何整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脚步,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rad6855.html
4.园艺学论文2.3.1 课堂讲授法 基础性理论知识,例如设施生产的概念和特点、设施环境因子变化规律、设施环境调控方法、园艺设施设计基本原则等,采用课堂讲授方式。如园艺设施的结构和类型,通过课堂授课方法,辅以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如各种光盘)、自行设计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各种设施模型,学生会容易理解和接受。 https://www.youfabiao.com/fanwen/2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