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机化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机化发展迎来新机遇

总体来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机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结合文件精神,谈点个人认识。

1、树立大农机观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面积,大面积提高单产,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个人认为,这里的“良机”就是优良农机,要稳定粮食面积,大面积提高单产,少不了优质农机。同时,文件提出了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不但要做到粮食安全,同时也要做到重要农产品安全。对我们农机来说,也要树立大农机观,不仅要重视粮食生产的机械,还要做好油糖果菜和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机械。

保护黑土地的免耕播种

2、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一号文件提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个人认为,耕地质量和生态保护农机大有作为。农业机械在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以及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中,都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可有效保护黑土地,厩肥撒施机和液态肥洒施机可有效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还可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土壤肥力退化等。

草地撒施有机肥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离不开农机,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也需要农业机械助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但要有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如卫星平地机等,还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如节水灌溉设备等。像谷物干燥机这样的农机装备,建议每个市县应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装备进行配备,一旦收获季节发生大的雨水洪涝灾害,可以起用为农民收获的粮食进行烘干,起到确保丰产丰收的减灾作用。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并对重要科技支撑的农机行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

个人认为,农机补短板,不仅是产品技术补短板,还要补农机运用短板,一些省区缺少实用先进的农机产品,就要补这个短板,补农机化水平比较低的短板。

5、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号文件提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

显然,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装备就是农机,要加强研究如何以小农户为基础,构建怎样的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使用什么样的农机,才能大幅度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能力。

6、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

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

个人认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调节,农机装备大有可为。例如,新型节能保鲜仓库的开发和建设,稻米从烘干,保鲜仓储,大米加工,保鲜运输,一直到大米保鲜零售,一条龙成套设备和设施的开发建设与服务等,现有农机技术装备完全可以实现。

7、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农机在粮食节约方面的主要作用在于收获、运输、烘干和加工等方面,如何减少抛撒滴漏,更多地节约粮食,更好地提升粮食品质,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中央一号文件第三部分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其中农机行业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2、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

个人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化。农业生产的农产品,通过工业机械的加工,为城乡居民提供饮食服务。粮棉油麻果菜糖茶烟草药花桑菌鱼虾,各种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都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也都可以用成套设备进行加工。因此,用农机产品技术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

3、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一号文件在提到具体措施时提出,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

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中,就有冷藏库和牛奶冷藏罐等产品,实际上就是冷链物流的一部分。这部分设备在国家的支持下,能够得到快速稳定发展。

4、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显然,农机在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中,能够发挥技术装备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节约成本、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农机产品,能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应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个人认为,上述几个方面直接与农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同时,应该注意到文件中的“千万工程”提法,很多可能要进行示范试点,特别是农机成套装备,如果能够在示范试点中发挥好的效能,未来大量推广就能够得到更大发展机会。这可能就是农机发展的“路线图”机遇。

THE END
1.努力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在太和县引发热烈反响。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总书记的亲切勉励转化为抓好粮食生产的动力,努力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徐淙祥的回信中强调,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http://www.moa.gov.cn/xw/qg/202206/t20220630_6403815.htm
2.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确保广大农民收入更快增长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但农民增收还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为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https://www.capiac.org.cn/index.php?s=news&c=show&id=58
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央视网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农村地区如何吸引的人才?如何实现农业产业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连续3年将提案的主题聚焦在乡村振兴方面。他认为,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https://m.youth.cn/qwtx/xxl/202103/t20210308_12753584.htm
4.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村里发展起15项特色产业,农户就近务工,每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下一步,庙池村将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地里栽苗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把增收致富渠道拓得更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乡村建设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不断http://cq.people.com.cn/n2/2022/1021/c365425-40166309.html
5.农业强国光明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https://kepu.gmw.cn/2022-12/08/content_36216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