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三农”力量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与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要素。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教育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必须充分认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价值意蕴,探寻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何以可能:教育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长期以来,教育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促进乡村人才培养。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关键靠教育。教育是破解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缺乏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通过强化思想道德修养、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等,培育符合乡村振兴建设要求的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教育通过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基层治理人才、生态文明人才等一大批更懂农业的高素质新“三农”本土人才,汇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形成赋能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的“智囊团”,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以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保护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教育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能局限于实实在在的各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遗迹,更关键的是要传承弘扬其思想理念、思维方式。教育肩负着文化启蒙、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仅限于人才、经济、产业和技术方面,更体现在文化传承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塑造层面。通过完善新时代乡村文化教育体系,引导当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激发青年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厚植文化振兴根基。

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的重要一环。有效治理是构建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乡村治理人才是乡村振兴建设的“细胞”,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一线力量”。教育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智力支持,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知农爱农为农的乡村治理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普法教育宣传法律知识、乡规民俗与伦理秩序,引导村民知法守法用法,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民主管理。此外,教育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坚持德治,以德育人,成风化俗,有效增强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激活乡村治理的强大内生动力,促进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更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

促进乡村产业升级。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大批更有知识更加专业的人才。一方面,教育为乡村产业振兴培养高质量新型人才,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农民继续教育,开设符合乡村振兴建设需求的涉农类专业课程,可以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企业家。借助高素质人才提供的技术与资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教育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乡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建立灵活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农业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教育与科创实践相结合,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立乡村创业孵化平台等方式培育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为乡村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提升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在提升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化,培育村民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提升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绿色消费观念。激发村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从多个角度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积极践行新的生产范式和生活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何以可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乡土文化教育优势等方面综合施策,真正发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蓝图。

要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精准赋能乡村振兴。第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产出体系。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长期性、系统性、实践性、专业化的农业技能培训。第二,探索订单式、套餐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开办“定制村干”“订单班”,定向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村治理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生力军,有效解决农业人才与乡村振兴建设事业不匹配的问题。第三,打造高素质青年农民数字教育专题培训班。强化农民数字教育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为农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以及多层面的数字教育培训。通过数字教育有效提升农民使用数字化“新农具”的能力,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数字新农人”,助推农民利用数字技能进行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经营管理与销售农产品,助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要发挥乡土文化教育优势,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一,开发乡土文化课程。整合乡村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资源,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村民与青年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底蕴,产生爱乡、荣乡的自豪之情,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第二,开展乡村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活动,展示乡村深厚文化底蕴。如民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乡村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技艺比赛、寻找最美乡村匠人等。让村民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提升乡村文化传承创新意识,把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第三,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丰富系统的乡土文化教育,培养扎根乡村的高素质乡土文化推广人才、乡土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懂乡村、知晓乡土文化的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教育系统内部优化调整,更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与社会的资金支持,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概言之,教育是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教育必须担起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发挥其智力与人才支撑优势,在农村特色产业引领、涉农科技人才培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教育改革、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朱应开,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泉州师范学院讲师。

THE END
1.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研网数据库[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积极培育内生动力,发挥其牵引经济发展http://cxxs.hzlib.net/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cID=7665764&leafID=3402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中心我国广大乡村素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之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具备产业振兴的独特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及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重视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http://mxg.ruc.edu.cn/detail.jsp?infoid=0674E5DE1.00017EDB.944A
3.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新闻动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浇灌”下,各地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茁壮成长,然而区域间资源及要素趋同,加上产业准入门槛较低,部分村集体经济项目存在同质化倾向,产业链断档,活力不足,品牌不http://www.zgjtncw.com/news/show.php?itemid=4202
4.2022农业农村遴鸭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以产业为平台,以股份为纽带,形成更好带动农民参与的利益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https://www.gongxuanwang.com/articleDetail/96798
5.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什么政策解读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https://www.110ask.com/zhengce/16611356627391769300.html
6.甘孜州9个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一是以资产权属明晰化促资源变资产。按照“制定方案-清查核实-公开公示-确认结果-账务调整-建立台账-纳入平台-汇总上报-完善制度”工作流程,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产核资,登记农村集体资产1413.58万元。二是以成员资格法定化促农民变股民。依据《泸定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http://m.ganzitv.com/cms/content/13933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