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日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对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2月4日,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文件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
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
祝卫东称,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农民增收总体态势是好的。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1元,实际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9:1。也要看到,巩固农民增收势头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今年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
二是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文件强调,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文件提出要加强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当前正是岁末年初关口,有关部门正在开展整治欠薪的专项行动,全力以赴让农民工兄弟过个安心年。
三是拓展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是一般农户特别是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文件强调,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把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补贴补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财产性增收还有较大潜力。文件提出,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四荒地”等资源资产,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