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4.12.29
阅读(4643)回复(11)2014-12-2809:30:50赞(24)快速回复
从“老”字的结构,知中国老年人晚景的凄凉
“老”字下面为什么一把匕首,至今中国文化界没有一个解释,而其他汉字却解释得清清楚楚。例如和“老”字有极大关系的“孝”字在说文解字里讲解得淋漓尽致。
“孝”,意谓子背着父母。说文解字从“孝”字是会意、形声组成,到“孝”的义以及人为什么要“孝”,又该如何孝都讲解得清清楚楚。
可能是考虑到计划生育政策,关于“孝”只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条没有录入,其他都囊括其中。
其实“老”字下面一把匕首,很好解释。只是因为中国的历史有时不那么光彩,所以文人们不大愿意说出来罢了。
匕首乃为武器。人老了如果没有人赡养,那就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找武器自杀;第二,不想饿死的,拿起武器去抢别人的东西。这应当是历史上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否则,孔夫子就不会呼吁:“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而其后代弟子孟子也是极力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实在古语中,“考”(kǎo)才是真正的“老”字。“考”的下面“丂”是人老了拄着拐杖的象形。但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的先人不得不再造一个“老”字以警示后人。所以古文中“考”和“老”都当“老”字用。
可是后人们为了显示本民族的“伟大”,总是喜欢将好事扩大宣传,而将阴暗面有意无意地遮遮掩掩。例如“老”字下面为何有一把“匕首”?,为什么后来还要再造一个“老”字?文化界一直支支吾吾,从而枉费了孔夫子和孟子的一片苦心。以至于直到今天这样的文明社会,还有许多老人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报道称,,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已从20年前的1‰上升到现在的5‰,并保持在高位。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水源教授说,中国老人自杀比例是其他群体自杀比例的3倍。而实际则远远不止这一比例。
现代老人们用的武器不仅是“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与时俱进”。当前农村老人告诉世人,他们有三个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在他们眼里,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我们现在不关心老人,等到我们老的时候也会一样得不到别人的关心。
国家应尽快完善养老制度,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否则,我们真的对不起孔子和孟子等先贤。
特别是作为子女一定要知“孝”、懂“孝”、尽“孝”。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百善孝为先。子女应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时,就会追悔莫及。
其实,如果子女不孝,地方政府不作为。老年人可以拿起“法律”这一新式“武器”,捍卫自己的生存权。(文/姜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