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2022年,受地缘政治动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化肥市场经历“过山车”行情,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提高,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形势复杂、难度加大。各地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跨部门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较好实现当地化肥保供稳价目标。2023年春耕用肥高峰期即将到来,为进一步提升各地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水平,现选取黑龙江、河南、湖南、青海等代表省份不同侧面化肥工作经验成效,供有关地方学习借鉴。
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更是占到1/4,全年用肥实物量约1700万吨,春耕备肥任务很重。近年来,河南通过建机制、促生产、畅流通、保供应、强储备、重监测等举措,及时协调解决重点化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平抑化肥价格,有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建机制,凝聚化肥保供稳价合力
二、促生产,协调原材料供应及运输保障
三、强储备,加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监管
2022-2023年度国家安排在河南的化肥商业储备(氮磷及复合肥)共65万吨,分布在全省16个省辖市、92个储备库点。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新修订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督促承储企业合理安排承储期,按时报送承储进度,对储备库点规范管理。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氮磷及复合肥储备)河南区域范围内储备库点监督核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地市发改部门会同供销社等单位,根据储备进度开展监督核查。截止2022年12月底,9家储备企业(联合体)氮磷及复合肥储备累计完成30.84万吨,占储备任务总量47.4%。
四、保供应,加大采购力度满足春耕需求
河南省供销社系统利用与省内外化肥生产厂家、大型农资企业长期合作的渠道优势,及时组织采购化肥。同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依托全系统174个农资经营企业、546个农资配送中心、5.9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农资经营网络,把化肥配送到乡村销售网点,打通化肥供应“最后一公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截止1月中旬,全省供销社系统已累计购进各类肥料120万吨。
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测预警,对尿素、三元素复合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实施周监测。承担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化肥价格旬报监测任务,每年3月-5月还开展春耕期间周报监测,及时掌握了解省内农资价格波动情况,出现价格异常波动时深入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市场预期。
从目前看,河南化肥供需平稳,今年春耕用肥有保障。河南发改委拟进一步健全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围绕保障春耕化肥生产、畅通春耕化肥运输、加强化肥市场监测监管、推进储备任务落实等重点领域,扎实有序开展春耕备肥和保供稳价各项工作,有力促进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
原标题:《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地方经验——河南多措并举组织做好春耕备肥用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