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桂声网评:政策市场共发力,农民收益有保障

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秋粮收购已进入高峰,累计收购量达1.2亿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开设200多个收购库点方便农民售粮。这一系列举措,是政策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生动体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为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托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启动,无疑为粮食价格构筑了坚实底线。粮食价格随市场供需、气候等因素而波动,过去农民常因此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如遇丰收年,市场供过于求,粮价暴跌,辛苦劳作成果大打折扣。如今,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农民在市场价格过低时也能获得合理收益,使农民敢于投入生产,种粮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收购库点的广泛设立,也降低了农民售粮成本。以往农民需长途跋涉前往远处粮库,且不说耗时耗力,增加运输成本,还可能遭遇压级压价。如今家门口的收购库点,让农民售粮轻松便捷,减少了中间环节损耗,使农民收益更有保障。这一政策的贴心之处在于,设身处地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其切实感受到政府关怀与支持。

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市场机制在秋粮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价格来看,中晚稻优质优价特征明显,激励农民主动钻研先进种植技术、精心选种育苗、科学田间管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饲料养殖需求回升,玉米、大豆价格企稳,企业收购积极性提高。这表明市场需求对粮食价格和收购行为有着积极引导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据市场信号调整收购策略,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活力迸发,为粮食的后续加工与多元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各类粮食加工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加大对优质秋粮的深加工力度,生产出诸如富硒大米、有机玉米油、膳食纤维米糠制品等丰富多样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秋粮的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与市场覆盖面。

为了让政策与市场更好结合,政府应持续加强监管,确保最低收购价政策严格执行,防止出现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仓储、物流等条件,降低粮食流通成本。市场主体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粮食收购,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粮食附加值。

推动秋粮收购的统筹规划与高效执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举措,让农民在丰收年景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粮食市场的稳定繁荣赋予了有力支撑。我们相信,在政策的保驾护航和市场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粮食产业必将迎来更为蓬勃的发展新态势,得以书写粮食强国建设的壮丽新篇章。

THE END
1.农资冬储正当时全力保障春耕生产为保障秋冬及明春农资供应量足、价稳,南平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持续落实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助力夯实全市粮食安全根基。 向“实”着力,确保储备充分。南平市供销社遵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原则,组织全资、控股农资企业承担化肥冬储任务,并与承储企业签订责任书,确保化肥储备充足。截至目前,全市已储备https://gxs.np.gov.cn/cms/html/npsgxs/2024-12-03/511965567.html
2.精准施策,福建省供销社系统全力保障秋冬农资供应又是一年冬储时,为保障秋冬及明春农资供应量足、价稳,福建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及早落实农资储备工作,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龙岩市供销社 秋冬农资供应和化肥冬储是来年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龙岩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农资冬储工作,为明年春耕生产提供坚https://www.fjcoop.org.cn/news/sxdt/8454.html
3.为什么要强调农资保供稳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眼下,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陆续展开,北方开始备种备肥,南方开始施肥打药,农资购销逐步进入旺季。 今年,农资供应能满足春耕需求,主要化肥品种供应稳定。不过,化肥价格仍高于常年水平。以2月6日为例,尿素批发价同比上涨6.4%,磷酸二铵、复合肥均上涨5%以上,氯化钾上涨4.2%https://m.gmw.cn/2023-03/07/content_36413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