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学院2013届毕业生去向分析
1.1基本情况
2013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共有126名,硕士毕业生114名。本科毕业生中,有65名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国内读研或者出国/出境留学),除一名本科毕业生因身体原因待就业,9名继续考研外,其余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硕士毕业生中,有9名同学选择攻读博士(国内读博或者国外读博),其余毕业生全部顺利就业。
1.2升学情况
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88名同学选择继续读研,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0.63%,其中有52名同学选择国内读研,36名同学选择出国(境)读研。
1.2.1本科生国内读研情况
学院2013届国内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绝大部分(80.77%)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其余毕业生则选择清华、上交等5所国内重点高校继续深造(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去向表
院校名称
人数
南京大学
42
上海交通大学
4
清华大学
3
复旦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山大学
总计
52
1.2.2本科生出国(境)情况
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被国(境)外大学录取的人数为36人,占总毕业人数的28.57%。从201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去向分布来看,录取院校全部属于欧美及香港地区的一流院校,这充分说明学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海(境)外院校中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201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去向见下表:
表2201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去向表
地区
主要院校、研究所
美国
20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
香港
8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英国
格拉斯哥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加拿大
里贾纳大学、渥太华大学
瑞士
圣加伦大学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
1.3就业情况
1.3.1学院就业率情况
(1)本科生就业率情况
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8名成功就业,1名待就业,总体就业率达96.55%。从下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仅22.22%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76.99%的同学选择继续学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院本科毕业生希望进一步深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愿望。
表32013届本科毕业去向情况统计表
去向情况
比例
就业
28
22.22%
国内读研
23.06%
国外深造
36
28.57%
继续考研
9
7.14%
待就业
0.79%
(2)硕士就业率情况
2013年硕士毕业生去向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绝大部分毕业生(92.12%)选择直接就业,且全部成功就业。
表42013届硕士去向情况统计表
105
92.12%
国内深造
6
5.26%
2.63%
0
0%
1.3.2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
为了更好地释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毕业生的去向,我们对毕业生流向作了统计分析。通过归集整理2013届本科生和硕士生所在地数据,并且按照国家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得到以下图表:
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图硕士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图
图1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图
该图表明,本科生和硕士就业所在地区分布差别不大。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是学院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地区,在所有毕业生中,就业地区属于东部的高达90%左右,而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学生比重却不到12%。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其次,学校所在地和大部分生源所在地属于东部地区,毕业生也更倾向于就近在东部地区就业。
1.3.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
下表给出的是2013届本科生和硕士工作单位的行业分类情况。
表52013届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表
毕业生
单位性质
2013届硕士毕业生
2013届本科毕业生
银行
26.67%
7
25.00%
IT服务业企业
12
11.43%
2
证券公司
6.67%
其他金融公司
14
13.33%
14.29%
传统制造业企业
16
15.24%
5
17.86%
物流企业
5.71%
管理咨询公司
3.81%
能源类企业
0.95%
房地产公司
2.86%
3.57%
IT制造业企业
1.90%
机关、事业单位
10.71%
贸易公司
其他
合计
100.00%
图22013届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图
从就业单位所处的行业结构来看,学院2013届毕业生的去向主要集中于银行、传统制造业、其他金融公司等,这和学院的专业学科设置基本对应。
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前三大方向为银行、传统制造业企业和其他金融公司,合计占比57.14%,而证券公司、物流企业、能源类企业在学院本科生就业行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这与目前校园招聘中对于本科生的需求有着很大关系。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和IT行业中,这体现了学院学生在这两类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就业偏好,和本科毕业生相比,很大一部分硕士毕业生选择了管理而非技术类的行业,如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和房地产公司等,其比例达到50%以上,比本科生在管理类行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出很多,这体现了两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1.3.4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去向比较分析
(1)毕业去向横向比较
我们将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划分为:直接就业、国内读研、国外深造、待就业、继续考研五个部分。首先,分析本科生基本的就业情况,专业为工程管理学院所设的四个本科专业(金融工程、工业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并对不同专业间进行横向比较:
表62013届本科生各专业去向比较分析
专业
去向
金融工程
工业工程
信息工程
自动化
13%
31%
22%
26%
13
33%
11
39%
48%
17
50%
19
24%
21%
3%
6%
17%
学院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较高的海内外认可度,毕业去向多样化。本科生多数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比例达到了81%,自动化达到71%。工业工程专业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1%;自动化专业次之,为26%。
图32013届本科生去向情况横向比较图
从就业、待就业、国内读研及国外深造、继续考研五个角度分析,横向比较四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自动化专业选择国内深造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50%。在选择国外深造方面,金融工程专业的同学比例最多达到48%。简单地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金融业本身发展还处在初期,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才刚刚起步,与金融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有大量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选择出国深造,学习国际先进的金融知识。而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由于国内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就业口径宽,所以出国深造人数较少。
(2)就业单位性质横向比较
下表给出的是2013届本科生工作单位的性质情况,并通过不同专业进行了区分比较。
表72013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统计表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20%
11%
国有企业
60%
44%
23%
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
34%
40%
100%
根据以上统计表绘制2013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统计图:
图42013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性质统计图
从整体来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有部分同学选择进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入三资企业的相对较少。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横向比较各专业的就业特点。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工业工程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同学选择进入政府机和事业单位的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20%和22%。在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方面,金融工程专业比例达到了60%,是各个专业中最高的。工业工程次之,达到了44%。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进入民营企业的比例高于本院其他专业,达到了60%。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对各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单位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数金融工程的同学进入了国有控股银行,所以就业主要集中于国营企业。而工业工程的同学由于本科所学知识较为多样,所以就业也较为多元化,不仅涉及银行、也包括制造企业、贸易公司等。而自动化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的同学则大多进入了高新科技企业,这类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如华为等。
1.3.5硕士毕业生各专业去向比较分析
我们将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划分为:直接就业、国内读研、国外深造、待就业四个部分,不同专业间进行横向比较:
表42013届硕士毕业生各专业去向比较分析
专业去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85
94.44%
92.31%
72.73%
3.33%
7.69%
18.18%
2.22%
9.09%
学院硕士毕业生多数选择直接工作。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比例达到了94.44%,控制科学与工程达到92.31%。光学工程专业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相对较少,为72.73%。
图52013届硕士去向情况横向比较图
从就业、待就业、国内读研及国外深造四个角度分析,横向比较三个专业的毕业去向。在选择国外深造方面,光学专业的同学比例最多达到18.18%。整体而言我院大部分硕士毕业生选择了就业,而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人数较少。这与我院良好的就业形势相符合,也说明了我院硕士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下表给出的是2013届硕士工作单位的性质情况。
表92013届硕士毕业生单位性质统计表
10
11.76%
8.33%
47
55.29%
91.67%
3.53%
22.35%
7.06%
根据以上统计表绘制2013届硕士毕业生单位性质统计图:
图62013届硕士毕业生单位性质统计图
从整体来看,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说明学院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业去向与本科生毕业生情况基本相同,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有部分同学选择进入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入三资企业的较少。
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横向比较各个专业的就业特点。2013届硕士毕业生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有超过一半进入国企工作,控制科学与工程也有91.67%的同学选择国企工作,而光学工程毕业生全部选择了国企就业。另外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还有10%的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
1.3.6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表102013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2013届专业型硕士
2013届学术型硕士
机关
5.00%
0.00%
科研及事业单位
10.64%
37
61.67%
29
61.70%
1.67%
4.26%
其他企业
18.33%
19.15%
部队
2.13%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60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下图。
图72013届硕士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从就业单位性质结构来看,学院2013届专业型硕士毕业生与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结构分布上基本相同,两类硕士毕业生均以国有企业为最主要的就业方向,其他企业次之。因此,学院专业型硕士毕业生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另外与2012届就业单位相比,2013届就业单位分布基本一致。相比较而言,专业型硕士在科研及事业单位中就业的比重要低于学术型硕士,这也体现了学院对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不同的培养思路,专业型硕士注重与实践结合,而学术型硕士着重培育严谨扎实的科研能力。
姓名
就业单位
学历
于璐
花旗银行
硕士
马士勇
宝钢
蔡江江
中航(上海)航空无线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王忞焯
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
陈文渊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科
于璐花旗银行
马士勇宝钢
时光飞逝,一转间离开母校已经快半年了。在南京大学的七年,有过痛苦和欢笑,也有过挫折与收获。但毋庸置疑,南大的生活将永远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说到硕士阶段的安排,硕士毕业后绝大数人将走向工作岗位。因此,经过四年本科生涯的积淀,更多的人硕士三年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和生活会也会显得更加短暂而充实。
最后,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好好享受校园的美好生活,预祝各位在求职路上一帆风顺,收获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offer!
蔡江江中航(上海)航空无线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褪去大学的青涩与懵懂,一颗渴望前方、追逐梦想的心扬帆起航。历经三年的积累和沉淀,一步步地明晰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更富有激情和信心。相信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不尽相同,谨以此文略表一下自身感受。
科研学术
学生的第一要务仍是学习,无论是否走向科研这条道路,在专业方向能有一定建树对于未来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硕士的方向大家是经过慎重考量才选取的,踏实认真地追随导师从横向项目或纵向课题做起,能极大地锻炼我们的思维逻辑和沟通实践能力。当然,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个人能力给予不同侧重。
社团实践
个人认为社交能力应在大学期间锻炼完善,如果性格内向且社团活动相对欠缺的同学,可以在硕士期间择一至两个喜欢的社团加强交流沟通能力。如果够有魄力,不妨自己举办读书会或者组织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快速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提升自信心和领导气质方面能提供莫大帮助。
实习求职
日臻成熟的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渴望和需求?如果YES,那就尽早准备,永远不要等到追悔莫及那一刻。
证书or实习,人各有志,如果想要起步更高,BOTH!作为开门砖的CPA、CFA和FRM等,一定要在明确自己未来职业方向时再做抉择!当然,计算机和英语也不能掉以轻心,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意义重大。
实习也是我们顺利进入职场所必须的,最好结合职业规划选择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每一份实习都是工作的真实预演,尽心尽力认真对待,要善于思考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对于最为重要的求职,要放平心态,做足准备加以应对。对于学术和实习中的自己所从事的要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展现,一个有理有据、自信大方的求职者必然会赢得面试官的深刻印象和好感。
最后,祝愿各位学弟学妹在享受校园生活的同时,也能在求职路上一路坦途,收获心仪的offer,进而开启崭新的篇章!
王忞焯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
工作以后,整个环境跟学校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我个人感觉其实跟刚读硕士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老板先给你一些小的活,如果你干得好,之后就会给你一些相对重要的任务,如果还能干好,接下的肯定是更重要的任务。那么就是说,在硕士期间,要锻炼自己那种可以从小事做起,做细做好的,不着急,慢慢来的心态。做一个在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自己的野心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努力的人。
最后感谢在学校期间给予我帮助过的老师和同学。祝学弟学妹们硕士期间开开心心学习,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
陈文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践活动是本科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于本科,本科生阶段实际上是校园与职场的过渡阶段,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的实践活动就是各种社团以及校园活动,大家可以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社团,对于我们学院来说,学生会是不错的选择。而校外的实践活动就是各种实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