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特色农业产品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此次论坛以“为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科学发展再塑新功力”为主题,推动农产品与食品科学高效快速转型升级,维护国家农业安全、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安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农业企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的。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研究中心、政策与信息室副主任陈松,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洪涛院长,国粮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顺,国粮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闫翠玲出席论坛并做了主题发言。来自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农产品企业负责人、基地合作社代表、媒体记者等5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活动。
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就“中国农产品品牌的成长之路”这一话题谈了三个看法。他认为,在当下的中国,确立品牌发展战略是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9月15号,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召开的“世界质量大会”上有一个宣言,李克强总理讲“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质量时代,所以我们的转型升级抓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品牌的战略。所以今年的4月27号,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文件,确定了每年的5月10号为中国品牌日。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结合体,品牌就是企业的形象,品牌就是企业的财富,品牌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如何培育品牌的问题,刘兆彬说,就是围绕“三度”理论打造中国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抓知名度最重要的是抓产品的销售和产品的宣传,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忠诚度抓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美誉度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增值效益和竞争力重要的抓手。尤其是当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融合发展,出了很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陈松在介绍特色农业时说道,现在我们的特色农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生态经营主体的实力不是很强,尤其是我们现在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机制尚未形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有利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市场流通、保障安全方面的政策扶持,关键在于产品要有差异化、品牌化,主体要讲信用,要有信誉度,在这方面下工夫。另外就是加强基层的使用新兴人才的培训,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潜力。
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洪涛院长表示,中国是农产品的生产、贸易、消费大国,每年生产的农产品有20亿吨。蔬菜、水果、水产品、棉花、油料、肉类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的。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在转型的过程当中,经历着一次重要的革命,转型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就是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品质、品牌服务的转型;第二个是由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的转型;第三个是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的转型。中国第一次把品牌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层次,这是中国的一个新变化。过去我们说要生产安全、健康的产品,现在我们说要品牌战略,我们不仅要生产健康安全的农产品,而且我们的农产品也是要有品牌的。这样来讲中国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逐渐由一个大国变成一个强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个大国。
国粮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顺发言指出,通过农产品深加工,让中国的农业制造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可以解决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众多问题。他指出,农产品深加工可以解决农产品难卖、滞销问题,还可以带动地方特色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订单农业实现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真正让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富;最重要的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共建生态文明,我们所有的产业布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推动生态农业、带动生态家园建设为己任,致力于将最安全、合格的食品从田间直接送达百姓餐桌,通过订单实现农业定制化发展,保持自然生态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
国粮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德顺接受记者采访。
国粮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闫翠玲接受记者采访。
国粮农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闫翠玲认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绿色优质品牌的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种养脱节;区域布局不合理,北粮南运、南菜北运成为普遍现象,既增加了流通成本,又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以加工需求为牵引,形成“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的种养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工产能向主产区、优势区聚集,优化区域布局。所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机遇,那么农产品深加工业就是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抓住了,就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抓不住,与世界农业强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希望更多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能紧紧抓住此次历史机遇,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突破点,致力于将最安全、合格的生态食品,从田间直接送到百姓餐桌!
农产品加工是一个大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