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加强“互联网+农业”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产品深度融合应用股票频道

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办农〔202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的任务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并启动新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以下简称试点)。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点任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改革(以下简称农村综改)守正创新、系统集成、特色鲜明、因势利导、正向激励的机制创新优势,突出试点先行、做强做优、示范引领,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因地制宜探索财政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和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二)创新数字乡村发展机制。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发展乡村实体经济、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加速融合,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互联网+农业”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北斗终端、多光谱、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产品深度融合应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民生活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注重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三)创新乡村人才振兴机制。加快培养产业发展人才,重点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和产业发展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励村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鼓励社会人才参与试点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类城市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四)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运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发挥一事一议机制作用,调动农民参与村内公益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效能和农民满意度,打造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实践载体。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二、试点申报和确定程序

河北、山东、河南、广东、四川5个乡村人口大省可申报2个试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省)可申报1个,可不申报或少申报,但不可多申报。

(二)省级审核申报。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县级资料,确保试点方案合规可行。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条件,优先选择县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农村综改积极性高、农村综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工作基础好、发展水平和基础建设条件适中的地方开展试点。涉及建设用地的,省级财政部门要指导县级人民政府在实施方案中明确用地保障,标注具体位置,并在申报文件中附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的意见。各省应于2023年5月12日前将试点的申报文件和试点实施方案报送财政部,逾期不报视为自愿放弃申报。

(三)中央财政择优支持。财政部将统筹组织开展试点实施方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确定拟开展试点的地区。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试点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工作要求

省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坚持机制创新与项目建设并重,加强改革集成和政策协同,强化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着力增强试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最大程度释放试点的整体效应,发挥典型和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二)规范资金管理。各地要严肃财经纪律,按规定做好试点资金预算的审核下达、使用监督、预算绩效管理以及项目组织实施等工作,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规范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要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资金、支付工程款,保障施工企业等合法权益。要注重风险防范,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督效能,及时发现、纠偏出现的苗头性问题,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三)严格试点管理。要强化负面清单管理,督促指导试点县按照国家政策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持续健全试点负面清单。试点项目方案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坚决杜绝违规举债搞建设,不得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新增村级债务。经评估备案的实施方案原则上不得调整,确因政策和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变化需调整个别实施项目的,由试点县人民政府书面报告,省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调整后项目符合试点政策规定,有利于实现试点绩效,提出审核结论并报财政部备案;实施方案重大调整要先报财政部同意后方能调整。

(四)加强考核评价。省级财政部门要坚持绩效导向,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围绕试点任务推进、支持政策落实、年度预算执行进度、机制探索总结、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和试点成效,以及是否存在违反负面清单等方面,以省为主开展年度评价,于后续年度3月底前将年度评价报告报送财政部(试点最后一年的年度报告为整体评价报告)。年度评价合格的,继续予以资金支持;评价不合格的,要在评价报告报送前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再安排资金支持,取消试点资格并予以通报。

THE END
1.美丽乡村农业与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是一个直播取代不了的美丽乡村、农业与农产品+互联网营销, 是一个直播取代不了的 “大秦笔记”秦智勇 从薇娅、李佳琪、辛巴,再到拼多多的县市长直播、院士直播,私域流量下的直播电商不用言说,已经成为2020年的主流模式。 直播电商目前的快速发展有四大驱动因素:一、MCN/达人货币化变现的优先选择;二、抖音、快手、淘宝、腾讯等平台的电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24/18/70958077_926530308.shtml
2.“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六种“战法”,让农产品“远走核心提示:当下,全国各地农产品大量上市,如何快速卖出去成了一个大难题,除了传统的线下渠道(批发市场、农业经纪人、中介代理及商超)之外,如何与互联网、电商、直播有机结合,成了现代农业企业、投资人、农业从业人员值得学习和注意的事情。源起: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农产品产量不断上升,部分农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3766
3.“互联网+”休闲农业(精选十篇)首先, 利用互联网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休闲农业综合类主题网站, 通过政府和民间力量推广该网站, 使其成为消费者了解陕西休闲农业的窗口。其次, 针对新开发的休闲农业项目, 要立足当地环境, 深挖文化内涵, 强化产品差异化和服务特色, 提炼项目的核心价值, 加强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 不断提高消费体验, 借助网络增加宣传和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3q0bco.html
4.互联网农业如何做农业电商互联网+农业怎么做→MAIGOO知识摘要:如何做农业电商?互联网+农业怎么做?对农产品来说,电商绝不是挑战和替代传统渠道,更多的应该是与传统渠道“融合共进”,通过融合“电商+传统渠道”的商业模式,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和完善。想要做好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利用好线下优势,让线上线下优势形成联动和互补。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83900.html
5.“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回到今天“互联网+农业”的特定语境中来,还应该看到,“电商+”,是当前和今后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一个必须的选项。 首先,“电商+”符合顺势而为的原则。今天,电商主流化本身已然成为趋势,农产品电商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未来前景广阔。说“电商+”是必须的选项,不仅是强调离开电商的农产品追溯信息从宏观上http://hz.iso315.org/news.aspx?id=276
6.农业上市公司发力互联网+:渐向两极分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农业上市公司中,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也是冷热不匀,目前来看,农药、化肥、育种、饲料等农资企业热情高涨,而种植、养殖、育林、捕捞等企业对于“触网”的热情则要淡一些。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行业目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是由产品本身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农资产品能够实现https://www.neofarmer.cn/news/108/
7.互联网+农业什么是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百科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http://www.tpwlw.com/baike/info_89.html
8.互联网+农业振兴之道:新引擎市场洞察科技创新与案例解析一、互联网+农业: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正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农业产业链得以优化升级,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以下是针对“互联网+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进行分析的段落。 https://www.shuzixc.com/operating/1691.html
9.“互联网+农业”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1. “互联网+农业”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努力打造“信息支捧、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发展“互联网十农业”旨在( ) ①创新农业增长方式,带动农民创业增收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农业转型升级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41346877
10.武功:“互联网+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新西部网武功:“互联网+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丨陈小玮 武功电商发展六年,带动近40000人就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862.3元来源于此。 “买西北卖全国”是武功电商起步之际确定的发展思路。通过买支持卖,克服了当地农产品品类不足或规模有限的缺陷。 当电商进入全面爆发期后,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的挑战,武功适时升级转型为“http://www.xxbcm.com/info/1013/61751.htm
11.“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东北网2月16日讯 近年来,双鸭山市为扎实推进“互联网+”在农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先后构建了以生态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集贤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农民购销网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品牌,以县区特色专业平台和企业电商平台为基础的电商集群,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持续增长。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种植园区,重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17/02/16/057541000.shtml
12.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https://baike.sogou.com/v140999051.htm
13.“互联网+”火了,那么“互联网+农业”呢?所以,“互联网+农业”不是正在讨论的未来问题,而是正在发生的当代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互联网+农业,就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固有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并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https://www.mtcsys.com/knowledge/internet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