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兴起,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互联网+”的发展战略,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一些传统的产业之中,从而促进商业模式、业务体系的重新构建,利用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促进传统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大趋势。
在农业方面,我国正在积极的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工作,并且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农业部通过综合信息采集渠道,已经可以进行农产品价格调查、分析农情与农业基点等工作,并且进行了农机、种子和植保等信息的收集工作,农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网络、电视和广播等来获取最新的农业信息。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大多数的中青年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获取工作,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这为我国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国已经拥有上万家的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给农产品的营销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模式。在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之下能够为农产品的交易带来促进作用,并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但就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覆盖面积相较于我国广袤的农村来说还比较小,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涉农网站内容和农民的信息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对涉农网站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网站都由政府主管,其所发布的信息和农民的需求存在差异性,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1)网站的分布较为集中,而且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大多数的涉农网站都是由政府直接主管的,主要为政府活动提供服务,而进行基层农业服务的网站则很少。
(2)网站信息内容冗杂,实用性差。大部分的涉农网站中的内容多是农业信息方面,而在商务功能上有所欠缺。
(3)网站信息的及时性较差,信息更新缓慢。
?
(二)农产品运输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运输条件较差,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产品的运输仍以常温或者自然物流为主,而鲜活农产品所需的冷链配送则较为缺乏。运输的问题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较为严重,运输条件较差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水分流失甚至腐败的现象严重,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严重,损耗率较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下降。
(三)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
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仍较低,这严重的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区别在于其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这对其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受到季节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于储运和加工等环节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容易出现腐败变质等问题,造成较大的损失。这样就导致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难以和其他产品一样进行零散的销售,而较为适合进行及时采购、配送的大规模的电商交易。但是农业的生产仍处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的阶段,农产品的标准化发展较为落后和缓慢,同一地区的农产品也常常由于是单独生产的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品牌、包装和品质标准等方面都难以统一,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运行。
(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三、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一)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之下,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加快农产品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综合性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各地区在进行信息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专业性网络平台,为自身的特色产品提供针对性的信息需求。通过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此外,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技术以及电视部门网络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农业信息。
(二)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完善农产品的运输条件和运输的技术,通过完善的运输条件和完备的冷链技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另外,农产品的储存条件也需要不断完善,通过冷藏技术来降低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产品的质量。最后,通过完善农产品电销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
(三)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
(四)加大力度培养具有电子商务技能的农业人员
责任编辑:牛小宁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
吉林省学会网站
科普网站
技术支持: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