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今年春耕生产需要,来宾市供销社系统切实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需求,努力做好春耕生产服务工作。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及早安排,组织货源保春耕
去年入冬以来,我市各级供销社及农资经营企业认真做好春耕农资组织供应工作,陆续在销售淡季以相对于旺季较低的价格储备入库农资,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在农资品种、数量上备足货源。全系统15家农资经营企业,140多个农资经营网点已按照往年的需求量做好农资的储备工作,目前系统已储备各类化肥达3万多吨。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从各县(市、区)供销社农资储备情况来看,系统的农资储备充足。
(二)严把质量关,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农资作为粮食的“粮食”,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为防止假劣农资流入市场,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全市各级供销社系统均在春节前后深入农资经营网点指导春耕备耕工作,对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点的农资商品进行大检查,严把农资商品严把入口和出口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经由供销社渠道流入市场,确保农资质量安全可靠。
(三)积极谋划,在“保供稳价”上下功夫
1.打造农资直销保供稳价体系。针对近年农资价格上涨的形势,积极谋划,整合各县供销社力量,建设区域性,上下贯通的农资储备、配送、销售体系。武宣县供销社主动与组织部、村委合作,通过“党建+供销社+土地托管”模式,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立“零差价”农资配送点,给16家村供销社供应平价化肥,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的村供销社按不同化肥种类每吨提取50-1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既让利于民,又增加村集体收入。今年在去年试点村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将在全县推广,目前武宣县“零差价”农资经营服务工作推进会已于2月3日上午召开,全县的推广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给全县142家村级供销社平价供应化肥7100吨,释放平价红利142万元。
3.积极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引进我社与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农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我社共同在我市投资建设化肥厂、大型农资储备仓等,增强我市重要农资商品自给能力,提高我市农资供给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部分农资价格稍有上涨。我社从我市忻城县系统农资经营情况监测点了解到,目前尿素、磷肥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尿素略有下降。钾肥和复合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资产品的上涨导致经销商还在犹豫,不敢冬储太多的农资品种和数量。
(二)系统农资经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系统大多数农资网点的经营业态均以租赁或开放办社为主,占全系统的82.90%,自营的占比较少,核心竞争优势不突出。系统经营企业业务单一,多数农资经营企业还是传统的农资供应商,能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企业较少。
(三)行业准入门槛低,资金压力大。一是行业准入门槛低。农资经营放开后,行业准入门槛大大降低,不同品牌和质量的农资商品充斥市场,给农资市场带来安全隐患。二是资金压力大。农资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在以向农户赊账销售农资巩固市场的模式下,系统农资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成本和资金压力,贷款手续、审批繁琐,在筹措资金和回笼资金都存在较大困难。
三、建议及诉求
(一)恢复执行化肥淡季储备制度
为有效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建议恢复执行化肥淡季储备制度,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设定储备量,增加储备数量,保障我市农资的储备及供应。
(二)加大对农资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适当提高农业补贴标准,对系统农资经营企业在物流、仓储、网点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多给予项目和资金的扶持。二是免征农资企业增值税,由于农资经营利润较低,农资企业增值税的恢复征收,税收直接影响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企业在与个体经营在经营竞争中的优势。三是给予农资运输支持。在春耕备耕等用肥旺季,给予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企业运输方面的优惠,畅通农资的调运,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各职能和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我市农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对经营农资商品的经营主体资格进行全面清理,以确保农资市场稳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