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平台就是打造影响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平台的能级。
什么是平台的能级提升?
从业务平台发展为集团的统一平台,从公司平台发展为区域平台,从集团平台发展为行业平台,从单一功能平台发展为多元功能平台。
小供注意到部分产业集团在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时,虽然带着“自上而下”推动的特征(如“红头文件”等),但如果行业适用性强,产品不能较好地贴合交易习惯,难以自然地嵌入了原有供应链生态,平台仍难以发展。而部分平台,虽然政策一时难以到位,但依靠需求真实完整地理解、基于需求的定制化产品设计、平台开放带来的产融生态力量等平台依然取得了快速成功。
特别是,如果一个大型产业集团内部存在部分组织功能重叠的情况下,面对供应链金融会天然地产生“赛马”机制:财务口(金融口)天然具有金融机构对接优势、采购口掌握着大量的供应链资源、科技口具备科技能力具有建设平台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情况下,一个集团内部做着同样供应链金融事情的多个组织、多个平台的事情并不鲜见。
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小供认为平台要冲百亿,首要的就是持续打造平台影响力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平台能级,最终实现从业务平台多统一平台,从单一平台到区域平台,从区域平台到行业平台的转换。
这种平台能级的取得不论是来自“自上而下而推动”抑或是来自“自下而上”的求索,但通常都离不开贴合交易习惯和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寻求的场景服务能力提升、技术不断优化带来的客户体验提升、开放平台建设带来的充裕资金活水、通过善用政策带来的影响力扩大以及最终形成的平台能级提升。
01贴合场景和需求设计产品
仅以应用最广、最简单的数字债权凭证产品为例,电建融信推出的“下游业主融信”,不仅解决了成员单位与业主单位上下游供应链的中短期资金压力,助力成员企业压降两金,还增强了电建成员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业务合作粘性。
三一金票推出的“金易换”业务,供应商以数字债权凭证为标的进行质押,可将数字债权凭证额度置换为等金额的银行授信额度并用于可用于银票、信用证、保函、流动性贷款等多种业务场景,实现了商业银行向银行信用的转换,改变了供应商对数字债权凭证的接受意愿,大大提升了数字债权凭证的流动性。
某平台推出“不完全强确权”业务,通过引入外部增信机构和内部流动性支持机构,解决了核心企业账期不固定,以往业务难以开展、金融机构难以授信等的难题。
这些贴合具体场景和核心企业真正痛点的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因为更针对产业链需求痛点而大大改变了用户对于平台的接受度和使用习惯。
02开放平台,接入多个或多类型金融机构
对于产业类平台来说,“开放、共享”是大势所趋。金融资源是平台运营的关键资源,产品和价格层次分明金融机构体系是平台持续扩大影响的关键一招。
小供注意到,多数成熟平台在过去一年的发力重点亦是对接金融机构:一是,以产业资源整体而非单个业务实现与金融机构整体的合作沟通,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平台在产融生态构建的主导权,提升平台影响力;二是,发挥协同优势,分别从产业端和资金端,寻找满足用户需求的更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方案;三是,发挥区域银行优势,用好本地化资源。
小供注意到某央企平台自2018年建立以来,已累计对接29家各类金融机构,从产品、成本和个性化需求等各个方面,有效地满足了供应链上用户的各类需求。
03善用政策、扩大影响
04协同赋能、争取主动
能级提升之后,平台要积极发挥平台影响力,从较大能级层面吸引、赋能其他平台。吸引力越大,说明该平台能力越强。如科技公司搭建的平台,可将集团内的金融单位作为资金方吸引过来,避免“重复造轮子”。如金融公司搭建的平台,要通过推动系统直连的方式,实现对产业场景的互联互通,发展成为内部数据流通和传递的基础设施。
百亿级平台名单不完全更新:
01央企平台
1.中铁建“铁建银信”:首家千亿央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2.中国电建共享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近800亿元规模
据电建保理消息,电建保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立足集团、服务实体”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应收和应付两端业务。截至2022年12月23日,已累计实现电建融信开具规模756亿元、应收保理业务规模173亿元和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623亿元。
3.国家电投融和e链:破千亿
根据国家电投资本控股消息,2022年6月27日,国家电投旗下“融和e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功跨入“千亿”俱乐部。
4.中国电子:突破600亿元
截至2022年底,中国电子旗下中电惠融供应链金融累计交易规模突破610亿元。其中,好链账单已触达九级供应商,向平台申请融资的供应商最深已到七级,单笔融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90%以上。2022年内降息3次,从4.95%到3.95%。
5.华能能信:突破400亿元
华能集团旗下华能智链运营的“能信”数字化应收账款债权凭证平台,截至2022年底,平台核心企业206家,服务供应商2280家,累计开立“能信”409.29亿元,实现融资70.21亿元。
6.中交疏浚:累计签发云票突破100亿
据中交疏浚消息,其运营的中交疏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于2022年5月24日左右平台累计签发云票达到100亿元至115.27亿,融资规模达到77.34亿元。
中交疏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从2019年8月搭建,上述规模日中交疏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供应商2400余家,核心企业14家,对接银行9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风险可控在线金融业务。
7.国家电网:“电e金服”服务规模超3000亿元
截至2022年5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电e金服”正式上线两周年,累计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近3000亿元。国家电网“电e金服”累计注册用户66.3万户,各级合作金融机构近300家,上线产品82款,日均浏览量超1.4万次,对接地方政府服务平台19个。在带动全产业链方面,“电e金服”有效融合产业、金融、数字、科技、平台等多种元素,以电力大数据为支撑,强化资源整合,放大平台效应,促进供需高效匹配,共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近3000亿元。
8.中国宝武:欧冶金服年交易额或达3000亿
9.南方e链:南网e链规模破百亿
2021年6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多级流转平台——“南网e链”上线发布。上线首日,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佛山供电局试点应用,并已实现三笔电子债权凭证签发并拆分转让至二级供应商,完成了一、二级供应商融资放款,据了解平台首笔资金或由英大信托对接提供。2021年12月1日,“南网e链”累计交易额突破15亿元,提前完成当年年度目标,从0到15亿元仅用时不到160天,业务发展取得新突破。
02国企平台
10.陕西重汽卡信平台:开立规模超100亿
据西安经开消息,2021年8月,具有陕汽特色的供应链数字服务平台“卡信平台”成功上线,实现对上游供应商多级管理,保障供应链体系安全。同时向上游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保理业务、小微贷款等综合服务。
截至2022年12月13日,陕汽供应链数字服务平台已累计注册供应商2400家,卡信开立100亿元,帮助供应商快速实现融资40亿元。
11.陕煤“善美E融”:融资突破200亿元
据善美保理消息,善美保理自2017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集团各产业链,并结合成员单位实际业务需求,不断发挥善美E融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功能作用,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集团成员单位及其链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计提供保理融资服务规模200亿元左右。
12.山东港口:交易规模近200亿
据山港易付消息,2022年12月20日,山东港口集团旗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山港易付”平台年度新增交易规模提前突破100亿元,服务港口产业链客户超过4500户,平台服务能力和业务量级再现新突破。“山港易付”自2019年正式上线以来,平台年度交易规模持续攀升,从2019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00亿元,累计交易规模近200亿元,成为港口产业金融数字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服务赋能港口产业链客户成效显著。
2022年,该平台成功对接5家银行金融机构和1家外部非银机构资金方,资金方数量迅速提升至10家,加速为广大客户引流低成本资金活水,有效助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12月20日,平台已实现“港易单”融资55亿元。
13.河钢铁信:数年前已突破300亿元
据公开报道,2018年6月,河钢集团正式推出“河钢铁信”平台。截至2020年1月,“河钢铁信”开具3.75万张,规模317亿元,实现融资231亿元。
15.金风保理:金风云信开立规模破百亿
据金风保理消息,金风云信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自2020年4月7日开具第一张金风云信以来,已稳健运营两年零9个月。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台活跃用户已超过800户,累计开信量超过100亿元。
17.徐工融票:突破200亿元
徐工集团旗下徐工融票平台,上线不到一周年,截至2022年8月31日平台签发规模超200亿元,融资规模突破100亿元,兑付金额超过100亿元,流转层级最高达到10级。
图:徐工融票发展情况简介
18华发:融资投放规模突破100亿元
截至2023年1月18日,华发供应链金融平台仅仅用时两年零一个月,即完成累计融资投放规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6亿元。截止2023年1月18日,平台已累计帮助近1100家客户融资超105亿元,累计完成4400余笔业务投放,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4%,平均每笔融资金额约228万元。
19.山东能源:交易规模突破48亿元
据山东融信通消息,截至截至2022年10月27日,山东能源融信通平台应收账款登记规模突破48亿元、线上融资规模突破25亿元。
20.奇瑞:瑞轩乾坤圈开单破60亿
据瑞轩供应链消息,截至2022年7月8日,瑞轩乾坤圈开单-宝象开立规模突破60亿。安徽瑞轩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综合运用前沿信息技术搭建乾坤圈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致力于解决产业链企业融资业务需求、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1.河北交投:融信
河北交投“融信”,截至2022年上半年,平台共吸引近2000家企业注册使用,交易规模高达近百亿,融资规模约50亿,项目成功荣获“2020中国供应链金融应用与创新”奖,入编《2020中国供应链金融应用与创新案例》。
03民企平台
22.比亚迪迪链:规模破2000亿元
据i迪链消息,截至2022年8月25日,平台迪链签发规模超2000亿元。这距离其上次(2022年1月21日)公布的平台签发规模突破1000亿元,仅用时7月有余。
23.南京钢铁:超150亿元
2019年,南京钢铁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鑫现通”。据南钢财务介绍,“鑫现通”平台在提供便捷、快速的资金支持服务的同时,不改变现有的结算习惯,极大方便了供应商;并打通与ERP系统、合同管理等系统直连通道,实现业务数据多系统间的自动交互。截至2022年6月底,鑫现通平台资产累计签发额突破150亿,上半年累计为供应商提供资金支持达到16亿元,新增注册用户近200家,累计服务了500多家供应商,行业覆盖了废钢、合金、备件、工程设备、石料等各行各业。业务形态涵盖应收账款的提前结清、银行保理融资、电子凭证的拆分转让和持有到期,积累了丰富的业务场景与运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