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朱锦荣家庭农场位于南阳镇悦兴村的500多亩承包地里,各类机器正穿梭往来,深翻、旋耕、撒肥、播种、开沟、封闭等工序一气呵成,将小麦种子与肥料播撒进土地里。
“相较于传统人工种植方式中耗时耗力的操作,现在通过机器播种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一亩地的种植任务。”朱锦荣家庭农场负责人严东介绍,“这几年,农场农机投入达200多万元,有了这些智能化农机设备的助力,农场4000亩承包地,包括田间管护在内的各个环节都更轻松了。”
“种”有农机助力,“收”也是全程机械化。近年来,启东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机械化收割大大提升了秋收效率。今年,全市共投入8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和128台收割机,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扶持。位于寅阳镇的丰瑞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达4500多亩。由于农机设备有限,原先一部分耕地的机收机种只能承包给外来的机耕队,增加了成本。
近年来,启东市市级财政对11大类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具的购置补助政策,让丰瑞家庭农场负责人陆凯健有了投入的底气。今年,他一下子投入60多万元,购置轮式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等农机,拿到补贴14.2万元。
据介绍,今年寅阳镇共有31个大户购买农业机械设备126台,补贴金额共计发放45.5万元。
农机“联盟”助力增收
其实丰源家庭农场的农机也不少,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应有尽有,但李家东却说:“别看我们有这么多农机,但还是不够用。”目前,农业机械化作业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方式。由于农机投入成本高,平时农机闲置,到了收获季农机配置又与农场种植面积不匹配,很多家庭农场都跟他一样只能寻找“外援”。
“我们建了一个‘启东市农机服务联盟’群,里面聚集了全市大大小小30多个家庭农场主。”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龚飙说,“大家会交流农机维修、种植心得、病虫害防治办法等。”
特色“特办”补齐短板
连日来,南阳镇永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四青作物基地上忙碌一片,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每逢收获采摘季,高中华都有点闹心,为啥?人手不够!
“四青作物和蔬菜种植,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农机全程机械化,基本都卡在收获采摘上。”高中华介绍,合作社几千亩毛豆、豌豆集中采摘,需要大量人工,南阳镇四青作物种植又相对集中,收获季到处都缺人。南阳镇现代农业园区有两台收获机,但机器只适合收青毛豆,而且机器运作很“机械”,被它们“一股脑”地采下来,豆荚“品相”不能保证,很是影响收购价。
今年农机推广站走访国内多家生产厂家,并邀请来启东作实地考察,为启东的四青作物采摘机“量体裁衣”。今年1月,农机推广站专门邀请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来启开展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授课,5月召开芥兰全程机械化生产演示会。在农机推广站的帮助下,今年合作镇的朱锦荣家庭农场率先引进了两台干蚕豆收获机,目前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