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对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进行公示,共有6集体、16人入选。
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
(6个)
中共海安市李堡镇委员会
李堡镇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创特色、上水平,立足海安实际,努力走出海安乡村振兴特色路径,在省市争做示范。产业振兴方面,建成李堡镇杨庄智慧农业园,“李堡蔬菜”品牌成功注册,累计新增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5个。人才振兴方面,“结对子”打造人才渠道,目前已与张家港善港农村干部学校等结对。文化振兴方面,镇“赤岸学堂”、镇“小蚂蚁宣讲团”结合镇文化站“送戏下乡”等活动,“点单式”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生态振兴方面,成功创建南通市森林城镇,建成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省级绿美村庄4个、南通市美丽宜居乡村3个。组织振兴方面,建设高效化村干队伍,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中共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总支部委员会
平园池村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按照“建载体、联党员、带农户、助增收”的原则,通过“党建+”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形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成立劳务合作社,加快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定点靶向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劳动力,每年增加村民务工收入400多万元;进行“田水园林路”综合改造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广大村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开展每年一度的“荷花节”、“菊花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本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搭建平台,以节促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描绘出了平园池村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中共如东县洋口镇委员会
洋口镇党委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成立了洋口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五个指导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定期督查会办。今年注重培育两个市县示范村,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农业项目发展稳步向前,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强农村公共环境治理,实现美丽乡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等一系列活动,树新风扬正气,全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创建网络组织体系,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让数字赋能村级“智治”,实现“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治理屏障,加强集体资产资源治理,实现村强民富,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已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中国共产党启东市南阳镇委员会
南阳镇党委有效发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国供销农批市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江苏省四青作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实施道路改造工程、集镇容貌整治工程、镇区景观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开展田间畜禽养殖化粪池整治、建设污水管等举措,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畜禽养殖处理机制被农业农村部宣传推介,农村分散式农户污水处理方式受到南通市推广。先后涌现出了1位“中国好人”、2户“全国最美家庭”、1位“江苏省道德模范”、3位“江苏好人”、2户“江苏最美家庭”。全面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实践”管理,创新引入贴合百姓民生的本土企业共同参与,努力推动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探索通过党建引领开创“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实现全镇137个综合网格“党建微家”全覆盖。网格化治理入选省级首批乡村基层治理典型案例。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内占补平衡等项目增加村级收入,建成高标准农田8.3万亩。做大做强四青作物优势功能区,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获评省“四青作物”特色小镇,并有3家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5家合作社获评省级以上示范社称号。
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工作委员会
海门街道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体系,通过开展半月点评、推进会等,督促工作进展,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凝聚合力,健全队伍建设。调优配强村集体班子,成立工作专班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在村民组长、党员骨干、退休村干部中选出优秀代表充实到乡村振兴专班中。三是多管齐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画好一张图,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布局;建好一个阵地,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明确一个方向,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打造一种生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该街道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财政支持4200多万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了万顷良田建设,打造了三南村、振邦村等南通市级示范(先进)村,争创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
先进个人(16名,排名不分先后)
王琪峰中共海安市角斜镇富港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总支书记
该同志开展“打造五项行动,争当先锋模范”党建创新项目,省、市委组织部多次观摩。2017年成立海安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实施农户土地全入股、农民全入社、服务全覆盖、收益全分配。三年来净利润96万多元,上缴村集体利润近58万元,被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命名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王琪峰同志从细处入手,以“梦想富港诗生活”为主题打造了一期呈现出田园风光自然美的循环线,灶港河两岸白墙黛瓦,水清坡绿,全线融入红色文化、综合治理、志愿者活动、流动书屋等元素。以治理手段的创新,让“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小积分”成为“大账本”,越来越多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适宜的方式在富港“生根发芽”,让纯农业村角逐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孙新桃如皋市江安镇周庄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该同志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使村年旅游收入在50万元以上。带动村986户集体养蚕,年收入在1000万元左右。发展蚕丝被加工、桑叶茶产业,年销售额超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在150万元以上。狠抓环境治理,累计整治河道12条、驳坡1500米、绿植5500余平米,绿化覆盖率达45%。以红色文化为背景,谱写了《幸福周庄》村歌,编辑《新周庄》村报,潜移默化引导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村呈现出文明和谐的新气象,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薛建明如东县双甸镇高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该同志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将一个负债135万多元穷村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年村营收入200万元的富裕村。推行“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规模化运作下的“公司+农户”模式,创办了高前猪业和俞氏禽业专业合作社;建成工业集中区,50余家企业入驻,年销售30多亿元,全村1500多名村民园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提升人居环境。率先在全县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大力推行河长制,全村7条河道全部达到生态示范河标准;农村改厕率、自来水接通率、四旁绿化率均达到100%。推进移风易俗。在全村开展“百家训训千家”活动,把好家风好家训与创建“五好”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文明新风户达到100%。发挥党员作用。组建党员治保巡逻队,实现矛盾不出村,全村连续20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李荣昌启东市合作镇党委书记
该同志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立足生态、田园、水系、人文、红色等资源禀赋,以生态、旅游、美丽、和谐“四个合作”为发展目标,创新探索特种种植和休闲采摘为重点的“硕果花香”农旅乡镇建设新路径,奏出了一首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让合作人民收获了脱贫致富的成果。723户1084人全面实现脱贫,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7个南通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村集体年平均收入增至90多万元,镇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十里阳光葡萄园、芳菲小筑、万乡民宿等多个农旅项目串点成线,南通最美旅游公路、“六横四纵”镇区路网、两个高速出口在合作相映生辉,实现了从产业空心镇向农旅融合乡镇的“蝶变”。
顾灏通州区石港镇党委书记
该同志长期深耕在基层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农村的一方土地上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当地农业农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聚焦三农,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亲自部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推动项目提速、产业成效,大力推进全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二、心系三农,坚持以项目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坚持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一二三产融合渗透为路径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帮助农业企业与各村(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放大优质稻米产业优势,构建以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传承相融合的新模式,开创了石港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三、服务三农,坚持精准发力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始终将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建立石港镇青年干部学院。新建了亭石河、马道横河等一批基础设施,深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夯实河长制建设,广泛开展精品农路创建、以河养河等整治行动,使镇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顾闯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党委书记
该同志带领常乐镇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等多项殊荣。一、牢记使命,对党无限忠诚。围绕“实力、美丽、文化、平安、幸福”“五个新常乐”、打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提炼了“六联六融合”党建工作法,全面启动了万亩乡村振兴组团发展示范片区建设。二、牢记宗旨,以满腔热忱破旧立新。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攻坚战,区镇面貌有效改善,打造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先进村1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三、牢记责任,为常乐发展鞠躬尽瘁。大力推进张謇故里小镇建设、张謇纪念馆扩建、张謇故居修建、状元府复建、颐生文博园二期等建设,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梁捷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办事处工程师
该同志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时刻落实责任,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效推进。提出“祖承英烈、富民美村、善治文明、振兴在望”的振兴思路,以党建为引领,融入红色基因,锚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打造最具特色的红色城市乡村振兴示范点。他坚持产业带动,拓展增收路径,走联营、创新、科技、金融之路;坚持生态建设,提升宜居风貌,宜居形态更美、韵味更浓、环境更靓;坚持服务宣教,促进乡风文明,理论宣教入民心,文明实践聚民心,志愿服务暖民心,文明新风抚民心,文明素质振民心;坚持四治融合,提升治理水平,夯实党建,筑牢平安建设,提升法治建设;坚持带动创收,实现生活富裕,合理分配、努力增加集体收益,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将祖望社区打造成为崇川乡村振兴的标杆和品牌。
靳金桥南通市委研究室城市工作处处长
该同志紧密结合工作职责,紧扣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领域、重要任务,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强化跟踪推进,为南通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十三五”期间,南通城镇化率提升了6.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历史性超过户籍人口,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10缩小到2.01,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8%。一是以文辅政多谋乡村振兴之策。参与起草市十二次、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以及十二届、十三届市委历次全会报告,起草市委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署材料110多篇,提出实施“三沿联动”的城乡发展布局、推动城市组团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聚焦江海建设独具风貌的美丽田园乡村等措施,参与研究制定林长制等政策文件,成为市委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二是调查研究多建乡村振兴之言。聚焦城乡空间优化、沿江沿海城镇带建设、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形成10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三是协调推进多行乡村振兴之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优化,绘制形成沿江沿海生态示范段和堤顶路一张图,每月跟踪进展情况,编发信息快报向各县(市)区通报,推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陈剑斌南通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一处副处长
刘建军南通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
金树林南通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处长
该同志从事综治工作多年,熟悉乡村治理有关工作,每年参与起草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乡村治理部分。担任治理有效类指导组成员以来,注重发挥理论优势,将平安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融入治理有效工作体系,为构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体系贡献智慧。注重发挥实践优势,组织并参与了50个示范培育村的现场评审,对19个治理有效类先进培育村组织了书面和实地审核,制定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类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指引,为推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提供积极指导。注重发挥考核优势,将乡村振兴有效治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考核体系和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纳入《南通市“十四五”市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发展规划》,及时修订平安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建设验收办法,将乡村振兴有效治理情况列为重点考核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治理工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持续注入动力。
张成江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薛晓东南通市财政局农财处处长
该同志立足财政支农岗位,履职尽责。一是聚焦农业发展求创新。以资源换资金,五年筹集拨付资金近40亿元,推动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融资担保三项创新举措,撬动金融资本34.91亿元支持“三农”,在全省领先。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审核拨付专项资金3900万元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二是聚焦乡村建设求突破。出台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测算安排奖补资金2亿元,推进南通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测算安排4500万元市级奖补资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审核拨付7260万元支持92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推动村营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三是聚焦农民增收求发展。抓实惠农补贴发放。每年及时足额分解下达补贴资金近3亿元,惠及农户约36万户。支持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筹措2822.8万元推动建成350家新型合作农场。审核安排奖补资金3000万元,推动稻米、蔬菜等产业联盟发展,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袁瑜佳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和对外合作处处长
该同志坚持将乡村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本着“夯基础、构体系、扩影响”的思路,挖掘出一批批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乡村人才多项重大工作、重点指标实现突破性进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升格,以大团队、精项目、优作品、名企业立体形式,坚持以赛促学、以展交流,为乡土人才创新提升搭建理论交流、技艺切磋、项目比拼的阵地。建起职业院校、乡土人才合作共赢桥梁,带徒研习,挖掘培养传承人。乡土人才传承基地、示范工作室初步实现各县市全覆盖,领域涉及红木雕刻、刺绣、扎染、盆景等我市主要乡土产业。目前全市已有322人入选省“三带”培育计划,省级人才总量稳居全省前列。南通乡土人才工作实践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该同志先后获评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吴希从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造林绿化管理处处长
何甜甜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处长
该同志先后在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质农产品发展和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安全和农民生活幸福不断贡献力量。该同志政治意识强。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强,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工作坚决有力。该同志责任意识强。一是保障“吃得放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覆盖,打造了从产地到市场的无缝监管模式。二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前列,特色产品被全省推广。三是改善农村环境。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农村地表水断面优Ⅲ比例达90.9%,无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该同志创新意识强。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规划布局、水环境治理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在全省率先打造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环境优先+因地制宜”模式。
编辑:褚怡晨
点击排行
更多>
南通新闻20211124
市委党校秋季学期三个主体班次结业
七年级__语文__第17课
三年级__语文__《古诗三首》第一课时__南山湖小学__曹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