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对志愿服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着明确认知,与传统知识理论教学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实践体验,通过比较分析、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建立理想信念。充分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规律,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体验为重点进行志愿服务设计。经过教育机构的多年努力,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广受大学生认可的品牌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引导性作用,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形成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明确志愿服务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为理想信念的建立提供实践支撑。
志愿服务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获得了教育部门的广泛认可,充分发挥出志愿服务实践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性作用,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不断丰富个人的技术素养,主动在就业阶段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设计阶段,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志愿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改变传统的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保证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适当增加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志愿服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丰富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美好品德。志愿服务需要以提升道德素养为核心,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塑造,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道德意志,自觉约束个人的社会行为。
志愿服务活动设计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志愿服务的政策导向性作用、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了解学生的教育诉求、带有鲜明的专业色彩。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设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实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技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通过志愿服务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挥志愿服务的导向性功能。志愿服务设计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现代化德育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将志愿服务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设计出具有时效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主题。运用好志愿服务中的细节元素,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氛围,不断壮大青年志愿者团队,引导学生形成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