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如何走到今天?——读《企鹅经济学史: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的经济思想史》

《企鹅经济学史: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的经济思想史》

(英)罗杰·E.巴克豪斯著

傅临春译

文汇出版社

2023年7月出版

每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们就会忍不住想从经济学的锦囊里寻找一些妙计。比如,谈到供需结构性改革时,总也离不开亚当·斯密;说起创新创业,忍不住就要想起奥派大师熊彼得。如果你已经读过了各种“简史”“通识课”,了解各学派的主要观点,现在想搞清楚经济学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企鹅经济学史: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的经济思想史》这本书能满足你。

本书作者罗杰·E.巴克豪斯,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系的荣誉退休教授,国家学术院院士,著有《萨缪尔森传: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现代经济分析史》等多本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本书的底层观点是,经济思想在古代早已经存在,但即使到了本世纪,经济学仍在处理古人在讨论的问题:经济学应该做什么。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作者认为,至少在近代以前,从事经济学活动的人士还不是一群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专家,对经济思想作出贡献的人士包括神学家、律师、哲学家、商人和政府官员。这也是促进经济学与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科学等周边学科及思想史相互依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学科之间的界限在过去并不存在。

早在3000多年前,荷马史诗与赫西俄德(古希腊诗人)的诗歌里,已经开始谈论财富分配与资源稀缺问题。真正让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从名分上有源可溯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经济论》。色诺芬在这本书里讨论了地产管理与劳动分工。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思想就是这宏大文化的一部分。柏拉图通过抽象的推理,论证了宇宙的存在;亚里士多德重视具体事实,主张通过归纳法来找到普遍原理。这两种思维方式仍然困扰现代经济学者。

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开始探索货币的本质,分析商品的价值。经院派的学说,更偏好讨论道德,为了辩论利息的正当性,抛出了利润、损失与机会成本等概念。

从16世纪开始,现代世界观出现了。科学思想界的两个重要人物,培根和笛卡尔主张科学家不应该依赖对世界的主观判断,而应该依赖测量与实验。伴随着文化与宗教的转变,欧洲民族国家与重商主义同步崛起,经济实力几乎等同于国家实力。通胀与长期的国家财政问题,让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不再争论逐利是否正当,而是试图研究它。

对于此后的经济学家来说,《国富论》是那个时代最高的经济思想成就。当然,亚当·斯密的理论成就要极大归功于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人:劳动价值理论的要素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家;劳动分工这个词,在色诺芬时代就被广泛理解;资本与自发秩序的概念也可以在前人的作品中找到。尽管如此,亚当·斯密却比任何前人都聚焦于经济增长的过程,其思想理论涵盖了经济史与政策建议,这决定了后来的经济学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它。

作者认为,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政治经济学由《国富论》确立的框架主导,渐渐从道德哲学中独立出来,它获得了更“科学”的特性,更多人可以在不提及神性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现象。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马尔萨斯是个关键人物。

马尔萨斯是一名英国牧师。他在《人口原理》这本书里,提出私有财产绝不是社会危机的源头,人口增长超过资源增加才是问题关键所在。马尔萨斯在世时,马尔萨斯主义已经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一种唯物主义、精神贫乏的态度,它也被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而“经济学家”这个词被用来指代对政治有明确态度并且铁石心肠的人。

尽管《国富论》对经济增长前景乐观,但是它对当时欧洲社会面临的战争、贫困等问题并没有提供什么指导。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马尔萨斯重新定位了政治经济学,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李嘉图经济学就是对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经济状况的一种解释与回应。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这本书里,他构建了一套有三个支柱的体系:亚当·斯密对于资本积累与增长关系的观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及级差地租理论。李嘉图希望使政治经济学像欧几里得的几何一样严谨。

数学化与再度数学化

作者认为,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经济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一样,变得专业化。与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的时代不同,经济学逐渐由全职学者来主导。他们把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这个时期的知识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学数学化的倾向在美国学者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响应。他们用数学公式来建立货币数量论。欧文·费雪以数学家的身份来研究经济学,试图用物理学和力学的路线让经济学变得更科学。这一点,在他对货币的研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进入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的数学化成为了该学科的重要新起点,经济学的构建不再围绕一系列现实世界的问题,而是一组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分离了,这削弱了经济研究与社会经济问题之间的联系。从罗宾斯到萨缪尔森,强调经济学论述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并且后者更加强调数学结构对不同经济问题的通用性。经济学家被分为理论学家、计量经济学家或者应用经济学家。与此同时,综合国民收入核算也开始由各国政府推进。

在之后的30年里,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框架是一般均衡理论。人们普遍认为,抽象的理论可以为经济学应用模型建立基础,但是模型无法证明其稳定性,从通用框架中取得的成果有限。替代一般均衡理论的是博弈论,受过数学训练的经济学家热情地拥抱了这个理论。

经济学的扩张

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经济周期、银行信贷扩张、贸易政策、工业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博弈论被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线性模型、一般均衡理论与博弈论,这四个领域的思想和方法散布于经济学所有分支。

使用数学模型,让经济学家能解决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济学有一个理论“核心”,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它们与统计技术共同被应用在劳动力、货币、公共部门等领域。从前被视为其他社科领域的问题,也开始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比如,标准价格理论被应用于犯罪等社会问题的研究。

经济学的应用扩张衍生出了一个问题:经济学的边界在哪里?答案也许是没有边界。经济学的分化贯穿了整个20世纪。人事管理曾一度被认为属于经济学,现在显然属于管理学;经济史在经济学和历史的边界上来回摇摆;在发展领域,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一直互相冲突。

本书讨论的观点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却依然有很多观点被忽略了。经济学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强烈的整合倾向。第一次出现在1890年之后,当时的人们认为,亚当·斯密已经建立了这个学科的基础框架,剩下的事情就是填充细节。第二次是在杰文斯与瓦尔拉斯等人创新后,经济学家采取了“一切归于马歇尔”的态度。第三次是在1960年前后的新古典综合时代,人们可能会说,一切归于萨缪尔森,或者凯恩斯。但是这种整合的趋势没有延续下去,随之而来的是学派的激增,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贸易理论层出不穷。

本书与一般经济学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始终强调经济思想诞生的社会环境,而不仅仅是个人。一本好的经济学史,不应仅仅颂扬现代经济学成就,也不是以推翻当代正统学说为标杆,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一种视野,让我们了解到经济学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THE END
1.2024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人民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人民版教学设计合集 目录 一、专题一 梭伦改革 1.1 一 雅典往何处去 1.2 二 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1.3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二、专题二 商鞅变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126/5130220213012002.shtm
2.2024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四是探究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学科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二、2024年版义教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 (一)提炼了历史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 在2024年版义教课标中,修订组提炼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作为义务教育http://upload.mayiwenku.com/p-54767281.html
3.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1.[学科素养]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分析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价值,理解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历史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建立起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2.[教学能力]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能够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中学历史教学原理、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组https://sites.lynu.edu.cn/lswh/info/1239/4780.htm
4.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024年社会热点聚焦创新命题预测 2016—2023年高考命题分析及2024高考预测 2024届高考考前抢分攻略 2024届高考按题号押题系列 2023年高考历史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 2024届新高考新题型专练 【授之以渔】2024年高考解题方法与训练系列 “秦风汉韵”版2024届高考热点解读系列课件 http://www.zxls.com/
5.2024崇文书局古籍学术类新书预告它采用编章体,以专题化的方式分期论述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脉络,涵盖史家、史书、史官制度、修史活动等方方面面。全书90万字,涉及史著449部,论及史家约600人,是新中国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史学史著作,也是整个20世纪最全面系统、篇幅最大的史学史著作。此外,此书完成于1975年,填补了1964-1976年中国史学史编纂https://www.douban.com/note/85891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