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益起行动,六一献礼少年。6月1日,2018年中国平安“村教”项目名师远程支教第二课《丝路漫漫诗为证》在嘉峪关启动。《百家讲坛》人气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教授于赓哲,通过平安智慧教学平台,远程为100多所平安希望小学和平安智慧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课。作为中国平安“三村工程”村教项目的教育扶贫举措之一,本次课程首次将历史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相结合,是新时代历史文化和爱国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央电视台新媒体渠道还对课程进行了直播报道,超过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此次课程是平安集团在30周年公益日期间启动的“三村益起行动”的一部分,“三村益起行动”号召180万平安人参与公益行动,为乡村学生送上这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课程延续了平安远程支教的情景教学模式,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千年丝路的文化传承,授课地点定在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嘉峪关。于赓哲老师以边塞诗为媒,为孩子们引证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繁华历史,剖析当代“一带一路”对传统的继承。
诗词歌赋谱写丝路传奇,情景教学走进历史名城
继诗词、国文和音乐支教后,平安首次将远程支教的目光聚焦在历史文化上,让身处偏远乡村的孩子也能领略千年丝绸之路的历史沉淀,感受开放与交流对家国命运的影响,理解丝绸之路对中国人地理观、历史观的塑造。
从黄河大漠孕育出的边塞名诗,到人文故居的家国经典,从湖光山色的山歌乡音,到历史长河的古老坐标,今年平安远程支教的第二课将本次教学最重要的“情景”,定在了丝绸之路的要塞嘉峪关。据史料记载,嘉峪关南倚祁连山,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明朝洪武年间,嘉峪关关城被修筑为万里长城西端,成为西部长城的代表。
身处古朴的嘉峪关关城之上,此次课堂沿用了平安远程支教一贯的“情景教学”模式,即便没有黑板和讲台,于赓哲老师依然在城楼上娓娓道来,千年的沧海桑田透过镜头,似乎就在孩子们的眼前。通过平安智慧教学平台,于老师还在嘉峪关与广西马山县平安希望小学以及重庆市奉节平安智慧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课程互动,回答了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
智慧教育惠及1000所乡村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扶贫
2018年是中国平安成立三十周年,借此契机,平安启动了总扶贫投入100亿元的“三村工程”扶贫战略,感恩国家,回馈社会。教育扶贫方面,平安“村教”工程计划在三年内在贫困地区援建升级1000所“平安智慧小学”,培训10000名乡村教师,并依托全新的智慧教学平台“三村晖”APP,长期开展“平安双师课堂”和“三点半素质课堂”,建立“乡村中心校带动村小为主、城市名校名师定向帮扶为辅”的村教生态,全面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据悉,作为“三村工程”智慧教学平台,“三村晖”一端统筹优质社会师资资源,尤其是师资更为短缺的美学教育、音乐教育和育人教育;另一端向山区校园注入文化动能,通过平安的科技力量为教育赋能、互联革新,帮助提高教育资源均衡覆盖。
此次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课程便是通过智慧教学平台输送到全国各地100多所平安希望小学和平安智慧小学,后续,“三村晖”平台上的“名师课程表”将为乡村小学提供更多的精品课程,并通过直播和录播的方式,与顶尖学校、知名教师合作,让优质教育资源一触即达偏远贫困地区。
中国平安表示,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带来更多的优质教育课程,是平安持续实践“扶贫先扶智”的教育扶贫理念,也是将科技力量投入教育扶贫的创新探索。未来,平安还将会有更多的科技应用投入到平安的扶贫公益事业当中,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