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精选5篇)

兰州市是城市污染相对严重的城市,低碳生活方式在市民中的接受和传播现状尤为重要。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低碳理念在市民中的了解、接受和传播各阶段的情况,以便为低碳生活的推广提供一些事实性材料。

研究设计与资料获取

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是怎样的呢?他们通过什么途径产生这种认识的?有效的宣传方式有哪些?政府和大众媒体在宣传低碳理念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回答这些问题,2010年11~12月笔者以兰州市城关区18周岁(含18周岁)以上的市民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到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分析调查结果。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240名市民对低碳生活的总体认知状况,包括态度、了解程度和途径;第二部分调查低碳宣传状况,主要从传者、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

实证分析

(一)对低碳生活的认识

1.了解程度不一,总体有一定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82%的被调查者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有一定了解,仅有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非常了解,仍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低碳生活”不了解。

2.主要通过媒体宣传、网络途径、街道小区内的宣传栏了解低碳生活

3.对低碳生活方式主要持赞成态度,但仍有疑虑

绝大多数受调查者对低碳生活这一生活方式持赞成态度,仅有9.1%的人持无所谓态度。而在对执行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时,只有约1/3的受调查者明确表示执行低碳生活不会降低生活水平,有20%的人表示不确定会不会降低,认为可能会降低与可能不会降低的人数基本持平。

(二)低碳宣传

1.低碳生活的传播效果

霍夫兰在《说服与传播》一书中指出,在新态度的学习过程中,有三个变量十分重要: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承认一个事实,一个人并不会注意每一个遇到的信息刺激。理解,承认另一个事实,即信息如果过于复杂或模棱两可,将不能被目标受众所理解。①同时信源的可信性影响着传播效果。②

2.低碳宣传的传播渠道

(2)在保障低碳生活被更大范围地推广和执行的措施中,近一半受调查者选择“组织多种宣传方式”和“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监督体制”。此外,选择“国家制定政策和奖惩制度”的比例也较高(20.4%)。出台专门法律以及市民之间相互鼓励监督都不能保障低碳生活被更大范围地推广和执行。

3.政府在低碳宣传中的角色

在调查中,81.8%的受调查者表示政府有必要号召市民执行低碳生活,认为在宣传低碳生活中政府的作用可有可无的比例,与明确表示政府没有必要号召市民的比例基本持平,都在10%左右。此外,调查者也对认为政府没有必要号召市民执行低碳生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66.7%的受调查者认为低碳是要市民身体力行的,政府不是执行主体,市民才是;28.6%的受调查者则认为政府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内容空洞,都是口号性的,对于市民来说没有实际意义;4.7%的人认为是否执行低碳生活完全是个人的态度问题,和政府是否宣传无关。因此,可以看出在低碳宣传中,政府的宣传是有必要的。而在低碳的执行中,市民才是主体,是否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完全看个人,政府宣传与号召只是外在因素。

结语

对以上分析进行概括,可得出以下结论:

(三)从宣传主体来看,政府的宣传是有必要的,但宣传策略不够灵活,内容较为空洞,与人们生活缺乏实际联系。此外,环保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宣传作用。

注释:

①熊澄宇:《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环保;节能;践行;调研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7]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校报2011(7):61-71.

关键词:低碳效果;意义;现状;具体措施

现今,全球气侯变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更为频繁,因此,在这种气候环境大变化的前提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学校是传播人类文明与知识的重要基地,其对于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潮流、创建低碳文明社会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现今学校要积极地将创建低碳校园纳入到自身的规划建设中,以有力的实际行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一、构建低碳校园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与基地,其是一个有效的宣传平台。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机构以及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再者,我们还可以开展以“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者宣传讲座,通过对师生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宣传,切实增强师生的低碳意识,从而引导师生共同构建我们的低碳校园,并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在全社会中倡导“低碳社会”的建设,以促进当代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学校是传播低碳文化、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基地。

二、低碳校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低碳、节能意识淡薄

2.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

为了倡导低碳校园的构建,我们对校内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随处可见。首先,某些学生在用水之后不关水龙头,看到长流水、长明灯也熟视无睹。其次,学生在课间操或中午放学时,最后离开一人通常都不会关灯,夏天时,也通常不会关掉电风扇。再次,学校内的厕所漏水现象时常发生,由于报修也不及时,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再者,学生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性也极低,这些都对低碳校园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构建低碳校园的具体有效措施

1.加强校园舆论导向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的广播战、校报以及宣传栏等校内信息的舆论阵地。对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式以及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性进行有效宣传,从而进一步强调低碳的生活理念与低碳校园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以“构建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对低碳校园的构建进行有效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校低碳校园的构建与发展。

2.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再者,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形式,来进一步构建低碳校园的宣传。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来促进低碳校园的构建,同时,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关于低碳环保性质的课外活动,如,节约用水,无人时关灯关电扇;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不使用修正液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考察,了解工厂对工业“三废”处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说,学生有意识地乘公交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外出购物使用布袋,不用塑料袋;自备水杯,少用一次性纸杯等,这些小的行为都是对我们低碳校园构建的促进与鼓励。

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生活的实现等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对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积极、有效地推动低碳校园的构建。但是,实际上,学校低碳校园的构建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学校构建低碳校园的部分。所以,当前学校要在深入认识低碳校园构建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低碳校园的建设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措施,来保证低碳校园的有效建设与发展。

[1]吴成龙.低碳校园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2).

二、省内媒体低碳经济宣传报道分析

将以上统计内容做一简单的分析不难发现,主流媒体对于低碳经济的报道主要体现为消息和专题两大体裁,对于普通受众而言,如何践行“低碳生活”,这些信息传达得并不充分。只有《山西经济日报》中的一些篇目,如《“低碳生活”从我做起》、《骑车光荣》、《趁着阳光明媚去“低碳游”》、《我的低碳生活》、《践行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今天,你低碳了吗》、《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涉及到一般受众的需求。低碳经济的实施,政府的意志与措施起到主导作用,而对大多数民众而言,态度与行为的改变是传播者必须考虑的内容,媒体还应加大此方面报道的力度。

关键词:引导;选题;问题;课题

一、教师做“引导”者的理念根源

当今世界上最受推崇的管理者、通用公司具有传奇色彩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自觉放弃使用具有操控和官僚意味的“管理者”一词,提出“领导者”理念,强调企业管理者的设计引领能力,这与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一致的地方,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内容注重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形式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性、合作性。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序言课、选题课、开题课、中期交流课、结题课,还是活动展示课,所有课型都重在交流与实践,教师也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的促进、组织、引导者。

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功能定位不科学的表现

在研究性学习中,有些教师越俎代庖,将本应由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工作自己做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越位了,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地位荡然无存,还有些教师指导缺失,放任自流,学生的学习因缺乏指导而未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最后多数学生反映“研究性学习真没劲”、“没意思”,这都是因为教师指导“过度”或“缺失”惹的祸,因此教师的指导要适度,而适度的指导用引导来代替再合适不过了,指导与引导只一字之差,意思是不完全相同的,指导即指示教导,仍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引导指带领学生,使之跟随,更强调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选题

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一些学校中,课题多数是由学校或教师指定,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教授主持的一项关于研究性学习的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由自己(或小组讨论)来确定课题(约占56.1%)。还有部分同学希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约占42.3%)。几乎没有学生希望课题由教师来确定(仅占1.5%)。这应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

由此可见,在研究性学习选题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周围世界,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且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使研究主题的形成

2.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3.聚焦学生兴趣,引导选题深入化、专业化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务必要遵循自主性原则,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的方向去选择自己的研究伙伴。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善于发现类似兴趣点的相同点,以此把学生的兴趣聚焦在一起,才更有利于选题的深入及专业化。

可见,教师如果能够聚焦学生兴趣,进行合理分组,再加以适度的引导,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探究的潜能,有利于选题的深入化、专业化。

THE END
1.探索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与实践路径中国历史研究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方法,起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深刻洞察。它强调通过深入分析古代文献、考古发掘以及口头传承等多种途径来重构历史真相。这一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史或军事史,它更注重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全面的历史观。 https://www.sddwangm.cn/shi-jie-li-shi/500210.html
2.理解中国社会变迁从家族史到社会结构的分析中国历史研究法是一门深厚的学科,它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组织起来,形成科学的分析框架。家族史作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探索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二、家族史与社会结构 在传统意义上,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单位。通过对家族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内部https://www.oyytr.cn/song-chao/698918.html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人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指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认为( )是历史的创造者。 A. 统治阶级 B. 人民群众 C. 公民 D. 有产阶级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b445d0c13e8498a9e23d126000b73da.html?fm=bd734448630b86565f3f206790768bf883
4.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宜宾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14.《以建成经济强市为中心 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宜宾建成经济强市战略研究》(论文) 发表刊物:《经济调研》(2013年1月) 作者:魏在禄(宜宾经济研究院) 一等奖(3项) 1.《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下宜宾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专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http://www.yibin.gov.cn/xxgk/zcfg/szfwj_45/ysfh/201811/t20181109_91753.html
5.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也在事实上促进了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我们希冀研究者可以通过一些基础调研活动反映问题,努力的通过政策渠道影响决策层,期望在制度安排上,为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争取到一定空间。 【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基于社会排斥的分析视角04-30https://www.unjs.com/jiuye/chuangye/20090210105824_117585.html
6.有关读书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通用20篇)有关读书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通用20篇) 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取得的收获不是一星半点的,这时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实践报告总结一下了。你知道写实践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读书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的社会实践调研https://www.ruiwen.com/shehuishijian/6361576.html
7.大学生普世价值调研报告12篇(全文)这学期在宫厚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就有没有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行了社会调查工作。对我而言,这次的调研很有意义,它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人员。我们小组的工作是向社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让其回答问卷上的问题,然后统计各个问题回答的情况,总结出人们对世界上存不存在普世价值的看法。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mrgw0ly.html
8.荐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https://www.wenshubang.com/shehuishijian/4619089.html
9.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精选十篇)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zroz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