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时代越近,我们越需要阅读《全球通史》文汇号

2019年的入学季,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寄出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附带了一本书,作为给新生的入学礼。这本书就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在浩瀚的经典著作中为什么单单选择《全球通史》?国科大的前校长表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够清楚地认清现实,才能够更好展望未来,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国科大新生“硬核”入学礼

人民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点评转发:

《全球通史》自上世纪问世以来直到今天,不断被再版、增录,这本风靡半世纪、启蒙全球四代人的历史著作,依旧是我们今天的选择,也是这个时代的选择。

01为什么半个世纪后我们还需要《全球通史》?

为什么要阅读历史,从浩瀚的记载中回望人类漫长的过往?

在试图解答以上的这些疑惑过程中,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全球通史》。它的诞生,正是企图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我们所处的现实紧密关联,让读者用过去的历史经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它是我们新世界的新史学。

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因此,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而每个时代的人也需要阅读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

《全球通史》正是一本具备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意识的经典之作,历史不再仅仅把读者拉回遥远的过去,而是透过过去,看到历史对今天的启示,也看到人类的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中国图书网官方微博推荐

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全球通史》,在今天依旧是我们的选择。这既是因为它对现实持续不变的关怀,让我们得以从全球的变革中看待中国的现状,用过去的历史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在于书本身内容的丰富性与科学性,它侧重跨地域、跨文明、影响人类进程的历史运动与事件,理清历史上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现状之间的联系,书中还收录300多幅生动珍贵的图片与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经典之作更加图文并茂;最后还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它秉持着与时俱进的理想,从第1版到第7版不断更新,直到我们今天看到的第7版新校本。

为了应对变化的世界,我们更加需要全球史;翻开《全球通史》,人类历史的脉络尽在掌握。

02选择怎样的方式打开《全球通史》?

当今世界不断出现着正在引发更大动荡的事件——环境恶化、资源耗竭、全球范围的结构性失业、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必须将眼光从西方与非西方的对立移开,而将全人类视作一个整体。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正是在这种思潮之下,试图摒弃传统史学界的“西方中心论”,而成为了“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因此,《全球通史》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也是西方学术界从西方中心论向全球史观转变的证据。

全球史观奠基人、世界史学泰斗斯塔夫里阿诺斯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一部全球史观的通史著作呢?

首先,需要我们把世界历史看成统一的整体。在“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习惯下,往往把西方视为推动历史进程的主角,而将其他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只当作边缘的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而我们在阅读中,需要看到作者笔下各民族对世界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从全球文明的宏观角度研究历史,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其次,不要割断历史传承性。作为一部理解人类历史过往、现在与未来的经典著作,《全球通史》流露出的时代感与现实感时刻提醒我们: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看到历史的传承性。今天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根源。在叙述历史上的重大变故时,作者会联系当今形势,帮我们理清当今世界的来龙去脉。

最后,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历史分期的方法。《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三分法”一直是过去中国历史学家借鉴西方历史的阐释体系对世界历史最为常见的阶段划分,但它也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镶嵌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把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用平实的语言将更多的人引入思考,改变了人们对历史著作“枯燥、难读”的印象,让历史研究不再是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而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去了解我们自身的过去。

现在,由北大社最新出版的第7版新校本的《全球通史》,朝我们这个时代走来!

03曾经的《全球通史》如何风靡半世纪?

《全球通史》自问世以来,便雄踞各大网店、线下书店历史类畅销榜十余年,再版7次,全球销量高达2500万册,而中文版累计印刷近百次,销量突破300万册……

被誉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

豆瓣评分高居9.1

电商平台累计评价20w+

实力入选电商好书榜

全球媒体、学者高度赞誉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J·汤因比(英国史学巨擘)

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使我们特别注意将来。

——《纽约时报》

读者纷纷点赞推荐

04《全球通史》2019年重装上阵

新校本又会带来怎样的新体验?

在持续的赞誉声和对时代新史学的追求中,《全球通史》再次面向读者,推出在阅读体验上更佳也更具收藏价值的第7版新校本!

第7版新校本的《全球通史》会给今天的读者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呢?

这次有译文与地图全新修订。编辑部历时两年对译文进行精校,为读者带来更完美的阅读体验。地图也经过权威机构修订,更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

同时全书重新设计,图文配合更加紧密,带你看清文明发展的细节,掌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近300幅插图形象易懂,图解专业知识;30余幅世界地图,纵览全球格局。数百幅生动珍贵的照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经典之作更加图文并茂。同时,此前附带于全书结尾处的地图,调整至内文页,更方便比较文字内容,随时对照。

上下分册更加贴近作者主旨。《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即“三分法”,而将整个人类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两册书以1500年这个大关节点为界,统摄出脉络清晰的历史架构。

而且装帧精良,用纸升级,内文排版增进阅读体验。封面全新设计,更增历史厚重感,书籍质量更具收藏价值。

THE END
1.站在地球的视角看待人类发展的历史(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册阅读的过程十分受启发,我们从小总是站在中国的一个角度来分析历史,而这本书从全球的一个角度来看待中国。只不过他的角度更多的以站在西方人的视角,中国只是偏在亚欧大陆东方一隅的一个文明。但是他仍然让我看到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存在于不断的交融和互相影响之中的。文明的发展来源于冲突交流,就像人的成长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25631/
2.世界近代史读书报告《全球通史》.pdf世界近代史读书报告《全球通史》.pdf,浅析“全球史观” ①——《全球通史:从史前到 21世纪》 读书报告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笔者阅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作品《全球通史:从 史前 21世纪》。于是笔者将对本书最大的特色,同时也是笔者对本书的最大体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8/5132213101004233.shtm
3.《全球通史》:一个认识世界历史的新视角20世纪7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观”的倡导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出版了他的集大成之作——《全球通史》,这部书一经问世,即赞誉如潮,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产生极大影响。如今,该书在全球已畅销2500万册,国内的中文简体版销量也已逾600万册。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通史》第7版新校本,耗时编http://ha.jsjc.gov.cn/tslm/wenhua/201912/t20191227_950600.shtml
4.新的世纪需要新的史观一一《全球通史》读后感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回答的新历史,这,就是《全球通史》。 https://www.meipian.cn/1ipla0px
5.从《全球通史》看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科研之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之作。斯塔夫里阿诺斯通过描述各大洲的文明发展历程,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考察,并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全球史观,给后人一定的启示意义。https://www.scholarmate.com/S/8qHb8G
6.两部全球史观的历史书籍第一部:[美]霍华德·斯波德克著《全球通史》,陈德民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二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布于 贵州关注作者,阅读全文 c 还有50%的精彩内容,作者设置为仅对粉丝可见 蘭臺學士 粗阅完二十六史的历史学学士(461861648)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96550811058200
7.《全球通史》读书笔记7篇(全文)普遍说法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是运用“全球史观”书写历史的最经典代表,但从头到尾地仔细阅读一遍《全球通史》,有一种感觉就是“全球史观”在该书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在某些地方还是受到了“欧洲中心观”的束缚。为什么说《全球通史》没有彻底摆脱“欧洲中心论”的思想束缚?其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g5v9ia0.html
8.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新校本)上册最新章节H.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和《世界史》,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 人们一般都把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看成当代“全球史观”的理论上的先行者,认为他在1955年的论文集《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中最先提出了全球史观问题,以后又在1967年的《当代史导论》、1978年的《当代史学主要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187522/1
9.《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观代表作,风靡40年的第三世界通史巨著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88.10 定价 ¥128.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 服务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06404.html
10.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思潮的演变从以上的历史分期中,可以看到斯氏的《全球通史》用全球史观所构建的世界历史体系。他以欧亚地区的古代文明为起点,以20世纪西方世界的衰落和成功为终点,以民族相互影响不断扩大和增强为主线,以欧洲人地理大发现为转折点,为我们展现了世界历史从地区史到全球史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斯氏关于“民族相互影响是人类取得进步的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mkszysxllysxsyjs/201812/t20181225_4799932.shtml
11.全球通史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以文明模式论建立全球史体系,并提出“全球史观”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首先,他吸收并发展了汤因比的“文明模式论”,认为历史研究中不可再小的、可理解的基本单位是文明,并赋予文明一些基本的标志: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http://baike.soso.com/v6076780.htm
12.《全球通史》他秉承 18 世纪启蒙思想进步史观的传统,以全球化视角统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明模式、地缘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写就《全球通史》一书,开启了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世界历史的先河。该书以“全球史观”为基础,写作范围从史前史一直延续到 21 世纪,描绘了跨越 300 万年的全球历史图谱。http://www.szbaike.com/social/culture/c-works/2024-08-20/8822.html
13.《全球通史》读后感网络文章而是对人类发展的深深的忧虑,这也是本书所凸现的”全球史观“的精髓。https://bbs.openke.cn/thread-551987-1-1.html
14.《全球通史》读后感8篇这本书之所以可以享誉世界,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实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来阐释历史。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们自己这一代人是西方主导的历史观中成长的,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里。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https://www.unjs.com/dhg/686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