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上理论

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的确,尽管过程会颠簸、曲折、漫长,但历史总是顽强地以自己的方式前进,体现着人民的意志,昭示着人民的力量,朝着人民的愿望和希冀。历史终将以人民的选择为自己开辟前行的道路,因此,把握历史只有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上,才会有更充分、更深入、更真切的理解和认识。

人民史观是以人民为历史主体、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之根本动力的历史观。人民作为历史主体和历史根本动力的地位,不是靠理论演绎或逻辑推倒得来的,而是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奠定的,是他们以自己的社会贡献与历史功绩来体现和证明的。正如列宁所说,“资产者忘记了微不足道的人物,忘记了人民,忘记了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可这些工人和农民却用自己的劳动为资产阶级创造了全部财富”。(《列宁全集》第2版第11卷第149页)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决定力量,他们既是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生产者,又是精神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无限丰富的源泉。人民是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动、理想和愿望指示并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他们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就是世界的命运,就是历史的命运。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104页)列宁把人民称作“自觉的历史活动家”,(《列宁选集》第3版第1卷第127页)认为决定历史结局的正是广大群众;毛泽东也断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31页)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体,他们普通得如大地和空气一般,但我们却一刻也离不开他们。恩格斯指出:“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没有劳动阶级而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15页)没有作为生产者的劳动人民,社会一刻也不能生存发展。人民是我们的“大堰河”“观世音”,对人民我们应奉上至高的尊崇和敬意,正是他们无私的奉献和付出,正是他们宽厚的脊梁与肩膀,支撑起我们的“现代性”生活、“都市化”生活、“审美化”生活。不懂得劳动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就不能真正懂得我们自己,就不能真正懂得人和人性,就不能真正把握社会的本质,更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本真。可以说,人民就是历史的一切,离开人民史观必然走向空洞和虚妄。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历史科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不能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的作为,归结为那些肆意蹂躏他国的侵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动,而应首先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动人民的历史,并将这一研究作为其他方面研究的出发点。“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14页)应该说,正是唯物史观、人民史观的确立,为所有历史科学的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人民是社会的基础和柱石,研究历史而脱离人民,就像草木而脱离大地、呼吸而脱离空气一样,只能走向枯干和窒息。

站在人民史观立场上,应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呢?那是一场场所谓中性的、没有对错和是非的血腥厮杀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为人民的,是人民革命、人民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是争取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毛泽东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还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09、511页)如果革命战争是反对人民的,那么,还敢于唤醒人民的主体意识吗?还会指望人民的积极参与吗?人民还会是胜利之本吗?恰恰相反,人民就成了败亡之本。显然,虚无这样的革命战争就是对人民史观的反动,就是对历史主体的削弱和遮蔽。现在有研究者,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军队和代表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军队之间展开的战争描述为中性的,抛开战争的人民性背景,避开为何而战、为谁而战,避开战争正义与否与人心向背,史述貌似客观、公正,实则滑向虚无主义的泥淖,无法使人们获得这些攸关中华民族前途的革命战争所带来的深刻历史启示。

人民史观是判断一个历史叙述是否虚无主义的试金石。面对一个历史叙述,首先要考察叙述者对待人民的态度,看其是否站在人民史观立场上选择和评析史实,看其所述坚持还是抛弃、巩固还是动摇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往往蕴涵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实质之中,因此,坚持与巩固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着力构建依托背景呈现实质的宏大叙事或总体叙事。而历史虚无主义的障眼法,就是只孤立讲细节、讲表象、讲局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以此把人民主体从历史叙述中排挤出去。脱离了人民,历史就会沦为少数人的玩偶,其庄重性和真实性都将趋于泯灭。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虚无主义者却只在几枚残贝的呻吟和几株水草的战栗中记述长河之历史。他们一会儿把自己打扮成爬罗剔抉钩沉索隐的严谨学者,一会儿把自己美化成信古疑今“拨乱世,反诸正”的传统文化和古典价值的虔诚守护者;年老一点的把自己装扮成饱受创伤的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年轻一点的把自己涂抹成西学渊深的历史正义的占有者。总体来看,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者都带有强烈的去人民史观倾向,张扬的是一种个体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观,想以小写的历史置换大写的历史,以局部的历史代替总体的历史,以私人的历史遮蔽人民的历史。更有别具用心者,把历史实用主义化,使之成为他们实现某种政治图谋的舆论工具。这不是在维护历史真实和正义,而是在颠覆它们。因为历史真实和正义,就在于其叙述倾向是否符合社会历史进程的实际和要求,是否与人民利益及其发展相一致;而要达到或实现这一点,除站在人民史观立场上,别无他途。

THE END
1.到底什么是“史观”?到底什么是“史观”?小雪的运动之心 贵州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郭正亮:世界最聪明民族“犹太人”为何遭德国人仇视? 台海风云 390跟贴 打开APP 易中天谈法家以法治国而非人治的高明之处 放开他让wo来 8057跟贴 打开APP 司马南: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司马南频道 3560跟贴 打开APP 老牌流氓https://m.163.com/v/video/VOH367RFF.html
2.史观的解释史观的意思汉典“史观”词语的解释条目史观(史觀) 拼音shǐ guān 注音ㄕˇㄍㄨㄢ 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史观词语解释 解释 即史馆。 ? 汉典 史观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人类的历史,果何自始?曰,不知所自始。果何由终?曰,不知所由终。在此无始无终,奔驰前涌的历史长流中,乃有我,乃有我的生活,前途渺渺https://www.zdic.net/hans/%E5%8F%B2%E8%A7%82
3.“史观”的意思“史观”词语解释史观词语读音:史(shǐ)观(guàn guān)词典解释: 1.即史馆。 相关词语: 史晨碑 史前 史诗 史里芬计划 史记 史东山(1902-1955) 史体 史馆 史德 史实 史笔 史料 史皇 史君 史氏记 史鉴 史籍 史赞 史职 史谍 安史 霸史 白马长史 白兔御史 稗官野史 稗史 班史 伴食刺史 谤史 备史 编年史 别史 病史 https://tool.httpcn.com/Html/Word/89/24885989388.shtml
4.历史观的意思历史观是什么意思历史观的含义历史观的寓意⒈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属于世界观的一部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历的拼音和组词语 历 历的拼音:lì历的注音:ㄌ一ˋ历的简体笔画:4画 历的五行:火历的吉凶:吉历的繁体笔画:0画 历的部首:厂历的结构:左上包围结构历的繁体字:曆,歷 https://cidian.yw11.com/ci/%E5%8E%86%E5%8F%B2%E8%A7%82
5.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一概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唯物史观是一个历史学概念,主要在历史学领域中使用,和历史学的其他概念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是并列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在哲学(历史哲学)领域使用,和其他历史哲https://quan.qlteacher.com/u/5baaf9497e4cc47c044fb45b/blog/61b6fc7f1bc737e2e249c804
6.重释唯物史观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正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它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原因出发,动态地、发展地剖析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生产能力,从而揭示出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因果必然性规律。在形形色色的历史观中,唯物史观最具科学的品格。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mkszysxllysxsyjs/201812/t20181226_4801166.shtml
7.史观问题很复杂,清史一直没修完也有一部分来自金山史观问题很复杂,清史一直没修完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t0mbkeeper:这还是史观问题。如果按中华民族史观,金朝是女真族政权,那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林冲投降完颜阿骨打,和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类似。当然,肯定是不光彩,跟杨继业投降赵光义还千古传唱杨家将这种没法比。当然,按阶级史观,这些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帝王将相https://weibo.com/1639733600/P2Ei7fMLN
8.大历史观下的演义(敦煌)影评影片敦煌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近现代日本文化史观于文艺上的表现,在西方文化史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球史观的学术逻辑内涵。多线性的文明演进、文化发展姿态,不以核心论文明的叙事。电影里的宋朝精英,关心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是否威胁到了中原王朝的正统,但又不去主动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而是用一个空泛的大标题来为难求取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84912/
9.如何分别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分析历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人类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9af8992406b3af931adef50dd267f27.html
10.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光明日报(三)在唯物史观与具体的研究对象相结合的过程中,推动理论的创新。从史学前辈的治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翦伯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如何处理历史上的阶级关系”、“如何处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如何处理历史上的国际关系”、“怎样对待发展观点”、“怎样对待全面观点”、“人民群众与个别历史人物”、https://www.gmw.cn/01gmrb/2002-01/22/12-49757000B471774A48256B490002456B.htm
11.胡懋仁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过去我们称为唯物史观的,也被称为历史唯物论,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而这个新的世界观的创立,其功劳主要是属于马克思的。既然马克思创立了新世界观,那么在这个新世界观之前,又是一种什么世界观呢? 那种旧的世界观就是历史唯心主义,或者叫做唯心史观。 http://www.kunlunce.com/llyj/fl1/2023-10-12/172545.html
12.科学网—学院派部分人的科学史观为什么错?2、学院派部分人的科学史观为什么错? 天机运化早就是中华学术道统历经千年的稳定宇宙观和方法论, 可窥探者 万物,可敬崇者 万机。 “天命运数”就是传统数学呈象下的概述 规律必然性, 故而中国的术数流派,极为庞杂而又蔚为大观,以致芜精难分、真伪莫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3873-131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