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16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二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物形象)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

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志不移兵不解(jiě)甲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熟悉人物,能写出袁隆平简介,师指正。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熟悉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人物。(简单提示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附后)

(二)面对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神秘,也可能会认为他天生是一个天才,那么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袁隆平的访谈录,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袁隆平。请大家阅读时摘下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文字,并请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课件展示访谈录,附后)

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提示:“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永远来自实践。”(不迷信)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1、他的这些精神品质,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所体现,请大家再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概括)

2、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文中写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三)在人物通讯中,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明确: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全文小结归纳

五、写作练习:

请大家将本则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四百字左右。

提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教学难点: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具准备: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解题、导入新课

父,本指父亲。这里指首先发明和创造某种东西的人。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杰出的、他们也是很受人民尊敬的。袁隆平在全世界首先成功地进行了杂交水稻的实验,所以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3、回答问题,汇报讨论结果。

4、给课文分段,讨论段意。

三、总结:课文叙述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的取得的成就,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难、执着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愿望。

THE END
1.癌症世界难题为什么癌症这个难题科学家一直攻克不了?1、癌症之所以成为世界医学界久攻不下的顽疾,原因之一是因为现代医学界至今对癌症的病因还没有真正了解。 现代医学界认为癌症的罪魁祸首是癌细胞,但其实癌细胞不是癌症发生的病因,只是癌症发生的表现。所有以杀灭癌细胞为目的的治疗手段都只能是“治标”,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癌症。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885009/article/details/112012638
2.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屡次攻克关键材料技术难题 ? ? ?站在曾登顶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锭前,记者问道:“再做大一些很难吗?”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副主任姚祥说:“航空航天铝材用铸锭的技术难度特点是越大越难,铸造开裂是超大规格硬铝合金铸锭的通病,有一点瑕疵就无法满足航空用材需要。” http://www.wzwxq.gov.cn/xxgk/jcxx/wxdt/zwyw/t11755566.shtml
3.“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说这句话的院士走了前不久,杨叔子对爱人徐辉碧说:“回顾我这一生,在党的培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工作,我是幸福的。” 杨叔子和夫人徐辉碧 留学后毅然回国 迎难而上攻克国际难题 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是杨叔子幼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杨叔子生在书香世家,幼年时随父亲躲避抗日战火,无法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5岁起便在革命元老的https://m.gmw.cn/2022-11/05/content_1303186758.htm
4.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盘点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核心技术“用什么材料和工艺才能合成这种热膨胀率低、耐磨度高、研磨面超精密的磨盘,是我们首先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技术难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60英寸抛光作业面也将不再是梦想。而这样的核心技术,永远不能指望从别人手中获得,除了依靠自己,我们别无选择。”孙明说。 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1f90ea1d7e798e49cafcd8ec484699f2
5.VR颠覆性时刻:扔掉手柄,进入“无感驾驶”尽管VR手套能兼顾VR设备的沉浸感和手势交互的准确性,如何降低VR手套的价格将是VR手套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03 想要拥有自由的“双手”?要从算法、工程、交互设计攻克难题 从裸手交互和VR手套交互两种方式来看,VR设备的手势交互技术发展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此前面临的一些困境也逐步寻找到了解决方法。但整体而言,用于https://36kr.com/p/1733794256846089
6.专访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罗永章Endostatin复性难题的攻克,为该蛋白的药物开发铺平了道路。不到六年时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研发成功,于2005年9月获得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证书(商品名 “恩度”,英文名 “Endostar”)。 该药作为全球首例,也是目前唯一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媒体的空前关注和高度认可:中国《科技https://www.teyuan.org/Html/News/2012/0829/2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