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这个王姓“卫总”不简单!

其实“卫总”姓王,全名王卫,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固体制剂3号车间副主任。大家叫他“卫总”。理由是:他在设备方面的技术太牛了,总能搞定任何问题。

对此,“卫总”只说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目标坚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要目标坚定,数年难题一朝攻克

罗红霉素胶囊,一种消炎药,扬子江药业的优质产品,但是因为品种特性,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生产过程剔废率较高,品种收率较低。

作为一名刚入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卫总”却不能容忍,他的目标是废品产生率降为0,确保所有产品质量无瑕疵。

“卫总”的第一思路是“断根处理”,试图寻求专业设备供应商协助解决。他联系了德国充填机厂家,对方检测后反馈罗红霉素胶囊料性极细且较涩,给出了两种方案:改变产品工艺或者更换充填设备,不过,前者可能会影响产品疗效,且研究和申报、审批周期长,后者则投资代价大,能否彻底解决设备厂家也没有完全把握。

两种方案暂不可行,但“卫总”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成立了项目小组,开始自主创新与改进。

学习罗红霉素胶囊工艺,研究充填机设备原理,将工艺与设备相结合,找问题根源;同时深入一线,对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并展开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4条重点问题改进方向。

设计改变设备结构,解决漏粉、雀套;设计锁合针结构,解决胶囊底瘪头;优化真空检测程序,解决胶囊分离难题……

剔废不合格品降为2粒/批。

明明已经成功,但是“卫总”认为在质量方面,100-1=0,不能半点含糊。

头脑风暴、梳理分析,改变、设计、调整……最终连续经过5批共计700万粒胶囊的逐一检验,均没有发现外观不合格胶囊。不到一年,“卫总”实现了不合格品0粒的突破!

目前,该项目创新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跳出固化思维,自主完成100余项创新改造

只要内心深处坚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卫总”,始终这么坚信。

同时,工作中,他又认为设备管理必须紧跟市场前沿工艺,凡事要敢于跳出固化思维解决问题。

这一点,在他进入扬子江药业以来,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进入公司至今,他已经自主完成100余项质量技术创新改造。除了突破困扰罗红霉素胶囊生产多年的问题,还有改造流化床,实现流化床湿度精准控制,解决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耐酸力问题,等等。

据介绍,在研究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一致性评价新工艺时,由于流化床包衣过程湿度无法准确控制,易产生静电,出现包衣不均匀现象,导致实验产品出现问题。于是“卫总”带领大家在车间研究设备原理并多方面寻找厂家沟通,成功对进风单元改造升级,实现进风湿度控制的进一步严格规范,满足了工艺期望要求;通过湿度的精确控制,包衣更均匀,产品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车间是问题发现地,“卫总”只要有空,就在车间到处琢磨。

在车间某新胶囊品种的研究过程中,他又发现极少数胶囊壳本身有微小的孔和裂痕,会导致细微漏粉现象,协商胶囊厂家彻底解决,但厂家回复只能做到99.99%。

对此,“卫总”决定对内包机自主创新改造,通过创造性地增加胶囊旋转装置和高频驱动装置,最终实现,后续生产产品中再未出现缺陷胶囊。

扬子江的舞台,适合追“梦”“卫总”学的是机电一体化,提及为什么选择扬子江药业,他说,当初是扬子江药业到学校招聘的,他看到企业本身比较大,其次感觉做药品,前景比较好,就来了。

9年多来,他从没后悔过选择,“自己的兴趣,能和事业结合,实在是一种幸运。”

翻开他这么多年的成绩单,一系列的荣誉背后,也能看到他的热情与努力。

2010年获得全国“亚龙杯”生产线PLC与触摸屏编程二等奖;

2012年底获得“技术标兵”称号;

2013年底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15年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中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中获得“技术标兵”称号;

2019年底获得“总裁质量奖”称号。

有投入就会有回报。

在“卫总”的质量风险管控表中,他改进、深耕的项目一年就达35个,比如高速充填机装量单元系统结构改变、内包下料轨道结构优化、银杏叶生产线多处技术改进、改变压片机冲头结构、MP3包衣锅清洗功能等。

“虽然目前已经完成一些产品质量疑难问题的攻关,但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因此我们还要继续深入现场,充分研究设备,列出计划逐项完成问题的攻关。”“卫总”准备引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然后以产品为单位研究工艺,研究设备,做到设备角度优化工艺,工艺角度优化设备,实现工艺与设备更有效地匹配。他建议,成立固体制剂专业组,实现难点问题的快速解决,同时多组织产品工艺、料性、设备原理的培训。

生产一条线,质量第一,供货优先,“卫总”从未松懈过。他通过分析瓶颈工序,引进高速设备,多个品种由3班/批变为1班/批,目前国产设备性能开动率、进口设备性能开动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逐梦”扬子江药业,“卫总”感觉很踏实,他说,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大胆实践,能学到的东西很多,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希望走得更远。

THE END
1.癌症世界难题为什么癌症这个难题科学家一直攻克不了?1、癌症之所以成为世界医学界久攻不下的顽疾,原因之一是因为现代医学界至今对癌症的病因还没有真正了解。 现代医学界认为癌症的罪魁祸首是癌细胞,但其实癌细胞不是癌症发生的病因,只是癌症发生的表现。所有以杀灭癌细胞为目的的治疗手段都只能是“治标”,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癌症。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885009/article/details/112012638
2.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屡次攻克关键材料技术难题 ? ? ?站在曾登顶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锭前,记者问道:“再做大一些很难吗?”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副主任姚祥说:“航空航天铝材用铸锭的技术难度特点是越大越难,铸造开裂是超大规格硬铝合金铸锭的通病,有一点瑕疵就无法满足航空用材需要。” http://www.wzwxq.gov.cn/xxgk/jcxx/wxdt/zwyw/t11755566.shtml
3.“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说这句话的院士走了前不久,杨叔子对爱人徐辉碧说:“回顾我这一生,在党的培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了一点工作,我是幸福的。” 杨叔子和夫人徐辉碧 留学后毅然回国 迎难而上攻克国际难题 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是杨叔子幼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杨叔子生在书香世家,幼年时随父亲躲避抗日战火,无法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5岁起便在革命元老的https://m.gmw.cn/2022-11/05/content_1303186758.htm
4.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盘点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核心技术“用什么材料和工艺才能合成这种热膨胀率低、耐磨度高、研磨面超精密的磨盘,是我们首先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技术难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60英寸抛光作业面也将不再是梦想。而这样的核心技术,永远不能指望从别人手中获得,除了依靠自己,我们别无选择。”孙明说。 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1f90ea1d7e798e49cafcd8ec484699f2
5.VR颠覆性时刻:扔掉手柄,进入“无感驾驶”尽管VR手套能兼顾VR设备的沉浸感和手势交互的准确性,如何降低VR手套的价格将是VR手套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03 想要拥有自由的“双手”?要从算法、工程、交互设计攻克难题 从裸手交互和VR手套交互两种方式来看,VR设备的手势交互技术发展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此前面临的一些困境也逐步寻找到了解决方法。但整体而言,用于https://36kr.com/p/1733794256846089
6.专访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罗永章Endostatin复性难题的攻克,为该蛋白的药物开发铺平了道路。不到六年时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研发成功,于2005年9月获得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证书(商品名 “恩度”,英文名 “Endostar”)。 该药作为全球首例,也是目前唯一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媒体的空前关注和高度认可:中国《科技https://www.teyuan.org/Html/News/2012/0829/2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