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7.30四川
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一个时髦女郎烫了火锅出来,对着街边一位自行车旁加了偏斗车的男子喊到:“耙耳朵,东大街走不走?”男子迅速调转车头,用偏斗车载着女人消失在人群中。
这种自行车旁加了偏斗车的交通工具,又叫“边三轮儿”“偏三轮儿”“耙耳朵”。偏三轮儿期初只是家庭用,周末节假日老婆喜笑颜开地坐在偏斗车上,一旁的老公挥汗卖力地向前蹬车,一家人其乐融融。由于四川男人爱老婆、怕老婆,时常被冠以“耙耳朵”的美名。加之这类偏斗车的驾驶员通常都是有老婆有家庭的四川男人,所以人们把这类偏斗车也叫着耙耳朵车。
边三轮儿的流行也让部分人看到了商机。有些人就全职搞起了载客营运,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类似于现在全职的滴滴司机。这类人多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近距离拉客只要1元钱,80年代的1元钱相当于现在的购买力20元吧。
边三轮儿拉客有时候也会被乘客放了鸽子。笔者所住宿舍小区有一“烂眼儿”,在外面鬼混了不想坐公交车回家,就搭乘一个边三轮儿回来。到达宿舍门口对蹬车人说:“我没有带钱,等我回家拿了钱就把车费给你带下来”。可怜的蹬车人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他拿钱下来。多年后,这个“烂眼儿”死于吸毒。
还有一部分工厂里的职工,下班后搞起了第二职业,也去蹬边三轮儿挣钱。下班后,蹲守在高档饭店、歌舞厅门口拉客,据说一月的收入比上班还多。
边三轮儿虽然取缔了,但是百姓的短途出行需求仍然存在,又诞生了以老年车营运的职业群体,老年车就是一种小型的人力三轮车,后排可以坐两个人,以中老年人骑行为主。从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的头几年,用老年车拉客为生的人以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为主,男女都有。80年代用耙耳朵车载着老婆出行和90年代中后期用老年车拉客的可能都是同一拨人,80年代载的是幸福,90年代载的就是艰辛和心酸(下岗失业)。
1999年笔者和同事从火车北站到五块石小食品批发市场办事就体验了一盘老年车。拉车人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头,车费也就几元钱,让一个老者拉着我们两个20出头的年轻人在马路上飞驰,笔者实在有点于心不忍,所以现在还记忆深刻。
再后来,老年车营运也被取缔了。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兴起,电摩托又延续了短途拉客的工作。
2023年10月笔者路过地铁世纪城站就看到了站外一字排开的等候拉客的电摩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