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二)账户
【提示】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科目:名称
账户:载体
设置会计科目——开设对应账户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因为经济业务导致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不外乎增减两种,账户结构也分为左右两个基本部分,一方登记增加,一方登记减少。
【注意】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记账方法和该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链接】复式记账法
【提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注意】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该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提示】备抵账户正好相反。(如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等)
【提示】资成费借加贷减,收负所借减贷加,备抵相反。
【提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
移项得:资产+成本+费用=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
口诀:资成费借加贷减,收负所借减贷加
(1)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提示】余额一般在表示在增加的一方。
(2)期末余额计算公式: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提示】“增加”正号,“减少”负号。
(1)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采用某种记账方法登记具体经济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提示】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1)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000
(2)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是由若干简单会计分录复合而成(可以分解),具体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后续课程将深入接触)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
(2)余额试算平衡
①发生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②余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是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即: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
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均借贷平衡)
如果借贷双方发生额或余额相等,表明账户记录基本正确,但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因此,试算不平衡,表示记账一定有错误,但试算平衡时,不能表明记账一定正确。
【提示】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关系的错误包括:
(1)漏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减少,借贷仍然平衡;
(2)重记某项经济业务,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等额虚增,借贷仍然平衡;
(3)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4)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
(5)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
(6)某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和少记并相互抵销,借贷仍然平衡。(巧了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