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6年级)

在解题时学生们经常会用到数学公式,对于数学公式,不仅要记住,还要明白它的基本原理,只有完全了解数学公式,才能在解题中运用自如。为了帮助即将小升初的学生们在数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小编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特整理了1~6年级的所有数学公式,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式:

(一)小学数学加减运算公式

加数+加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大数=小数+多出来的数小数=大数—多出来的数多出来的数=大数—小数。

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时针与分针(时针短,分针长)

1时=60分

60分=1时

1刻=15分。

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四)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五)图文应用题

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记得要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还剩、剩下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公式

(一)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比

(二)四则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三)四则混合运算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小学数学减法的基本性质

a-(b+c)=a-b-c

a-b-c=a-(b+c)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周长: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周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或边长*4=周长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周长(长+宽)*2=周长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直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没有直角且对角相等

四、小学4~6年级数学公式

(一)正方形面积(周长C、面积S、边长a)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二)正方体体积(体积V、棱长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三)长方形面积(周长C、面积S、边长a)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四)长方体体积(体积V、棱长a、长a、宽b、高h)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五)三角形(面积s、底a、高h)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六)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a、高h)

面积=底×高

s=ah

(七)梯形(面积s、上底a、底b、高h)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八)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九)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十)小学数学相遇问题的公式

(十一)追及问题

(十二)小学数学算术方面公式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4.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5.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以上就是1~6年级数学公式汇总,将以上公式牢记于心,相信您的孩子在数学考试中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THE END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教案(通用12篇)篇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教案 课题:连加 授课老师:李晓雪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时间: 2016年6月8日 星期 第三节 教材分析: “连加”是继“加法”、“减法”的认识之后的内容,“连加”的产生是对加法意义的深化和拓展。“连加”与加法有联系,联系在于:(1)连加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0f1uf5f.html
2.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五试卷第 PAGE 1 页共 NUMPAGES 1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五节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同步测试姓名:___ 年级:___ 学号: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 3、使每条直线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10。 4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209/6222012050004112.shtm
3.小学一年级数学两边对等式.docx该【小学一年级数学两边对等式】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两边对等式】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一年级https://www.taodocs.com/p-938703021.html
4.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全套试卷全资源全集百度云下载小学全套考试测试资源 课程试看地址: 试看地址密码回复后显示: 4wk7 数学1上人教新课标试卷 108份 单元检测 19份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1.doc(759.00K)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测试卷2.doc(446.50K)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第2单元测试卷1.doc(684.00K)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http://www.xhsnzs.com/5486.html
5.小学一年级数学在数字之间填上“+”或“【小学一年级数学】在数字之间填上“+”或“-”号(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使等式成立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0 拿笔试,大概能试出一组解,为了知道究竟有多少组解,我用Haskell解答如下:https://blog.csdn.net/choumiaosheng7548/article/details/101057785
6.一年级数学训练题6篇(全文)一年级数学训练题 第3篇 一、画图法 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 “画图法”可以把抽象的条件变得直观形象, 许多难题因为有了图的演绎而变得容易理解、容易解决。画的图可以多种多样, 有时是一些模拟图, 有时是一些线段图, 总之要根据具体的题意确定恰当的方法。 如题:“有一桶油连桶共重120千克, 倒了一半后,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1g5bk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