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30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1.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生答: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100×5=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
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
(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3)练习:30×40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先计算14×3=42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20=4200
试一试,课本第30页第四组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拓展练习:
1.书上第31页第2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
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31页3、4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练习:P31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13×7=9116×6=96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3×70=91016×60=960
4.练习、巩固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五、本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生小结: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求出积。
板书设计:找规律
5×1=55×10=5050×10=500
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
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
一定多几个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
大胆的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学
14×4=15×2=10×3=50×8=40×2=50×4=40×40=
30×80=24×30=15×50=60×20=50×20=130×20=18×50=
二、算法展示
(一)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二)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三)活动三:探索10×20的算法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拓展训练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5×13=65
()×30=3605×()=650
()×30=36005×()=6500
学生独立完成,在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2.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800()×()=1260
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下多少个鸡蛋?20盘呢?20盘呢?……
3×20=605×20=10010×20=200
教学反思:在练习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第3课时
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一)(课本第32~33页.)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正确简洁的运算途径。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一、情景导学
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展示算法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1)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