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前言

统计方法是科学与实践中一种很有价值的定量分析工具,在近几年的推广普及中,将其用于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功应用统计方法的范例,不胜枚举。但纵观统计方法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本文将对“硕士生论文中统计方法的不合理应用”,通过实例剖析,找出症结,以供借鉴。

1、硕士论文中统计方法面临的困难

随着体育运动不断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深入发展,体育统计已日益普及,渗透到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统计以统计理论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是现代体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现阶段,体育统计在方法应用上较为薄弱,难以适应和满足体育运动实践,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2、统计资料的分析

2.1计量的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肩宽、大腿围,所有田径、游泳项目的运动成绩,等等。这一类资料的特点是:原则上它的取值可以是在某一区间内的任一实数。通常称这类资料是连续的,或考察的指标是连续的。它的统计分析是与具有密度的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有关。

2.2计数的

例如:人的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1分钟仰卧起坐的个数、引体向上的个数等等。这一类资料的特点是:它们取值的范围是整数,大部分还只在非负整数范围内取值。通常称这一类资料是计数的,或考察的指标是计数的。它的统计分析是与离散的随机变量的分布有关。

2.3有序的

有些资料既不能计量,也不能计数。例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达标等级、排球比赛中的进攻战术效果、学生体质的好坏等等。这一类资料的特点是只能评出优劣顺序,而无法量化。通常称这一类指标和资料是有序的。

2.4名义的

有些资料不是计量的、计数的,也不是有序的,它仅仅是一个名义值。例如城镇、乡村……中国队、日本队……,吸烟、不吸烟……。

3、统计方法的应用现状

3.1样本代表性不高,样本量的大小确定不当

样本是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出的,所以它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实际研究中有时根本不可能完全得到总体,所以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适当的样本来对总体进行研究,才能保证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发现有的研究者不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而是按主观需要随意确定样本研究对象。

3.2配对比较未能坚持样本组间的条件齐同

配对比较适用的范围一是同一批实验对象前后结果的比较,即同体比较;二是将基本条件相同的实验对象配成对,然后随机地将每对中各一人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严格地实施只有实验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均同的实验。实验后,比较两组的结果差异是否有显著意义。

3.3对比资料的可比性

统计显著性检验的基础是对比资料应具有可比性。在探索某些事物的内在规律时,经常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排除一些表面的、偶然的现象,而有的研究者却未注意到要控制其他的条件,将多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的对比。

3.4统计结论描述不确切

有些研究者在假设检验中仅凭计算结果P≤0.05或P≤0.01就轻易做出结论,且肯定结论的科学性是欠严谨的。因为影响统计结果科学性的因素很多,不是计算唯一能决定的。统计计算也是有局限性的,其结论是从概率角度描述的,不是的肯定和否定,故对计算结果一定要用专业知识加以定性分析。

3.5小样本的均值检验

在小样本(n≤30或n≤50)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中,若方差齐性(σ12=σ22)可用“t”检验,而方差不齐性(σ12≠σ22),则要用“t”检验。不少的研究者在小样本的均值检验中基本上采用的是“t”检验,但文中又未作说明方差是否齐性。这种错误源于对抽样分布理论上的认识不足。

4、正确选择统计学方法

4.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类

研究中的统计资料大体可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有序资料和名义资料4大类。计数资料指的是可以命名而不可能作顺序大小来排列的资料,如性别、专项、职业等;计量资料指的是资料具有连续定量分布性质,例如身高、年龄、心率、血压、肩宽、大腿围,所有田径、游泳项目的运动成绩等;有序资料是指资料既不能计数也不能计量,其特点是只能评出优劣、好坏顺序等,而无法量化;名义资料是指资料既不是计数的、计量的,也不是有序的,它仅仅是一个名义值,只起着一个名义的作用。

4.2资料的组间比较

研究资料中经常遇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问题,例如体育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和不进行心理暗示是否有显著意义,这时的比较只进行两组间比较。如果资料中有两组以上,比较量就会随组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做多组间统计学分析时,一定先做整体的显著性检验。

4.3单侧或双侧检验的选用

如果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判断检验结果只有一种可能性,那么就选用单侧检验。如果结果不能确定,就选用双侧检验。尤其在一些运动中生理指标的明显提高,可以肯定和根据常识确定需要运用单侧检验。

4.4显著性检验

(1)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可以检验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有序资料中的等级资料唯一的显著性检验方法是非参数检验。

(3)计量资料如果只有两组资料,可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的资料则选择方差分析。

4.5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分析在体育研究中被广泛用于,对运动员选材、体质因素分析、不同手段对训练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体育成绩的预测分析等方面,与单因素分析比较,分析更为全面深入。多因素分析的变量很多,计算复杂、工作量大,用手工计算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的SPSS统计软件可以减少它的运算量。

5、选用统计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设计应与研究的目的、统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考虑。

(2)要熟悉被选用方法的统计分析思想,明确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统计意义。这样,可结合专业知识给分析结果一个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引言

施工临时用电是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动力载体,是整个工程项目高效稳定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施工现场,由于受工程建设工期的决定,临时供电系统具有明显的临时性,一般有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且安装安全用电要求临时用电必须在工程竣工后马上进行拆除,也就是临时用电系统是随施工现场拆除。临时用电还具有危险性,建筑施工现场周外环境比较复杂,由于施工工种多、交叉作业面多、人员设备进场较为频繁,很容易接触到临时供电线路发生触电危险。临时用电系统还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进行,建设工作面也在不断延伸拓展,各类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的增加和移动,使得整个供电系统结构变得复杂多变。临时用电现场即是一个电气危险点较多的特殊场所,又是一个对安全技术水平要求十分高的特殊场所。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保护措施,提高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水平。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问题分析

1.1用电管理混乱

1.2保护零线引出点不正确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要求,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专用变压器提供的临时用电TN-S接零保护系统中,各类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必须与保护零线进行有效连接。临时用电系统中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馈电柜总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零线引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保护零线的引出方式不按规范要求进行,通常采取将临时用电保护零线从现场分配电的零线重复接地引出,这可能导致有些用电设备保护零线达不到保护要求,在出现用电安全时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1.3用电设备与保护零线间连接不牢

在施工现场发现,很多临时用电系统在初期架设过程中也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布置了保护零线,且零线引出点也是正确的,且安装要求也做了重复接地,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设备专用保护零线连接出现不牢固现象,如临时用电系统安装人员不仔细,只是简单将保护零线与设备接地体进行简单连接,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临时用电验收就投入实际运用^程中,就很容易造成设备保护零线接线不妥当,使设备外壳出现带电或当设备发生漏电时失去安全保护等现象发生,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用电过程中出现触电事故。

1.4配电箱系统选型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施工临时用电系统应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三级设计为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供电电源附近,分配电箱应设在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而分配电箱应按照各用电负荷开关箱位置布置,且其与开关箱的水平距离应在30m以内,用电设备开关箱与现场固定式用电设备控制箱间的水平距离应在3m以内。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很多建筑工地现场除总配电箱设置较为合理外,其它如分配电箱、开关箱等很多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统计设计布置,根据现场用电情况随意布置性强,且没有在箱体周围设置明显的警戒标识。

1.5临时施工设备电源线搭接混乱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的需要,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机械临时搭接用电电源进行短时工作的情况,而在现场操作的电工往往会认为短时接线或布置麻烦,在施工现场经常会看见用电架空线路架设在脚手架上,或穿越脚手架引入在建工程,采用木杆或者钢管作为电线杆。架空线路和灯具架设高度过低。没按规范要求进行穿管敷设、金属丝代替刀闸保险丝、配电箱没有采取防雨措施,将刀闸开关外绝缘胶盖直接取下,然后将设备电源线直接挂在保险丝上的违规用电现象,因为这样不仅造成了刀闸内部保险丝在外面,增大了触电危险率;同时还会由于临时不规范搭接点出现剧烈发热氧化,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等事故。

2、提高临时用电安全水平综合措施

2.1按照规定进行详细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总数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负荷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该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编制详细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确定临时用电的电源进出线路径、配电房地址、总(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安放位置、供电线路的走向;统计用电负荷、选择变压器容量、供电导线截面、以及配电箱的类型规格;绘制现场施工临时用电总配电平面布置图、立面图,以及馈电柜、配电箱、开关箱的接线系统图;

2.2规范人员和现场安全管理

在开工前核查安全措施,对于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工作属于特种作业,要认真核对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准其作业。电工作业时应正确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制定详细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电气防火措施。建筑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由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详细编制,并经现场施工企业电气专业负责人和技术总监理工程师共同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具正规的派工单,并履行安全告知和确认程序。

2.3按照组织设计要求认真组织现场施工

做一切工作,我们总想从一切可能的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这就是最优化问题。研究和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是最优化方法,这种方法的数学理论就是最优化理论。

一、工作步骤

二、数学模型

最优化模型一般包括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一)变量

一个模型是由若干个参数决定的。在这些参数中,一部分是事先给定的,在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叫做预定参政,可以变化的则叫做变量。一般而言,变量越多,自由度就越大,优化过程也就越复杂,变量通常以向量

(二)约束条件

(三)目标函数

最优化就是从若干个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优化的目标在数学上一般写成函数关系式,该函数就是目标函数,记为,或。要求目标函数为最大时可写成max,最小时则写成min。例如:变量,使得目标函数最小,并满足约束条件,则模型可表示为:

三、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不同类型的最优化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最优化方法,即使同一类型的问题,也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一般而言,典型的求解方法如下:

(一)解析法

此方法只适用于目标函数及约束有明的表达式的情况。

(二)直接法

当目标函数较复杂或无法用变量显函数描述时,可采用直接搜索的方法经过若干次迭代搜索到最优点。

(三)数值计算法

它以梯度法为基础,是一种解析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四、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的实例

某工程日需要沙石1000t,由于量有限,它分别从该市的五个地方,利用37辆大中小型货车来运输。为了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怎样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成了主要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最优化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则总成本为:

=60+65+85+70+55+85+90+120+85+80+110+120+140+115+100这也就是极小化线性规划模型。

它的约束条件为:

(1)≥140

(2)≥185

(3)≥200

(4)≥165

(5)≥310

(6)≤60

(7)≤65

(8)≤72

我们先来看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处理问题的。

首先是观察。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往往都是具有特殊性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是,并不是急于马上解决,而是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观察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在哪里,同时也通过观察,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简单的说,观察就是用眼睛看。

然后是想。把我们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分析思考,使这些信息条理化,进而联想到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更多的是生活的经验和我们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简单的说,联想就是用大脑思考。

最后是构造。当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动手去解决问题,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积累更多的资源。其实,我们都是从小事做起,在解决小问题的同时积累经验,在解决好一个问题的同时积累自信心,当我们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足够的自信心,就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的说,构造就是动手去解决问题。

在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观察联想构造这三个过程。下面我用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例1在抛物线上找一点,使过点的切线与直线平行,并写出切线方程。

不要着急动手做,首先观察,观察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以及已经拥有的资源,把要解决的问题和已知的资源明确的摆在桌面。

已知:抛物线,线,直线的斜率

求:抛物线的一条切线,并且切线平行与直线。

切线是一条直线,从而可以设其方程为,

由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得到它们的斜率相等,即

由是切线可知,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动手解决这个问题了。

解:设切线方程为

因为,所以,即

由于是抛物线的一条切线,所以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即方程组只有一个实根,

所以只有一个实根,判别式

所以,即切点坐标为,切线方程为。

这个过程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做练习,不只是为了做这道题而去做这道题,而是在做练习的时候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从一个具体问题中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养成一个有条不紊的思维过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2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人在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方法有可能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社会经验和不同的资源,从而导致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都是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去更好的解决问题。

其实,在我们在做数学练习时,也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如果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了比较,就有了选择,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方法。

对于例题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2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方法1:重复前面的过程,把要解决的问题和已知的资源明确的摆在桌面。

已知:函数

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分析联想:(1)三角函数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2)倍角公式

(3),

其中

如果看到这道题目,我们能联想到这些知识,那么这道题就很简单了。

解:因为,所以

所以函数,

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并且等于

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并且等于

方法2:联想分析:

利用导数的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从这个角度思考分析,就可以得到一种新的解法。

解:

所以,解得或者

当时,;当时,

比较得

抛丸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抛头将钢丸加速到一定的速度后,将高速钢丸射向需要清理的工作表面,通过打击将表面的氧化物去除的过程。清理速度的快慢取决于钢丸的流量,直观反应出来的就是抛丸器负载(电流的变化)。

经过抛丸清理后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指标:1.表面粗糙度标准。2.表面清洁度标准。因我们的抛丸的下道工序热处理炉对钢板清洁度的要求较高,至少达到Sa2.5级,最好达到Sa3级。由于常化炉是无氧炉,且主要是淬火。如果钢板下表面的氧化物没有清除彻底。进入炉内后,在高温下氧化物会粘附在热处理炉的下表面结成瘤状物。然后瘤状物反过来会对炉内进行处理的钢板下表面,反向施压形成凹坑(辊印)。现在市场上对产品表面质量的要求日趋严苛,有辊印的钢板会造成大量的客户投诉,不仅影响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造成了客户索赔的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针对这种情况,抛丸机成了关键的设备,抛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钢板的下表质量。所以钢板下表的抛丸质量是重点检查的对象。我们使用的是DISA公司的8抛丸器的通过式抛丸机,抛头采用的是37KW直联结构,具有传动效率高、抛丸量大、覆盖面积大的优点。抛头的放置是上下对称、前后对称的布局。

设备投入使用后,效果还是基本达到预期的要求的。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本机的丸料清扫采用的是三道清扫工序:1、刮板清扫2、滚刷清扫3、高压风机吹扫。正常使用时这三道工序是能够满足清扫要求的,出抛丸室的钢板表面基本无钢丸。但由于是进口设备当时设计这套清扫装置时,是按归照钢板每米弯曲率为6mm,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达不到标准。这样只能人为地将刮板抬高,从而导致过多的钢丸进行刷扫环节,超出了机器当时的设计能力。这样出抛丸机的钢板表面就带出了不少钢丸。

机器在设计的时候最薄的板是10mm,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有6mm的钢板进行抛丸。还有9镍钢,这种钢的材质比较软。但在轧制的时候表面要增加一层保护涂层,需要用较大的抛丸量来进行处理。经常出现钢板变形,一般表现为向上凸起。初期分析以为是上表抛丸速度过大,将钢板向上拱起。然后将下表的电流调小,实验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分析钢板凸起的原因,应该是抛丸应力引起的变形。这种情况在厚板上面反映并不明显,但在薄板上非常明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作了以下改进。

1)在原抛丸机的出口处增加一道刷扫及吹扫装置。并且在底部增加了自动回收丸料螺旋,将收集到的钢丸送回抛丸室内。增加的刷扫采用与原机器联机的方式,高度通过HMI输入进PLC会自动运行。这样经过两道清扫系统,即使钢板变形再严重,也能保证出来时不带钢丸出来。即改善了现场的工况,不再有多余的钢丸带出,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1.引言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触电事故是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五大伤害”之一.究其原因是认为施工用电是临时的,只要能满足施工动力和照明的需要就可以了,而建筑工地环境复杂多变,对安全防护措施重视不足,对施工用电有关规范标准学习理解不透彻。笔者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防护措施,希望对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用电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保护接零不规范

存在问题:保护零线引出不符合规范,重复接地点不足。无采用专门色标的电线作保护零线,线径过小。保护零线无随所有线路自始至终,无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起不到保护作用。

正确做法:接地与避雷,工程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在配电总箱、配电分箱及固定机械设备处均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采用人工接地L50×5镀锌角钢,L=2500埋深700,并用BVR―16线接至配电箱接地螺丝,接线牢固可靠,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在总箱处开始严格区分,超过20m的井架、脚手架应作避雷接地.在基础完成后,可利用基础接地体,以降低系统接地电阻值,设备及配电箱接地电阻

施工现场专用的保护零线应采用绿黄双色线,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单相线路的保护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用电线路中的保护零线最小截面为5mm2,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应从线路始端开始设置,随线路至末端,与电气设备(包括电箱)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相连。

3.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置不合理

存在问题:配电系统无按“总配电箱(或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形成三级配电。一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之间距离超标,用电设备与其控制的开关箱距离过远。

系统设置少于二级的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器参数不匹配或动作失灵。漏电保护器安装于靠近电源一侧。

改进方法:施工用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即在总配电箱或配电柜以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置开关箱,最后从开关箱接线到用电设备。总配电箱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施工现场应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设置,即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每个开关箱里必须设置有一个闸刀开关和一个漏电保护器。

4.配电箱设置不达标

存在问题:电箱内无隔离开关或设置不规范。使用木制电箱,电箱无标记。电线从电箱箱体侧面、上顶面、后面或箱门进出。电器安装于木板上。电箱安装位置不合理。

配电箱,开关箱施工时注意事项:首先对箱体材料选择符合(JGJ46一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采用>1.5mm铁板制作。铁质箱体应便于做整体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箱体结构上应附加配置电器安装板和箱门。按规范要求配电箱电器首先应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箱体内。安装板上必须配置专用保护接零和工作接零的端子扳。箱中导线进出线口应在箱体下底面,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成防水弯,整个箱体必须能防雨、防尘、且能加锁。

正确做法:按规范要求,总箱内必须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以及漏电保护器。采用TN-C-S三相五线制,应将工作另线与保护零线分别接至专用接线端子板,而后再输出。同时在总箱内,应将动力、照明配电分开设置,防止动力配电电气故障而影响照明。分配电箱即二级箱按规范要求同样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及分路熔断器。开关箱: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置专用开关箱,箱内应装设隔离开关.熔断器及漏电保护器。这里强调现场施工配置电箱时,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及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选择要合理,使其具有分级,分段保护功能。保护零线在线路末端要再次重复接地。

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进行编号,并标明其名称、用途,配电箱内多路配电应作出标记。电线应从电箱箱体的下底面进出,电箱进出线口处应作套管保护。电箱内电器安装板应用金属板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板板,若用金属板,则金属板应与箱体作电气连接。电箱安装应达标。

5.线路敷设不标准

用电架空线路架设在脚手架上,或穿越脚手架引入在建工程。采用竹竿或者钢管作为电线杆。架空线路和灯具架设高度过低。。电线沿地面明设,外皮老化、破损,绝缘性差。采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线代替五芯电缆,两种线路绝缘程度、机械程度、抗腐蚀能力等不匹配,引发事故。

正确做法:施工现场用电线路的敷设应架空或埋地敷设。架空线路敷设时应做到:挡距>35m,线间距

年代学问题是地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已经渗透到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各个领域(福尔,1983;陈文寄和彭贵,1991)。对于活动构造研究者和构造地貌学者来说,错动地貌时代和断层活动时代是两种常用的判读构造活动时代的方法。错动地貌包括水平方向的错动,如断裂通过地区引起地貌面错动(洪积扇、河流阶地等),借助测定各级地貌面的时代或同一级地貌面的不同段落可用来确定断裂的活动时代。如果是垂直方向的错动,则测定断层上断点上土层(或覆盖层)的年代是关键的。以上方法是间接判断断层的方法,那么对断层物质的测定则是直接测定方法(Pierce,1986;Keller,1996;Burbank,2012;)。当今地学界已经进入“定量-半定量”化研究的时代,“Nodata,Norate”的呼声日益渐高。如果需要研究活动构造速率问题,那么地质与地貌体系年代学的数据更不能缺少。

1释光年代学方法原理

环境辐射主要来自于铀、钍、钾衰变产生α、β、γ射线以及宇宙射线的辐射能。这些环境辐射被沉积物颗粒记录以后代表了历史阶段的剂量,称为古剂量或等效剂量(De、Dose)。如果能获取周边环境每年产生的辐射的剂量,即剂量率(Doserate),利用两者的数值做商即可换算成一个年龄。亦即,Age(ka)=Dose(Gy)/Doserate(Gy.Ka-1)。从图1中不难发现,释光测年技术是一个围绕着释光信号产生、野外样品采集和剂量测试过程开展的研究。因此,其关键环节主要有:(1)固体能带理论中的缺陷模型。(2)野外采样过程。(3)剂量(古剂量和剂量率)测试方法。

2释光方法的关键问题

2.1野外样品采集

从理论条件控制来说,野外避光最重要的是避光采样,目前多采用钢管取样。但钢管取样会引起另外一个问题,口径的尺寸对沉积物的层位来说,可能已经包含了许多年的误差,亦即钢管取样的样品内部已经包含了多年的样品,是某个时段的多年平均年龄。这种误差对沉降速率很低的样品,会引起较大误差。此外,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是野外样品的含水量保持。由于水对核辐射能有吸收作用,也即造成了铀钍钾体系的不平衡。因此,含水量的误差对剂量计算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野外需要测量样品埋藏位置到地表的深度。这对于数据校正过程中,考虑宇宙射线对样品影响和判断地下水位置有着重要参考意义。从这些假定来讲,样品采集还涉及成因判断和就位解释。张家富等(2007)建议地质学家应与年代学家在采样前共同商定,年代学家最好能到野外参与现场直接采样。这样就可以减少样品的地质意义的不确定性。

目前针对不同的沉积物有不同的采用方法,如:单点采样、多点采样、序列采样、钻孔采样等等。对于研究环境和地貌的学者来说,上面的采样方法就足够了。对于断层活动的学者,断层上断点的上覆盖层也可以参考。

2.2剂量测试

就古剂量或等效剂量测试而言,赵华(1999)认为在实验室中等效剂量就是产生天然释光信号所需的实验辐射剂量,可通过建立OSL信号强度与辐照剂量的关系函数,即OSL信号随辐照剂量的生长曲线来测定。等效剂量的测定不仅涉及到释光测年的理论和模型,而且直接关系到具体的实验技术和实验程序。具体选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下面几点:(1)样品释光信号对剂量的响应是否呈线性。(2)样品的释光信号在沉积埋藏前是否充分晒退。(3)实验室光晒退和β源照射及预热过程是否会引起样品释光感量的变化。已有的测试方法有:附加剂量法(ADM,AdditiveDoseMethod)、部分晒退法(PBM,PartialBleachMethod)、再生剂量法(RM,RegenerationMethod)、澳大利亚滑移技术、单片再生法(SAR),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单颗粒技术,单片再生法(SAR)与标准生长曲线(SGC)相结合的SAR-SGC法。这些方法各有长处和短处,这里不一一指出。详细情况请见赵华(1999),陈杰等(1999),Murray(2000),王旭龙(2005),杨会丽(2013),赖忠平(2013)等人的介绍。

2.3数据处理和分析

就一套完整的测试程序来说,以上步骤基本结束。但对应用者来说,更关心的是信号的品质和数据的解释。该步骤应该由年代学家和地质学家(应用者)共同分析,这里不做赘述。一份测试报告中,一般包括一幅释光信号衰减曲线图和一幅生长曲线图。衰减曲线和生长曲线都是根据仪器测试数据进行作图和计算所得到的。根据两者就可以知道样品信号的品质和样品信号生长趋势,在评价样品的年龄时就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了。然而,这两张图往往是容易被应用者所忽略的。

3结语

综上所述,年代学应用者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解决的地学问题,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对于释光方法的应用者来说,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野外采样是获得合理科学数据的重中之重,应从源头抓起。

(2)避光问题贯穿实验的大部分过程,避光是首要问题。野外采样、实验室前处理、制样等都需要避光。

(3)就野外样品采集而言,采集有意义的样品、样品的野外判定(减少地质评价误差)、避光采样、保持更真实含水量等问题是野外采样的关键问题。

(4)就实验室处理而言,除了避光外,在减少样品量的损失情况下获得更纯净的石英或长石、控制化学反应热对样品信号造成不确定性等问题是实验室处理时注意的问题。

(5)就数据处理和分析而言,判断数据质量、读取曲线中的信息等是关键问题。

(6)原理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均具有假设条件,在三者未有新的研究成果前,上述5点需要严格操作和认真学习。

(致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与年代学研究室陈杰研究员、刘春茹副研究员、覃金堂博士后、杨会丽博士、王昌盛实验员为本人的学习、生活和实验条件提供了支持,与他们进行的广泛交流获得了丰富的收获。计凤桔研究员无私的指导,让本人对年轻地质地貌年代学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和广西工程防震研究院的领导们和同事们对笔者出访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G.福尔,著.同位素地质学原理[M].潘曙兰,乔广生,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351.

[2]陈文寄,彭贵.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297.

[3]EdwardA.KellerandNicholasPinter.ActiveTectonics:Earthquake,Uplift,andLandscape[M].PrenticeHall,1996:319-322.

[4]DW.BurbankandRS.Anderson.TectonicGeomorphology(SecondEdition)[M].WILEY-BLACKWELL,2012:52.

[5]卢寿德.GB17741―2005《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宣贯教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32-47.

[6]赵华.华北晚第四纪黄土及水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研究[D].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论文,1999:1-123.

[7]王维达.中国热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学研究[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1-495.

[8]卢演俦,尹功明,陈杰,等.第四纪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6):668.

[9]张家富,周力平.释光技术在构造事件定年中的应用[J].核技术,2007,30(11):934-939.

[10]李虎侯.释光技术测定年龄的现状[J].第四纪研究,1997(3):240-257.

[11]L.Botter-Jensen,S.W.S.McKeever,A.G.Wintle.OpticallyStimulatedLuminescenceDosimetry[M].ElsevierScience,2003:1-355.

[12]ANNG.Wintle.Luminescencedating:whereithasbeenandwhereitisgoing[J].BOREAS,2008(37):471-482.

[13]李虎侯,1999.光释光(OSL)测年方法及其应用[C].陈文寄,彭贵主编.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56-183.

[14]计凤桔,郑公望,李建平.热释光(TL)技术应用的新进展[C].陈文寄,彭贵主编.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84-206.

[15]赖忠平,欧先交.光释光测年基本流程[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683-693.

1、体温表即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是在使用之前要将体温计充分的消毒擦干,此外要将水银计的水银刻度甩到35℃以下,在测量体温时不同的测量部位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2、如果测量腋窝温度,要将水银计的探头置于腋窝顶部,夹紧腋窝测量5分钟以上取出读数。

3、如果是测量口腔温度,则要将水银计的探头置于舌下,闭紧口腔之后测量5分钟以上取出读数。

4、如果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直肠体温,要将体温计的探头经送入直肠内大约3-4cm的位置,测量5分钟左右取出读数。水银体温计所测得的体温正常值,腋窝温度大约在36-37℃,如果是口腔则大约在36.2-37.2℃,如果是直肠温度大约在36.5-37.5℃是正常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有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被困火焰山》,提问:视频中师徒四人到达火焰山之后,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热)接着追问他们为什么感到热?引出生活中有很多物理冷热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温度

(二)自学

学生自制体温计;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回顾长度测量的方法,自学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精讲

1、温度

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让学生举例哪些物体温度高,哪些物体温度低

提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物理温度的高低的?(凭感觉)

反问凭感觉是否可靠,用实验验证

2、温度计

感觉不可靠,用什么测量温度?引出温度计

介绍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的由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展示自制温度计,了解自制温度计的结构原理

观察实验室温度计结构,对比自制温度计

3、摄氏温度

介绍讲解摄氏度的规定原则、标准。

练习读温度计读数

让学生练习一些自然界中的温度的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

回顾对比长度测量,直尺的使用,学习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动手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体温计

与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提问: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因为体温计有一个缩口

为什么用体温计之前要甩一下?

这个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很简单。找到电源开关,多按一会儿,会发出一声蜂鸣叫。然后等一会儿,等显示屏上出现32°多少,就可以把针状部分放在腋下或舌头上,等到蜂鸣声再次响起,就可以把体温计拿起来,查看体温了。

THE END
1.电气维修管理规程(2篇).docx电气维修管理规程本电气维修管理规程旨在为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提供一套系统的规范和流程。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维修管理责任:明确维修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及责任人员,详细规定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维修计划制定:制定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计划以及突发故障的应对策略。3.维修人员培训:设定维修人员的培训内容和流程,确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3950924.html
2.某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范例[3]每层安装从主管或配电箱处开始。 3·1·3垂直运输机械 主要利用土建吊车; 3·2总进度安排 3·3总形象进度示意图 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方法 4·1给水排水系统 4·1·1系统简介 [1]室外给水: 1)室外给水设环状管网供本工程的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由小区给水管网与市政自来水管网连接统一供给。https://www.cbi360.net/hyjd/20180704/137399.html
3.旅客列车乘务员实用英语(通用6篇)第二十七条 客车的生产、维修应严格执行铁道部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保证质量。验收主管部门和运用单位要严格按质量标准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不得接收。 第四十条 配电室内禁止存放物品,配电箱、控制箱内、广播机周围及上部不得放置物品,门锁必须良好,人离锁闭;可燃物品不得贴靠电采暖装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p0j60.html
4.维保合同范本大全维保合同范本怎么写“维保合同范本”指的是一个标准或样本的维护保养合同。维保合同是“维修保养合同”的简称,指的是双方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的项目、内容、价格、周期、标准等条款的协议。范本指的是可以被广泛参考并作为范例的样本,因此维保合同范本就是可以被广泛参考作为维修保养合同范例的样本。以下是有关于维保合同范本的有关内容,https://www.puchedu.cn/ziyuan/76408.html
5.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12篇(全文)(1) 暗箱装配电箱根据预留洞尺寸, 找好标高、水平、竖直, 并将箱体用砂浆填实周边, 明装箱量好尺寸, 用膨胀螺栓固定, 不破坏箱面油漆, 水平端正不歪斜; (2) 配电箱、柜进场时, 设备应有铭牌, 并注明厂家名称, 附备件齐全; (3) 基础型钢安装时, 应将型钢调直, 然后按图纸要求加工基础型钢架, 并刷好防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pbi9dih.html
6.配电箱每日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范例.docx配电箱每日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范例.docx配电箱每天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典范 配电箱每天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典范 1 / 2 配电箱每天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典范 配电箱每天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配电箱编号: 检查日配电箱每天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典范 配电箱每天检查记录范文标准表格典范 https://www.taodocs.com/p-622127702.html
7.铸造车间岗位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点评价标准表格范例.docx配电箱线路凌乱、 破损、潮湿及不 触电 及时检查维修,保持干燥,确保锁闭。 3 6 4 72 锁闭 配电箱不锁闭可能会导致非工作人员触电。 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点评价表 辨识区域(部位、场所):铸造车间 风险评价 风险点类别 危险源 事故类型 典型控制措施 M E S R 风险点类别 危险源 事故类型 典型控制措施 作业人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1122/8142113014003020.shtm
8.图书馆新书书目通知公告对标准条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根据编者实际 工作经验提出了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电动机使用与维修 / 孙克军主编 ; 刘浩副主编. -- 北京 : 化学工 业出版社, 2013 影响;系统介绍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介绍了在学 业方面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实际方法。https://library.hbnyxy.cn/col/1457515502249/2014/04/29/1457515671405.html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现状及解决办法此外规范对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接地与接地电阻、防雷、配电室及设备电源、配电线路、配电箱及开关箱、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等项目也提出了相应的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新修订的《规范》已经执行两年多了,从对各施工现场监督检查情况来看问题不少,有少部分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与《规范》http://yjt.hunan.gov.cn/yjt/tszt/aqzs/201008/t20100817_3114066.html